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度·散文|朝潮:被改造的身体
农历正月的风喝多了欢聚的酒,一路粗烈,人在屋外,一点尊严也没有。西伯利亚来的寒风把我的身体拆了又装,装了又拆,身体终究不是风想要的样子,也不是我想要的样子。我的身体在最近几年,越来越不是我想要的样子了,它被反复地装了又拆,拆了又装,面目全非。现在我坐在火炉边,边拆,边装。我开始喜欢上这项工作,越不像自己,越有趣。
想弄清楚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是一桩蠢事,也是一桩在痛苦、残酷和无望中埋藏着乐趣的事情。
我用过一些莫名其妙的名字,比如农夫问道、雪里蕻等,包括现在使用着的名字,它们让我觉得自己用一些另外的身份寄生着,荣和辱,似乎跟我无关。跟我有关的,只是我的身体。身体是父母生产的,我大概只有使用权。父母在生产我的最初,就有了我这具身体的设想和概念,也预期了功能和价值;就是说,这具身体的本质先于它的存在。这个说法严重倾向于一个叫萨特的法国人的生命价值观。两千多年前的中国道家也说过与此相当的话。《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后来我们开始使用一个叫“无中生有”的成语。那么,对于这具身体来说,那个所谓的我,实在是无中生有。
现在,我的身体坐在一把江南的椅子上,从二零零四年一直坐到现在。它有时候是一堆散乱的零件,有时候仅仅是身体一具,没有更多的存在意义。春天的雷声,夏天的台风,秋天的利爪,冬天的肆虐,在如此壮观的背景之下、劫运之间,我和我的身体很难逃避被改造。我不知道对于一个人的改造有没有结果,只知道,在万物面前,人的改造仅次于万物生长。我逃得过吗?
我出生时,只有几个人认识我;之后家人把我逐个介绍给邻居和亲戚,认识我的人一下子拓展到几十位;之后我有了同学、朋友、同事,认识的人可以用三位数来统计;再之后我去了一些地方,并且在别处工作了几年,知道我的人又多了一些;我想等我中年及之后,(可能的话)尤其是苍老时,认识我的人数会逐渐减少到我小时候的状态;到我死的时候,再回到我出生时的样子,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这个过程适合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像一个定律,我叫它篡改定律──从起点回到终点,人数没有多变化,本质已经面目全非,被篡改了。人是最喜好篡改(或者说破坏)的动物,不把自身环境和跟自身有关的环境破坏一番,是不可能的;我们的历史也可能把这种破坏叫做创造。这正是活着的羞耻的一部分。有一大帮人知道你的存在,是一种负担,或者说压力,也是一种羞耻。有关活着的羞耻部分,人们并不善于体验它;相对于人的精神部分,人们更善于重视来源于人的身体器官部分的羞耻。
或许人事的发展本质,就在于不断地篡改。比如我,习惯把白天涂改成黑夜,把黑夜当白天使用。白天色泽太亮太杂,适合饲养性情,很难看清生活细节;在黑夜行走,我会更专注于来路和去向,也看得更细更深。黑夜里,身体在自己制造的时空中,很像一种摆设,一种容器,我躺在里面,长时间不想出来。许多早先认识我的人,现在见到我时都不太认识了,他们怀疑我的身份的真实性。偶尔去一些窗口单位办事,工作人员看着我的身份证,也要用怀疑的目光反复核对,或者直接把疑惑说出来。我一点不怪他们。我的确已经不像我自己了。很久以来我就不再拥有夜不成寐的狂喜,不再有魂飞魄散的爱情;连悲伤也是如此短暂,它习惯停泊在眼眶以里,浸泡在一滴古典的海水里。当这具身体所处的日子越来越平宁时,也就越来越虚慌,因为它不知道身体里那个人去了何处,在做什么。我的身体甚至弄不清楚两条腿支撑着谁的身体。
我的身体外形是陌生的,它瘦,这几乎成了我身体的核心词汇,毫无体面。人人都说,你瘦,太瘦了。我想那肯定不是胃的饥饿所造成的,到目前为止,我的食物还相对充足;其次是体内的复杂境况,我常常能感觉到有针的刺扎,和利爪的划动,偶尔还会听到一记巨大的碰撞声,像一个花瓶在黑暗中的碎裂,留下一胸口的碎片。很多时候,我怀疑自己有病,怀疑体内的组织正在四分五裂,怀疑自己的身体被一种东西套住了,扼制住了。这个套,像对付不老实的犯罪嫌疑人的某种手铐一样,越挣扎,它铐得越紧,时间一长就老实了,乖乖地就范在那个很紧的铐子里。在这个铐子里,能使你生存,但你宁愿不知道,这是你无法想像的地方,也是最终打败你的地方。这个铐子,叫生活。所有的生活是有病的,就如所有的身体。我的身体的病情,可以找到一些医学的确切说法,比如强迫性神经官能症,自闭症,社交恐惧症,等等。我的身体差不多有两年多没有主动跟人面对面交往了。我说我不在乎我的身体,那肯定是假的,否则我没有必要去改造它,一遍遍地拆装它;就算我不改造,也存在客观的自然规律的改造。
