「篆刻欣赏」艺术家王燕云“古人二十四雅事”篆刻作品(一)

动静之中皆风雅

人生,是一场修行,也是一场旅行。旅途中,有春的温柔,夏的热烈,秋的素简,冬的清寒。人终其一生,快乐多多,磨难多多,若想做一个有作为、有成就、出类拔萃的人,就必须好好地修行自我,努力地提升自我。如若心有春暖花开的意境,就不会有伤春悲秋的心情;如若有淡然舒心的雅性,就不会有暮鼓晨钟的伤感。纵使生活一地鸡毛,我们也要学会寻找“雅”的乐趣。采菊、摘兰、赏竹;焚香、、浴露、调弦……任香韵袅袅,只求典雅从容。

今日推荐

生活的滋味,就是酸甜苦辣咸淡涩;人生的色彩,就是赤橙黄绿青蓝紫。四季流年,在指缝里悄然滑过,时光总是匆匆,让我们走进篆刻艺术家王燕云先生的篆刻作品,欣赏王先生用篆刻记录的古代文人的二十四雅事,静下心来,去寻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去品味“折桂衡山北,摘兰沅水东”的心境;焚香冥想、享受高雅;听雨静心,拨人心弦……在优美的传统文化中去体会古代文人的闲情逸趣和浪漫情怀。

今日请欣赏:采菊、摘兰、赏竹、分柳、数峰、折桂、焚香、调弦、唱戏、得石、贺雪、追霞。

“古人二十四雅事”篆刻作品(二):坐雨、浴露、卧风、闻雷、忆云、听霜、诵经、礼佛、布施、放生、抚松、看山,将于明日再发布。

作品感悟

采菊、摘兰、赏竹展示了自然界的魅力,是人类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美化生活的方式;在焚香、调弦之中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是一种闲适,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唱戏的琴乐之美,带来一片的清雅、宁和,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境界。在篆刻艺术家王燕云先生的作品中,了解古人雅事,在繁华的尘世之中找到久违的安宁。在作品中,可以品读千百年来的文化精髓,可以领略人生的浪漫情怀。可以体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然,也可以感受“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

艺术评论

王燕云先生的篆刻,在国内尤其在京城小有名气。初见他本人的感性认识是:身材高大魁梧,四方大脸,憨厚朴实的面孔上总带着微笑,平易近人却不善言表,可说出话来不经意间就会流露出满腹经纶的内存。他爱交朋友,办事认真,有求必应的性格也使他每天都忙忙碌碌。他在外企任高管,工作非常紧张,但是他下班后就一头扎进自己的篆刻工作室,陶醉畅游在他对篆刻无限追求的艺术海洋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多年如一日乐此不疲。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一种精神,这就是工匠精神!这种机械式重复工作,枯燥无味却意味深远,代表着时代的气质,与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相连。把做的事看成有灵气的生命体。所以在王燕云无数的篆刻作品中您可以品味出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文化的发展。

把工作和爱好作为一种修行,将毕生岁月奉献给一门手艺、一项事业、一种信仰,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我们在王燕云先生身上看到了这种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旦选择了爱好,就全身心地投入进去,穷尽一生去磨练技能,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也是让人家敬重的关键。而这就是工匠精神最纯真的呈现。王燕云拥有的修行状态,带给他无穷的力量,无穷的热情,无穷的创造力,无穷的热爱,无穷的收获。

艺术家介绍

王燕云,1963年北京生人。自幼喜爱绘画与雕刻,年长后专攻篆刻。本科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雕塑系。八十年代末留学日本,获国立香川大学教育学部雕塑专业硕士学位。在日研修期间,坚持篆刻创作,作品颇受日本文化人士赏识,曾应约举办书法篆刻授研班。回国后从事外企管理,虽工作繁忙,仍“刀耕”不辍,利用业余时间研习篆刻艺术。后得到故宫博物院篆刻大师刘玉老先生的指点与教授,受益良多。

近年来,深入研究汉印和齐白石篆刻艺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不断丰富学识。他的篆刻强调疏密,空间分割大起大落,单刀切石,大刀阔斧,横冲斜插,猛利狂悍,痛快淋漓,有一种写意篆刻的独特风格。

其作品又颇有吴昌硕所称“刀拙而锋锐,貌古而神虚”之感,可谓博采众长,兼容并收。篆法体势遒劲且圆转,刀法峭拔,高峻淳古。雄浑大气中不失精美,古朴典雅中又不失新意。方寸与红白之间凸显其对艺术和人生的领悟。作品不仅受到诸多业余爱好者的追捧,还得到一些专业人士的赞许。

王燕云先生不善言辞,却也幽默诙谐,为人厚道仗义,有股子“北京爷们儿”的味道,自谑为“皇城根儿下一俗人”。

生活与活动剪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