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型人格:用尽善良,他也不会爱你

我有光芒,此生不灭

讨好型人格:用尽善良,他也不会爱你

某天放学回来,糖小姐跟我说了一件事。

她说跑操之后,一个女生跑到她身边挽着她的胳膊,边晃边撒娇地说:徐小糖,给我一颗糖吃呗。

在这里我要说一下我女儿为什么上学可以带糖,小学五六年级开始她总说有时双眼会被黑暗遮住,然后就是头疼,我们带她看了眼科脑科,还做了脑电图,医生说“没见过比这更健康的脑袋了”。

到了初中后她这种状况开始有所改善,不过也发生过两次头晕得很厉害的情况,我始终认为这并非器质性疾病,就说很可能是低血糖,这种情况吃颗糖,静静休息一下就好了。

于是我跟她的班主任说了这个情况,于是她就有了带糖上学的权利。至于小学时频发的眼睛被遮导致头疼的情况,我们也知道原因,这个以后再说。

自从她带糖上学之后,头晕的情况确实少多了,同时,如果体育课有些女生长跑后状态很不好,她也会把糖给同学吃,这样能让她们体力恢复快一些,身体上也能好受一些。

但我最不爱看xx跟我要糖的样子,糖小姐学完那个女生跟她要糖的样子后说,嗲得要命,为了一颗糖就这样,至于嘛。

这我倒是能想象得出的,她从小就不喜欢矫揉造作的人,尤其是在人前故意发嗲撒娇的女孩子,她总是觉得该咋样就咋样,那样太虚太假了,关键又不是本身性格如此,只是“装”出来的,这感觉让她很不舒服。

那你最后有没有给她糖?我问她。

没有啊,糖小姐说。

她的回答让我觉得有些意外,这要是放在我们身上,不就一颗糖嘛,给她就完了,她竟然没给。

为啥没给她呢?我问她。

我跟她又不是很熟,糖小姐说,再说了,她跑完操咋也没咋地,比我都正常,就是为了想吃糖跟我要,我为什么要给她。

那你是怎么回答她的呢?我又问她。

我说我没几个糖了,我自己还不够呢。糖小姐说。

你知道么,听完她的回答,我竟然语塞了十几秒。

与你们的感受一样,在听到她说没给对方糖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那就给她一个呗,大家都是同学”,但是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

因为我听了她后面的话,觉得她分析得竟然很有道理。她的拒绝,是发自真心的,是听从了内心深处的声音的,也就是说,她的做法,是完全真实的,没有一点遮掩,并没有违背自己的心的。

她不喜欢女生因为一颗糖就发嗲撒娇,不喜欢在身体没有不适的情况下只因为想吃糖就做出那样的举动,不喜欢关系不太亲密却为了一颗糖而表现得很亲密的行为,所以她拒绝了。

短暂的语塞之后,我对她说:女儿,你太有意思了。你很真实啊,自己不愿意的事就会拒绝,也不愿意为了讨好对方而违背自己的心意,很多人都做不到这一点,你还是挺厉害的。

我没有评判她这件事做得是对还是错,因为这毫无意义,相比于对错,我认为一个人能够真正听从内心做出选择更加重要。最起码这可以证明,我女儿不是讨好型人格。

也许你会说,怎么给了人家一颗糖,就是讨好型人格了呢?

讨好型人格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会拒绝。

糖当然是小事,但“以小见大”绝对不仅仅是写作手法,所有的“小”,都是我们的人格从形成到成熟的累积。

这次是糖,下次是奶茶,下下次是咖啡,长大后,是本不该属于自己的工作,或者本该属于自己的重要的人或物。

因为不知道拒绝,人家给了麻烦你就得接受,人家要了对你来说重要的东西,你就得给,否则你会心神难安:我拒绝了TA,TA心里不会不舒服吧?TA会怎么看我?TA会不会不喜欢我了?

