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历史:大成国记忆(四)——盛极一时,昙花一现
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读史知今,广西各地历史解说,少为人知的地方志历史,欢迎关注!
1840年以后,是历史上的清王朝末期,学术上也称为晚清时期,是几千年封建制度的最后时光。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划分,这一年也是近代史的开端。
讲到这个开端,了解历史的都知道,这并不是什么好开端。此时,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力量开始衰落;外国列强的扩张,船坚炮利肆意入侵。于是,社会发生大动荡,经济,文化等等,方方面面都有了大变革。社会进入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生活在最基层的人们不说水深火热,那也是十分艰难。
种种社会环境之下,也就引发了民间各种抗争,太平天国拉开了反帝反封建和抗击外国列强侵略的序幕,北方的捻军,南方的天地会,等等,陆续登上历史舞台,深远的影响着历史的走向。
也就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之下,1855年,大成国建立了。
这是一个区域性的地方政权,1854年6月由广东天地会首领陈开,李文茂在佛山起兵,之后,在广东境内辗转,四处冲杀,攻州占府,还一度围攻广州城,却没能拿下,最后,不得已逆江而上,进入广西,最后攻克浔州府桂平城,于1855年九月正式宣布建立大成国,改浔州为秀州,改桂平城为秀京,年号洪德,并布告安民,改革赋税,设宫铸钱,开始进行政权建设。
按历史上出现过的各种政权看,只要建了一个“国”,一个政权,无论是称王,还是称帝,一般只唯一人独尊,其他人再论功行赏,按资排辈分封,但大成国却有点特殊,陈开为王,为首是不假,却似乎只是一定意义上的。
因为这支天地会军从一开始,就有两个主要领导,一陈开,二李文茂,共同起事,在一定程度上,两人是并称的,在后世对此次事件的研究,一般也有“大成国陈开,李文茂起义”的说法,两人在大成国的地位,从大成国发行的铸钱就可以看出来了,除了陈开的“洪德通宝”,同时铸造发行的还有李文茂的“平靖胜宝”,“平靖”就是李文茂的封号。
在几千年历史中,同一个政权同一个时间发行两个人名号的铸钱,应该就是这一例了。
大成国建立,自然论功分封,开国五王,以陈开为平浔王(镇南王,洪德王),李文茂为平靖王,梁培友为平东王,区阿润(区润)为平西王,梁大昌(梁昌)为定北王。这也有点像太平天国的封官制度,在太平天国开国六王中,也是以东南西北为名,只不过区别就是太平天国六王初期都是集中一路向北,而大成国的五王倒真的是四向扩土。
建都以后,即以都城秀京(桂平城)为中心,五王四向进击,首先拿下贵县(改为怀城县),平南(改为武城县),武宣(改为文兴县),初步成形了以原浔州府四县为基础中心的根据地,并先后会并了黄鼎凤,姚新昌,李文彩,范亚音等各地义军,继续扩大疆域。
李文茂率部北进,最北到怀远(现三江县),贵州界附近;梁培友部则向东进击,攻下梧州,影响到肇庆等地;区阿润,梁大昌部则向西发展,占下永淳,横州,南宁,隆安,直逼百色;陈开部则向南开拓了北流,岑溪,灵山等地。
到1858年,大成国势力最高峰时期,所占当时广西的7府30余座州县城池,东至肇庆,梧州;西达南宁,隆安;南及北流,岑溪;北抵罗城,怀远;西南到灵山;西北至临桂苏桥。所占州县一度易名改制,施行新政。
正所谓盛极而衰,大成国盛于1858年,也衰于1858年。这一年大成国看起来势头很猛,但也开始走下坡路了。
从内部来讲,其他不说,就说开国五王的命运此时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前一年的1857年三月,梁培友阵亡(应该在梧州方向);1858年五月李文茂病亡于怀远(现三江范围);而梁大昌,区阿润,在此时间前后,很多史籍中都没有了正式记录(有说在1858年八月,梁死于团练之手,区死于部属反叛);只剩陈开延续到1861年,兵败被俘。
从外部来讲,此时,北方太平天国已近没落,周边的湘,粤清军已经有能力抽出手来,集聚做好了大规模反攻大成国的准备。
大成国立有王权,看起来是个“国”,可事实上权力分散,各自为政。五王出了桂平城后,更像是五个独立的团伙,相互间没有多少配合,作战指挥,没有共同目标,军事行动调度都没有做到统一,前后没有系统的衔接,各方向都是一味进攻,打下一地是一地,能打多远是多远,总之,做好自己就行。
平靖王李文茂,1855年进桂平城封王建国后,一路向北,估计再也没有回来过,不说回桂平,还见过陈开几次都不好说了,出武宣,进象州,攻下柳州府城后,改柳州府为龙城府,并自立各部官员,发行“平靖胜宝”“平靖通宝”,这明显就是自立为王,另立王权,成为大成国的另一个行政中心之主,最后虽想联合陈开攻打省城桂林,可惜,在清军打击下,陈开首尾不能顾,最后没能汇合成事;
东进的梁培友虽与陈开联合,拿下平南,梧州等地,可惜早早阵亡;
西进的区阿润,梁大昌更是,打着打着,一般史籍都没了他们的记录,和陈开,桂平没多少交集了;
陈开本人从1855年建大成国,在桂平建王府,到最后弃城,前后满算六年,他也没有在王府内住几天,基本都是在处于跑来跑去的状态,不是打这城就是打那城,没一天安顿。
结果看来,几个扩疆方向基本都是自为一体,各王之间看不到军事上的协作,都是只顾各路的扩张,不作防御,不固根基,没有统一的纲领。另外,势力所至,并合到的各支当地起义军,如横县李文彩部,贵县黄鼎凤部,容县范亚音部,桂平姚新昌部,也基本是只表面听封于大成国,他们在各军中则自有主意,都没有共同目标,只有自己的个人目标,都差不多是固守一地作战,也就是只在各自原籍地范围。
在这貌合神离的状态,于是,现在史籍上都只有清军逐个击破的记录,没见到大成国各部有共同的作战记录,见不到相互救援的记载,那怕是大成国国破主亡后,剩下的隆国公黄鼎凤,北路大元帅姚新昌,荣国公范亚音,基本上也还是各自为战,没有合为一股,而只是分守在各自原籍地,等着清军一一清剿。
如果他们各部真心团结合力,实现政令,军令统一,这些人物书写的历史也就另外一回事了,大成国历史也是另一回事了。
大成国的失败,其实也是必然的,从自身来讲,其一开始到最后,都是一系列的错误操作。
也难怪,因为大成国的头头,陈开,李文茂出身于天地会。而天地会本身就是一个社团组织,帮会组织,也就有各种各样的认知局限性,团队架构局限性,所以最后使政权本身没有形成真正的核心的领导,也缺乏战略的眼光,没有正确统一的政治纲领,没能统一政令,军令,也就更不可能提出饮马长江,黄河之类的远大政治理想了。
又加上本身就有着很浓厚的意识排他性,也就没能很好的组合,团结周边有着相同目标的各支义军队伍。紧要关头,遇到回师广西的太平军,近在咫尺也不愿汇合协作,都有着自己的小九九,所以最终也只是属于活跃于狭窄的区域地方武装,发展不起来。
大成国也就成为盛极一时,昙花一现的历史武装起义罢了。作为其都城的桂平,也就不会留下什么深刻的历史遗址与历史故事了。
那怕是各类史籍,对他也只是零碎的记忆。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我!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