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对话 | 拨开迷雾,开辟化企后疫情反转之路!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影响了我国春节后企业的正常复工复产,物流的限制、防疫物资的短缺等都对企业生产造成了困境。伴随着疫情的全球蔓延,风波远没有结束,能源价格的异常波动,化工产品的需求、供应端矛盾等导致众多企业无所适从。面对重重迷雾下的危机,如何走出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 点击以上视频,收看高端对话全记录
目前,我国化工行业市场占全球的39.6%。预计到2030年,中国将占据整个世界化工总产值的半壁江山,毫无疑问将晋升为世界最大的化工市场,这也是我国化工产业的巨大优势所在。当下,全球经济受到重创,中国的营商环境未能幸免也发生了恶化。
我国优秀的民营企业像一颗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从单纯的化纤、化肥、基础炼油产品开始,拓展上下游,并逐渐打通全产业链。刘晓光表示,更多的民营企业也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受益颇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以湖北的三宁化工为例,他们和施耐德电气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开拓了项目建设及运营维护等工厂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升级。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数字化转型,包括传统的工程建设、生产、运营管理,以及迈向未来的数字化管理,这一转变与庞秘书长的指导建议也不谋而合。”刘晓光举例说道。
“数字化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在复工之后,很多企业都采用了居家办公,大量使用在线办公软件。本次疫情对数字化具有正向的推动意义,给全民做了一次数字化的普及,为接下来中国做数字化转型打下一个很好的群众基础。”刘晓光解释道:“企业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提升效率、研发能力以及安全管控水平等,那么如何做到?靠常规的手段很难让企业得到长足发展,数字化转型是这些企业在应对困境,并走出困境的重要的手段之一。”
我国化工企业想要赶上数字化转型的大潮,刘晓光表示,还面临着3个痛点问题,即安全性、成本管控以及专业人员的需求。施耐德电气是一家拥有完善能效管理系统、自动化解决方案和先进工业软件的供应商,能够从3层架构和4个维度去帮助企业来实现科学化的管理,实现数字化转型。
在中国,以中石化九江石化为代表的央企已经开始尝试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的安全稳定、降耗提效起到的巨大作用,其为岗位节省的人力成本平均可达30%~50%。此外,国际化工巨头也在华南打造一个全新的、基于数字化并融合5G技术的世界一流化工生产基地建设。无论是中国本土企业,还是将中国作为重要生产基地的一流跨国公司,施耐德电气正在全面参与中国化工产业的数字化建设,助力中国从化工大国走向化工强国。
石油化工是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疫情期间,化工企业提供的消毒水、口罩、防护服等都在保护人民生命健康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人们也开始摘下有色眼镜,重新重视化工产品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我们也需要看到,中国虽然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但像烟台万华这样拥有拳头产品,掌握定价权的化工企业可谓凤毛麟角,想要从化工大国蜕变为化工强国,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刘晓光表示。在对话中,他还补充道,绿色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处理大体量化工生产造成的污染,也要用化工的手段,这些年我国在这些有很多技术创新。庞广廉先生也十分赞同地总结道:“化工不单是污染的制造者,我们更是污染的解决者,解铃还须系铃人。”
培养未雨绸缪的前瞻意识、激发产业创新的驱动力、保证全产业链的绿色可持续,这些不仅是我们走向化工强国需要铭记的要点,也是“一带一路”倡议下占领优势市场需要潜心修炼的“内功”。
庞广廉表示,近几年,以三桶油为首的油气领域在“一带一路”进程中进展可喜,但许多企业仍存在文化隔阂、专业人才缺失等问题。而谈起帮助中国化工企业走出去,施耐德电气作为全球著名的大型跨国企业,在提供本土化解决方案,帮助企业融入当地文化有丰富的经验。
此前,作为中俄天然气东线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天然气处理厂项目,施耐德电气调动了俄罗斯、法国、意大利和英国4个国家的团队与中国的团队共同协作,克服了低温作业、电气设备标准转化、项目经验缺乏等困难,最终顺利完成这个对中俄两国意义重大的项目。
刘晓光补充说道,施耐德电气是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旗下的海外工程专业委员会的创始会员,致力于帮助中国制造提升海外竞争力,发挥自身生产效率高、交货周期短等独到优势,让世界对中国制造有信心,真正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困境当下,沉着守云开,方可见月明。我们坚信寒冬终会过去,穿过这片危机四伏的迷雾,中国的化工企业也定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
本文为“流程工业”原创文章,作者系本刊记者刘亚东,转载请联系授权,并注明出处。欢迎您关注“流程工业”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石化、化工行业最新市场动态,以及技术进展和项目信息。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完整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