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奚啸伯谈戏(下)
奚啸伯谈戏(下)
章共鸣
作者简介:章共鸣先生(1925年-2018.11.1),祖籍浙江黄岩,1945年在北京朝阳大学读书时,经梨园报社介绍,师从奚啸伯先生学习京剧。章先生酷爱京剧,且经过奚啸伯先生几年悉心指点,艺术上已颇有成就,于1948年一毕业就加入了奚先生的班社——“裕善社”(解放后改为“奚啸伯京剧团”)。从此,章先生随奚先生身旁,旅演于全国各地,边学戏,边做文牍工作,整理奚先生演出剧目,同时参加演出。直到1957年,章先生整理奚派演出剧目一百多出。
二、演员如何“驾驭舞台”?
奚先生曾严肃的告诫弟子的一句话:“作为一个演员,如果不能驾驭舞台,不是一个好演员。”
1、 舞台讲究平衡。
舞台如同一个画面,讲究美观,讲究画面平衡。如果画面不平衡
造成舞台倾斜,甚至翻台,就会失去美的感觉。那么舞台的平衡,靠谁去操作?一般来说,首先靠舞台上的主要演员去驾驭。
大家都知道,当四龙套上场站门(或控门),若一边仨,一边一的话,显而易见,这是错了。为什么?因为这样的站法,不平衡,失去对称,破坏了舞台画面的美观。那么,演员在舞台上活动时,若是舞台不平衡,该怎么办?在传统剧目中,前辈老先生在传承中都给后学者说明了站位。也就是说,你扮的角色(人物),什么时候上场,站在什么位置,应在什么区域活动(表演)?这些位置、活动区域,前辈也为后学者安排妥当平衡的画面,演员们只照着站位,就不会出错。但是,演员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近来,看了一些编排的历史剧,这不平衡的舞台画面,时有出现,这是为什么?可能是有些导演不了解或忽视了传统的平衡造成的。当然,也有前辈在传授中没有交代清楚之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奚先生创造了“舞台五道线“彻底解决了舞台的不平衡。
2、舞台五道线
舞台五道线,其实是一个很普通的问题,只不过一些演员明知心不在焉而已。在传统剧目中,舞台上仅一桌两椅,空空如也。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舞台上的千变万化全靠演员的表演来完成。五道线来完成。五道线在哪里?在演员的心中。下面画个图表,供大家(作定位)参考。
按此图说明舞台位置如下:
① ②③④⑤是纵五道线
ABCDE 是横五道线
S 是纵横三道线相交舞台的中心
纵三道线之左叫大边
纵三道线之右叫小边
F 是大边之甬道
G 是小边之甬道
H 是九龙口
1.桌子
2.桌子后面的椅子叫大座
3.桌子前面的椅子叫小座
4.是大边的八字座
5.是小边的八字座
6.是大边座
7.是小边座
8.是大虎头座
9.是小虎头座
传统戏曲舞台上的座次是严格的法则和规律,如宾主、上下辈、上下级都有一定站立或座次的位置。对演员来说,这些站位和座次也是一清二楚的,但是在表演和活动中往往被忽视了,特别是主要演员对空间的调度未予重视,使舞台失去平衡屡有发生。在这里,我举个例子:如“搜孤救孤”剧中,这出戏在老传统中是以公孙杵臼为主角的,是余叔岩先生把他修改以程婴为主角,而后七八十年来,舞台上都沿着余派的路子,四校尉回归原处,程婴立于屠岸贾左后侧,公孙杵臼站于大边虎头椅位置。这样的调度我曾看过孟小冬先生演出的两场“搜孤救孤”。当时裘盛戎先生饰屠岸贾,赵培鑫先生饰公孙杵臼(第二天是林树森先生饰公孙)。之后,我又看过许多前辈的著名演员也是这样调度的。这样调度,舞台是平衡的,画面是美观的。
不久前,我看到有个“搜孤救孤”的配像,可不是这样调度的。在一翻两翻之后,把桌子移到“九龙口”的位置,四校尉分站桌子两侧,屠岸贾坐在桌前的小座,程婴站在屠岸贾左前侧,公孙杵臼站在大边虎头椅处。这样的调度,重心落在九龙口,造成舞台不平衡而向九龙口倾斜,甚至翻台吗,就公孙杵臼又不能以四两拨千斤之能力,舞台画面失去美感。这是“创新”吗?不可思议。
3、四两拨千斤
舞台有时也是不平衡的,怎么办?就要主要演员去驾驭。怎么驾驭呢?那就靠主要演员“四两拨千斤”,达到舞台的平衡。举几个例子:
如“鱼肠剑”剧中,小边有四大铠、太监、姬光等,而大边仅伍子胥一人,在这个画面里,就要伍子胥以“四两拨千斤”的站位和活动求得舞台的平衡;
如“打渔杀家”剧中,小边有大教师和四个打手,而大边只有肖恩一人,在这个画面里,也要肖恩以“四两拨千斤”的站位和活动求得舞台的平衡。
在武戏中,“四两拨千斤”的例子也很多:如“长坂坡”剧中,赵云战曹八将; 如“八大锤”剧中,陆文龙战八大锤(四靠将)等等。这些都必须主演以“四两拨千斤”驾驭舞台的平衡,怎么拨?就看主演的站位和活动的调度,怎样做到“牵一发而动千斤”调度舞台。这就是演员如何驾驭舞台的能力。
三、德与艺是相辅相成的
奚先生在艺术上主张“心正艺正”。演员首先要对观众负责,必须对观众负责。为什么?因演员没有敷衍观众的权利,只有为他们认真表演的义务。
奚先生给弟子的座右铭上说:“一个人不论什么工作,不论研究什么学问,都要干到老,学习到老,钻研到老,从无止境。只有盖棺定论终能停止钻研,终止学习。艺术也不例外。一个演员最忌下面几句言语,望每天一读,自问是否这样:
唱了唱了,唱完了了;唱了一生,终是潦草。
会了会了,不去研讨;内无钻研,何来精巧。
唱戏背词,不忘就好;内无所动,外如枯草。
以少到多,以多到少;你要问他,全然不晓。
他还经常告诫弟子:“你们应该知道,学戏的过程,品德的修养和艺术的修养,是相辅相成的,相得益彰。我们作为演员,对艺术的追求过程是重要的修养阶段之一,而艺术要达到较高的境界,却又有待于人格自身不断去完成。”“戏德和艺术是切切相关的,品德高的演员,艺术方能出众。凡是受尊敬的人,都把戏德放在首位,心正才能艺正,不讲修养德行的人,不可能有结果。”我们演戏首先要对观众负责,从心正和艺正提高自己的修养。
我们听听两位大师对奚的品德评价:
言菊朋先生常对亲友说:“啸伯为人,其诚可勉,有弟子如斯,是慰人师之心矣!”
余叔岩先生:“老四(指奚先生排行第四)忠恕厚诚,勤奋好学,为人德义兼备,日后必成大器也!”
从上面的座右铭、诫言和评价可看出,奚先生的敬业之心,对观众的责任心和崇高的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