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章 为无为,则无不治

(一),经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gē)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fú)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二),关键词解析
尚:以……为尚,即崇尚、推崇。
贤:多才也,指才能。
不争:指不争贤,不争相拥有、获取某种才能,也即不争当有某种才能的人。
贵:以……为贵,即珍视、看重。
见:“现”的本字,使……显现,即呈现,宣扬。
可:是“哥”和“歌”的本字。甲骨文

(似竽的乐器)和

(口,发声)的组合,表示吹奏乐器、和乐唱歌。本义指古代男女以吹笙唱歌方式求偶。当“可”的“吹笙唱歌”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可”,另造“哥”代替,表示对唱。当“哥”本义消失之后,篆文再次加“欠”(甲骨文

)另造“歌”代替。

可欲:男欢女爱、声色情欲。欲即色欲、情欲,如《黄帝内经》“以欲竭其精”,乐色曰欲。如佛教用语欲障、嗜欲、欲海。
心:心灵,指思想。
志:志向,指欲望。
智者:与无知、无欲的人相对,指有知、有欲的人,即知美好而欲占有之人。
为无为:即“处无为之事”。第一个为指作为、行事,此处指治理。治理则针对整体的根本作为。
(二),经文释义
不标榜、崇尚任何才能,使民不争当某一贤能(——没有哪种才干应该被推崇);
不以任何稀缺难得的物品为贵,使民不相盗取(——没有哪种物品应该被推崇);
不呈现、宣扬任何男欢女爱、声色情欲,使民心不乱(——身体和性乃自然属性,恬静淡漠为上,过之则色令智昏)。
所以圣人的治理(之法):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空乏人们的心灵,填饱人们的肚子;弱化人们的志向,强健人们的筋骨。总是使人没有那些所谓美好的认知和占有欲,使有那些认知和欲望的人不敢作为。
针对整体的根本作为,就没有治理不好的。
(三),问题思辨
统观前三章,第一章主要对“无”、“有”做了定义,讲了“玄”——“无欲”、“有欲”之“玄之又玄”这个方法。第二、三章主要讲了“无为”。由整体论之方法到人,人的问题归根到底是意识的问题,是欲望的问题。这基本上奠定了《道德经》一柱擎天、直击根本的处事原则,这和中医的治病务求本同出一脉。
人之意识和欲望一部分是自然属性,需实其腹、强其骨;换言之也并没有忽视基本的生存问题——温饱和健康。一部分为社会属性,可以称之为思想,需虚其心、弱其志——常使民无知、无欲。具体的做法可归纳为“三不”——不尚贤——没有哪种才干应该被推崇,不贵难得之货——没有哪种物品应该被推崇,不见可欲——身体和性乃自然属性,恬静淡漠为上,从对人之才干、对物、对情色三方面着手,也即使人无所谓美、好的认知,也便没了占有欲,同时使已经有那些认知和欲望的人不敢作为,由此而杜绝一切社会问题。这便是针对整体之根本作为的治理之法,所谓“为无为,则无不治”。若不能正确理解第一章之“无名天地之始”——无被命名为整体之根本,不能正确理解第二章之美好意识是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源,是没有办法理解第三章的。
“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这些在三大宗教的教义中也能找到影子,如《古兰经》禁止崇拜人,禁止伺机哄抬物价。三大宗教对情色更是都有涉及,所谓色令智昏,只是具体理解和态度有所不同。而这些对现代人来说已然难以理解和接受,除了对“可欲”的误解,相对难以理解的是“不尚贤”。老子可不是要否定有某种才干的人,有些人必然会擅长某些事情,有些人必然会不擅长某些事情,人的某些才干是否定不了的。老子要否定的是推崇这些才干和推崇所谓人才,不能把这些才干当成是好的,不能把拥有这些才干的人树立为人们学习和效仿的榜样,而促使人们争相拥有某种才干,皆欲成为某类所谓好的、杰出之人,欲望丛生而为所欲为,从而引发各种社会问题。
即便如此,人们依旧难以理解,包括第七章之无私,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第二十章“绝学无忧”等,乍一看会让人觉得过于极端,很难行得通,也很容易被解读为统治阶层的“愚民政治”。我们亦无需在此立马做出判断,体悟总是需要时间的。我们倒可以先看看现状,是不是与“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截然相反?是不是“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皆知善之为善”而趋之若鹜或避之不及?由此可稍稍体会何为“非常道”。《道德经》共八十一章,这才起了个头。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正解》第一章[道可道,非恒道]

    <道德经正解>总联: 大道专精原无二: 明德谦下本一心.(天地日月) 第一章[道可道,非恒道] [联曰] 玄道始妙无欲观: 形名原微有志察. [古文]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 ...

  •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欲望,《道德经》告诉你怎么把控欲望,发现美好

    ​道,不可言.道,无处不在. 你可曾因为早晨的阳光而满怀欣喜? 你可曾因为好心人的一句善意提醒而满怀感激? 你可曾因为父母的一句"想你了"而久久失神? 你可曾因为一顿热腾腾的饭菜而 ...

  • 道德经第三章译文——原文对照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三章 第一段:不尚贤, ...

  • 道德经-第三章 圣人之治

    第三章 圣人之治 不尚贤, 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不尚贤,使民不争 ...

  • 老子的这些话,是否与社会进步背道而驰?(附《道德经•第三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第三章的文字,不知被多少人鄙弃过,他们认为老子在提倡愚民政策--"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不就是让老百姓没有知识.没有欲望,好让 ...

  • 道德经第三章——圣人之治

    老子第三章,是一张赤裸裸的写给统治者的治人之术,愚人之术,看着让人不爽,但细细思来,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呢? 先贴下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 ...

  • 老子道德经第三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不上贤①,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②,使民不为盗③:不见可欲④,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⑤,实其腹,弱其志⑥,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⑦.弗为而已⑧,则无不治矣⑨. [译 ...

  • 道德经 | 第三章:赵宋是再次的南北朝

    道德经 | 第三章(11)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 ...

  • 道德经 | 第三章:虚心实腹与鼓气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 ...

  • 道德经 | 第三章:世上无如人欲险

    道德经 | 第三章(8)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