在无助的时候,我就祈祷。写作是祈祷,活着更是祈祷。我祈祷我的身体也能成为别人祝福的一部份,也能心想事成。
祝福,对时间来说是考验。有一大堆不同的考验在等着我,无论忧伤、孤独,还是得意、热闹,等等。这一大堆隐藏在身体里的东西,其中的任何一项,都有可能在悄悄腐蚀我的生活,和身体内部的那个我。例如才能。我对来自亲友的压力有一种“才能”,这种才能在我身上得到了过分的培养和发展。与此相近的,又例如关爱。我小时候太重视来自身边人(尤其是亲人)的关爱,但是得不到,或者说远远不是我期望中的样子;现在,“关爱”这种东西被我重视着,铭刻着,霸占着,我只容许自己使用这种东西,原则上拒绝接受别人的关爱──我会因为接受别人的关爱而难受,而成为我的一笔无法偿还的沉重的债务。中国人礼尚物质上的往来,就像连锁债务;欧美人礼尚的是精神性的关爱。前者“实”,后者“虚”;从效果来说,后者是无止境,是一种悬念。
活着也是悬念,人人知道结果,悬念存在于其过程的千变万化的可能性,否则我们没有耐心继续下去。如果像我这样长年坐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差不多是放弃该有的悬念了,我已然看到自己苍老的样子,很多很多次,只要我想看到。在给朋友东紫的一封回信中,我说:“我是不是在自取灭亡?”这个我,是指身体里的我。我用一丝不挂的文字来描述自己和自己内部最隐秘的部位,以一种精神放荡的方式。这跟生存贸易无关,只是出于对自己内部器官真实性的重视,或者说是初级阶段的发现;最主要的是存在方式的孑然和无助,也是要被坦露出来的原始动机。我的身体相对于我来说是虚构的,总是被外衣包裹着,被我的卑微表情着,像一个个随时可以被篡改的故事。身体可以相对轻易地改装,用布料,用纹身,用化妆品,用染发剂,甚至手术之类;身体所属的那个人的改造很难,大多数时候,我只能一遍遍的将自己装了拆,拆了装,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想要什么样子。我所能做的,就是经常给自己讲故事,像“一千零一夜”,把自己想像中的角色一个个分配出去,从而吸引我一天天存在下去。相对于我的身体来说,可能也存在一个叫做山鲁佐德的拯救者──吸引我的,是神秘,是未知。
也许,我只是滚滚红尘中的一个曾经有过的幽灵,并不真正属于这具身体,它的身体离我有很大距离,似乎从来没有缩短过,身体越专注,越被内心的我召唤,真相的距离就越远。我知道我不会是过去的样子,也不会保持现在的样子,更不知道会被篡改成什么样子。身体可以拆装,可以使用,可以使其落实在一把江南的椅子上,但终究不能拥有一种控制行为,我的身体和其从事的工作一样,他们被自身或外界的篡改的结果,只能是以悲剧告终。
不知道祈祷有没有用。
作者简介:浙江诸暨人,在国企和原铁道部下属出版社工作多年,曾任《中国铁路文学》月刊执行主编,后辞职蛰居,近年兼任过多家杂志特约编辑。著有长篇小说《他的乡》、小说集《长大是一件危险的事》、散文集《自习课》《在别人的下午里》等。
寻找被遮蔽的实力作家|打造纯粹线上文学平台。
投稿格式:作品,作者简介,照片,手写签名。
本平台所有文章如无特别说明,皆为作者授权原创首发稿,如需转载请留言后台接洽。
订阅方式:
1、点击右上角,关注我们。
2、长按二维码扫描,关注我们。
向度为恪守人文立场的文学类公众号,面向全国读者,以文学作品的推介为主体,兼容地理、历史、朗诵、图书推荐等多元因素,努力搭建文学、人文、地理的文化综合体。知识即美德,从基本的阅读单元出发,推动公众德性的养育。
公众号使用文章尽力保证微信首发,已开通赞赏功能,为红包性质的打赏。如果您喜欢我们推送的文章,并为之打赏,我们将感激不尽。打赏收入五成归作者,四成无偿支持民刊《向度》,以守护文学场域的幼苗,一成归后台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