更加敏感的人,还会一次又一次不停分析,甚至翻出之前所有旧事,分析自己的言行,表现;分析对方的微表情,分析对方的言外之意,继而就会陷入自我怀疑与自我否定之中,这种体验,相当痛苦。

接下来就是恶性循环:

几乎丧失拒绝的能力,哪怕是无礼的、过分的要求,也难以反驳和拒绝;

总是能够很敏感地体会到他人的情绪,并极易被其左右;

别人对你说话稍微冷淡一点,就会先反思是不是自己的问题;

与朋友恋人吵架后,不管谁对谁错,你总是第一个道歉的那个人;

只要别人给自己一分好,就恨不得还给对方十二分;
觉得自己不配提出需求,因为怕给他人添麻烦而自己扛下所有;
…… 

等发展到这个程度,想要改变将会十分困难。如果想要改变,还是好的,更令人悲伤的,是很多人到了此时仍然意识不到他人眼里平和善良好相处的自己是讨好型人格。

做一件陶器,应该在拉胚时就尽量塑好型,而不是在高温定型之后去修胚。

人,也是这样。

听完糖小姐对这件事的陈述,有那么一瞬间我在想,这么“生硬”的处世方式,会不会让她不懂得人情世故,因为直不楞登而得罪太多人。

我在脑海中快速过了她给我讲过的一些事。

我们小区有一个她的同班同学,两个人每天早上一起上学,是为“路友”。

头一天糖小姐的糖吃完了,她的路友因为担心她在学校会低血糖,而特意在第二天早上带了一盒糖给她。

糖小姐深切地感受到了小姑娘的暖意,待她自是十分大方,有好东西,也总是会分享给她。

糖小姐班上有两个语文科代表,她是其中之一,另一个也在我们小区。刚开始还好,后来糖小姐发现每次都是她自己来回搬作业,对方只负责在黑板上布置作业。糖小姐开始是忍,后来直接表达了不满。

但这并不会影响我们的感情,糖小姐说,工作上的事是工作上的事,平时我们还是可以一起玩儿一起逛街什么的,因为这是两码事儿。

还有就是,现在糖小姐跟同学们一起逛街时,大部分时候是AA制,或者是对方请她吃了东西,她也会回请。

而之前,她并不是这样的。

我们从来没限制过她的零花钱,我的意思是,跟朋友们逛街,一起喝个奶茶吃个零食什么的,谁出钱又能怎么样。刚开始她也是这么想的,但小学六年级时她发现,真就会有人不舍得花自己的钱,而一直让她请。

当然,她小学时也干过对闺蜜掏心掏肺,每次出门都恨不得把最好的东西买回来送给对方的事儿,不过后来她发现,对方并不是也这样待她,看清这一点后,她再也不这样了,从那以后,她基本只对对自己好的人好,或者对值得的人好。

那时我也担心过啊,因为虽然我们都希望友情是等价的,都希望对方待自己,也能像我们待对方那样,但事实上,根本就不可能。

我怕她的掏心掏肺最终换来的是沮丧,怕她的一腔热情换来的是失落。

但除了让她自己经历,我没有别的办法。

所有的成长,都是一个过程,在这其中我们的说教,远远比不上孩子自己觉醒来得更清晰,更有力量。

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我们重新成长的过程。

毕竟在我们亲自成长的时候,从来不明白这些道理,不明白只有讨好自己,才是人活一世的首要刚需。

· End ·

我是不是讨好型人格?

以前可能稍微有一点,也基本不算是讨好型人格,现在就更不是了。

不讨好,是自己硬气起来的第一步,但绝不是直不楞登,而是有刚有柔,只不过分配给不同的对象罢了。

所以请大家,不要轻易评判我们的孩子,也不要轻易以对错论断,更不要对很多看似合理其实很不合理的“要有礼貌”“要大方”“要谦让”“要懂事”因循守旧,不是所有时候,不是对所有人,都要这样。

放在第一位的,永远都应该是我们的孩子的感受。如此,将来孩子的幸福才是真幸福,否则,你看不出幸福的真假。

仅为我个人经验。

早安,每一个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