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资中的5个“坑”,你踩过几个? 直奔主题。
直奔主题。
一、溢价坑
场内基金大幅溢价的坑。这个坑有点难理解,我们先啃骨头。
一个典型的例子:价值基金(501310),2018年11月该基金上市后一直不温不火,场内交易额很小,几万到几十万。
直到2019年2月27日,突然放量暴涨,27日涨停、28日上涨4.6%,两天成交额超1000万。
而实际上这两天的基金净值是下跌的,28日收盘,场内溢价了18.3%。
这种异常走势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少部分可能是看到交易价格放量上涨,直接在场内追涨买入;
更多的看到的是巨大溢价,去场外申购,然后想转场内卖出套利。
下一个交易日,套利者开始卖出,开盘跌停,后一天继续放量下跌3.6%,价格回归基金净值,当天套利者出逃带来1500万的成交额。
对于在场内跟风买入的,显然亏损收场,对于套利交易者,由于净值下跌,绝大多数也是亏损出局或被套其中。
跌停当日,该基金发布了公告,表示没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基金没有停止申购,这种拉抬显然是有成本的,而且拉完就跌停,没有出货的空间,柚子炒作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这里获益的是谁呢?一是原本就持有该基金的人,得以溢价卖出,二是基金规模变大了许多,2019年1季度场外基金申购份额超过1个亿,算空前绝后了。
当然,究竟是什么原因,咱没有证据,也不敢乱说啊。
总之,以后遇到场内基金异常溢价,不明就里的,还是绕着走吧。
二、排名坑。
看短期排名投资基金。这个坑最为常见。
现在大部分的基金销售平台都有基金排名,还有平台推荐的热门基金,热门基金主要属于以下两种:
一种是短期涨势喜人的;还有一种就是热度高的网红基金。而这些表现过热的基金一定程度上透支了未来的涨幅,追高买入的结果大概率难有满意回报。
随手截个某平台的图:
弱弱问下:现在买白酒真的好吗?
三、短线坑。
我们知道,场内场外的交易费率是不一样的,场内缴纳的是佣金,取决于各家券商,一般为万分之1左右;
而场外申购赎回基金的手续费较高,即使是打完1折,也是0.15% 。
如果没有打折,那么光申购费就是1.5%,频繁交易,可能产生极高的手续费消耗。
甚至有的新手投资者不知道七日惩罚性赎回费率,在7天以内赎回,那么这么一来一回,就要产生1.65%(0.15%+1.5%)的申购赎回费,来来回回搞这么几次,手续费就要折耗好几个点。
俗话说:长线是金。基金投资更是如此,短线频繁交易是“基金赚钱,基民亏钱”的重要原因。
萧楠曾分享过一个内部数据:
他管理的一个消费型基金,绝大部分投资者的持有期都非常的短。有37%的客户大概只拿了不到90天就卖掉了。
平均收益率只有3%。真正拿了特别久的,比如说拿5年的人,收益那是相当的不错。能翻两倍多,但这部分人,只占整个总客户数的0.4%。
四、净值坑。
这个坑最小白。很多新手投资者觉得买基金就像买商品一样,价格越便宜越好,实际上,净值只是影响到你买入的份额。
投入10000元,如果净值1元,能买10000份,如果净值是2元,就买5000份。
净值和日后的涨跌并没有任何关系,1元钱的基金不会比2元涨得好,基金的涨跌取决于基金所投资的标的(股票、债券等)的表现。
五、规模坑。
买规模过小而遭遇清盘的坑。
这里分享身边一个朋友小A的例子,2018年的时候,大盘一路阴跌,很多品种都到了性价比非常高的时刻,小A当时买入一只基金叫广发全指主要消费。
买入后,没怎么注意,后来某一天,就发现它清盘了。虽然,几个月后资金到账,但也错过了几个月的上涨。
试想,如果没有清盘,一直拿着,全指主要消费指数从2019年1月份涨到现在涨幅是惊人的140%。
最后,顺带说一句,有些投资者买基金时,听这个,买几只,听那个,又买了几只,一下子买入了N只基金。我们推崇资产配置,但是资产配置并不是简单地买入若干只基金。
我们建议以均衡型的基金打底,什么叫均衡型,之前听过兴全的乔迁说过一句话,觉得很认可。
“我不会特别区分成长和价值。对我而言,唯一标尺就是这只股票有没有性价比,长期我能不能赚到钱”。
没有明显风格偏向的、行业和个股分布均衡型的基金就特别适合打底,用2~3个打底;
然后配以2~3个看好的行业基金,再酌情配置(有机会的话)1~2个海外基金。极限不能超过十个。
以上这些基金投资的坑,你踩过吗?在基金投资过程中,你还遇到过哪些“坑”也欢迎大家留言分享。
that's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