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一部记载历史的方志,一份遗落人间的美好
边城:一部记载历史的方志,一份遗落人间的美好
没有读过《边城》的人一定不知道世间还有这份美好,在那澄明的水边,有一座布满吊脚楼的古老城池,它是沈从文先生用散文并小品文的笔调叙述出的陈年旧事,它坐落在偏远一隅,像一片桃花源地,美得愁人。说它是一个爱情故事其实并不准确,我认为它就是一部记载历史的方志。
这样说吧,沈从文的《边城》没有其他一些作品堆砌华丽词藻之恶俗,亦不像有的文章内容犹言假耳,风格也拘于老套,先生注重的是虚与实巧妙相结合,不经意地避开了刻意雕琢之嫌。所以当《边城》出现,一定程度地打开了我们狭窄的想象空间,让我们借之天马行空,把对人世的感悟及对写作的认识又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我一直认为,人们在阅读的时候并非爱着那些四四方方的文字,而是从文字当中体味和参悟我们不曾经历过的物事。而《边城》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那些看似普通的人人皆可使用的四四方方的文字似乎也是活着的,它们饱醮湘西的灵秀和丰润,跃然而入沈从文先生的纸张里,无论细细描摹或者粗粗勾勒,俱能令人倍感绮丽。
我曾经一目三行地看过《边城》,这样做的结果,自然是既谈不上完整地看,更谈不上读通其的含义。关于翠翠和天保、傩送的关系,看到结尾处竟是一头雾水。后来重又看过,才知道这个故事的背后有着那么深远的意义:从爷爷对翠翠婚姻大事的迁就以及天保两兄弟追求自由恋爱的勇气,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尚还处于封建时代,个个均有着被旧礼束缚的命运。在那种年代,人们极力向往自由,追求破茧而出的新生,并偷偷把希望付诸于行动。然而在时代大环境下,这一少部分人的抗争只是以卵击石,结局便是翠翠的孓然,天保的早夭,以及傩送的不归。
悲剧作品往往最能打动人心,悲剧往往也蕴含哲理。譬如爷爷一生用重义轻利言传身教于翠翠,并说,“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他对翠翠说的话,看似哄逗小孩子,其实是在告诉人们,做人,面对劣境要从容,要与不公的命运抗争,要坚强地活着。
另外,那座象征神性的白塔在结尾的时候坍塌掉了,也就意味着人的精神之塔一旦溃崩,那么,活着也就没有什么意义,譬如天保无法忍受与兄弟争抢同一爱情,一味退让并带着满腔遗憾消逝在江水里;爷爷无法使孙女实现愿望而忧郁离世;傩送无法承受兄弟之死,带着解不开的怨,离开故土;翠翠最终失去傩送等等,他们都这样默默接受现实,永远也无法靠近心中的那一片桃花源。
我总是认为,只再迈出那么一步,就能把他们带入理想国;只再宽容一点点,就能得到幸福,可是他们仍然不幸沦为那个时代的牺牲品。
《边城》像一泓深潭,绝不仅仅是向我们展现涟漪之美,在那下面,深度与广度是我们必须用心去测量的。只是,自从凤凰回来之后,我但愿先生笔下的边城不是这座已经被搞得商机盎然的凤凰城,虽然它浓缩着边城的影子。我仅偏激地幻想,边城应当是一条瑰丽的湘西织锦,不染纤尘。
长按二维码,关注本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