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安东路34号的日子里
在外滩,靠近中山东一路、延安东路口,有几幢欧式大楼建筑。其中,现在是电信博物馆的大楼,当初就是上海市公用事业局、上海市房地局(在靠近外滩东风饭店这边)的所在地。
延安东路34号, 民国时期的大北电报公司。1922年竣工。新古典主义风格。立面中部仿巨柱式构图,每层窗口、窗裙有不同的古典装饰。室内有表现丹麦国家的装饰符号。我曾经在这幢大楼的四楼工作了5年。
从大学毕业分配到市公用事业局,这个工作岗位主要是靠机遇,也有些偶然。
当时大学分配工作有几种去向,一种去向是去当老师,还有一种去向是留在大学当大学教师,还有一些是分配到市区机关,也有原来从郊区来的,基本都回到郊区中学当教师。大概是三分之一当老师,三分之一留学校,三分之一到机关。
起初我是被分配到上海住宅总公司。但我去报到时被告知是到下属在浦东的一个企业里搞工会工作。我当时住在浦西虹口,家中有俩老要照顾,感到去浦东不方便,便提出自己的困难。总公司表态:机关本部不招,至于下属几个分公司本部是否要招,你可以自己去问问。
正好我有个中学同学是在住宅总公司下属一个分公司当中层干部。他给我了几个分公司的地址。于是,我就自己骑自行车到住宅总公司在浦西的几个分公司毛遂自荐。
结果,他们都需要我去,说会与总公司联系的。当时,确实是正规大学毕业出来的首届中文系毕业生比较少。
这时恰好有个机遇,市公用事业局要招一大学生,局办公室要一个秘书。于是,把我调剂分配到那里。经过面试被录取。面试录取我的是一位精炼的女干部。进局后才知是局办公室沈副主任。她成为我大学毕业后第一个贵人。
市公用局在延安东路外滩,从我虹口家里走过去大约半个多小时。记得是1982年3月分配到局办公室工作。
于是,我拿出当初初中毕业分配工作的劲头。在公用局五年,我是比较努力刻苦的。
我首先是参加局长办公会议,做好会议记录。当时公用局下属有公交、出租、自来水、煤气、设备五大公司,会议记录涉及许多专业用语。我当时对这些行业都不熟悉,我就主动提出要到基层去熟悉一下。
于是,我先去自来水公司的杨树浦水厂,在那里一个星期,把基本生产流程,一一做了笔记,包括记一些常用术语。现在杨浦滨江散步时,那里已成为一个网红打卡景点。
然后又到吴淞煤气厂一个星期,也是弄清楚生产流程和专用术语。煤气生产当时有油煤气和水煤气两种工艺。吴淞煤气厂的生产环境比较差,当时在那边呆一天一头灰的。我每天早出夜归。当时年纪轻,能吃苦耐劳。
包括后来专门与自来水营业所所长一起调研给水战一周左右。
后来,有一个很好的机会。我被安排跟随老局长,与局机关一个调研组,到公交汽车四场蹲点搞企业整顿工作。在那里有一年左右。我主要当时是收集情况,写简报。
回来后被借调到局企业整顿办公室,搞企业调研。过了一、二年,又回办公室担任综合秘书。局里的年度工作总结和打算,简报等,我都要负责编写。所以,我对局属五大公司的情况比较熟悉。
记得我当时主要对口联系公交、出租等。公交总公司是在我们一栋楼里。记得公交总公司在6楼,我经常上上下下。我与那时的几大公司总经理室都比较熟悉。
当时在局机关,我们要经常值班的,值夜班。1982年到1987年这段时间,当时交通拥堵,水质比较差,煤气供应,特别是液化气相当紧张。公用事业很困难,供求矛盾很突出。
有时候市领导要来视察,我们做秘书的都要配合局领导接待,做些助手工作。有一次江市长来我们电车厂视察的时候,跟蔡局长握手,我还担任拍照。
这段时间,我了解了很多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情况。至少是上海的城市运行所依赖的基础设施,包括公交、煤气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当时我写了很多简报,有些简报也经上级领导转发,或在媒体公开发表。
比如说,当初上海公交乘车难我写了一篇让公交乘客座谈会成为一种制度,后来在全市建设系统推广。我当时也是上海主要报刊(“三报两台”)的通讯员,经常把公用事业行业的一些情况,包括当时的公交专用车道、出租汽车管理体制改革等等,在媒体发表后引起一定的反响。其中,关于大力发展液化气的文章,给我们夏局长看,夏局长当时也很满意。
这五年的时间,我积累了一定经验,也认识到政府管理、政策对于行业发展的重要性。我一直觉得大学里是练基本功,就像我们学中文的,大学里教你逻辑思维能力,这使你有一个很健康的思维,然后就是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第三个就是比较清楚知道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像有客户问我一个问题,我就要知道这个问题大约要从几个方面着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既要发现问题,又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机关里搞文字工作的,你不光是要发现问题,关键是要能帮领导出主意,提建议,当好领导的参谋。由于工作比较勤奋,局机关所有行政处室、包括党的部门处长等,我都比较熟悉。所以当时我在局里,是作为后备干部的,第三梯队,当时也准备让我入党了。都到我姐姐插队的家乡去调查了。可为什么最终没有入党呢?主要还是和我的个性有关。
到审批关键时刻,老局办主任对我有些成见。他当时找到一个现在看来是很可笑的理由。我一直穿着都很简朴,那时工作不久,不知道怎么就想起买件大地牌风衣来穿,米黄色的,我想下雨还可以当雨衣。他就抓住我这个,说我有小资产情调,喜欢穿着打扮。
当时局办公室分管工作有四个方面。一个是搞办公室秘书,一个是管医院的,一个是管后勤的,还有是机关食堂的。机关食堂的具体负责人是我们办公室的党小组长。后来他跟我摊牌:老办公室主任对你有成见,通不过。
其实我入党申请书在大学读书前的商业单位里就已经写好。那时候我相当能吃苦耐劳。举个例子,有一次去郊区劳动,因为我是单位里的骨干,所以就叫我去了,当时我们真得跟农民打成一片,很卖力的。我粪水挑过,插秧也插过。我们公司里的人武部部长跟我住在一块的。我那天跟农民一块割稻,后来就突然开始跟那个农民比赛,看谁割得快。一天劳动下来,腰酸背痛,到半夜发高烧,他们马上开车把我送到医院去,挂急诊吊盐水。第二天我在生病期间还是去割稻,当时公社广播站还发出广播表扬我。
公司人武部长,姓陶,就启发动员我写入党申请书。我那时候的班组长是个年纪比较大的,文化又是小学水平。因没有和她搞好关系,所以也就错过了。到了大学里,有入党机会发展的人很少,当时自己也没有这个要求,主要心思放在学习上。所以在局机关,错过了被批准入党的机会,当时比较遗憾。
后来市公用事业局撤掉了,原来下属公司划归几个系统。成立交通局,还有水务局,煤气划归到市政局。
市公用局的五年,给我后来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打下了扎实的政策基础、民生基础等。一生受用不尽。
2005年11月,上海财经大学职业人才课题组对我作了访谈,我侧重谈了上述的公用局回顾。至今读来,也非常留念那段难忘的历史。
2018年12月24日整理
2021年8月25日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