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长期寓居贾家,意欲何为

估计大多数读者读到薛家的故事时,多少都会有些纳闷,薛家是贾家的亲戚,偶然走走亲戚乃人之常情,为何却能长期住在贾家,并且一住就是好几年,而且到红楼故事结束时,还没有看到要离开的迹象,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有关薛家人到贾家寄居的情节,最早出现在小说的第四回。说到薛家举家来贾府的起因,作者这样写道:
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二则自薛蟠父亲死后,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谙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薛蟠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为送妹待选,二为望亲,三因亲自入部销算旧帐,再计新支,——其实则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因此早已打点下行装细软,以及馈送亲友各色土物人情等类,……他便带了母妹竟自起身长行去了。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薛蟠带一家人去都中,直接原因有三条:一是送妹妹宝钗待选;二是去走亲戚;三是亲自到内务府办理业务。

以上三条原因,究竟是不是薛家长期寄居贾家的理由呢?我们不妨逐条分析一下。
第一条:送宝钗待选,也就是等候皇宫选秀女。薛家送宝钗来待选,一方面为当时皇家制度使然,不得不来参加;另一方面也可能有攀高枝的考虑,说明薛家在寻找可依仗的更大的背景。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理由在当时也属正常,因而无可非议。但令人奇怪的是,所谓待选只是在到都中之前提了一下,住进贾府后一直到红楼故事结束,再也没有过关于待选的任何消息。这样便给读者以及研究者一个印象,薛家到都中根本不是来参加选秀的,那只不过是为了住进贾府的一个幌子而已,由于薛宝钗根本就没有参加选秀,当然后面书中也就不再提起此事了。
第二条:去都中探望亲戚。前文已有交代,薛家在都中是有两家亲戚的,一是薛蟠的姨妈家,即贾府王夫人家;另一是薛蟠的舅舅家,即王子腾家。从薛家的角度来看,与王子腾家的关系,比跟贾家的关系更亲,因而薛姨妈首先应该去探望王家的亲戚,之后再去贾家探望才对。
从书中实际描写来看,薛家确实是打算首先去探望王家的亲戚的,然而就在即将到达都中的时候,却听到“王子腾升了九省统制,奉旨出都查边”了,这样便不好再去王府探望,而只能朝贾家奔来,况且薛姨妈和姐姐王夫人叙旧心切,因而薛家人到贾家来也算顺理成章。从薛蟠和薛姨妈对话中还可以看出,薛家本来在都中也是有房子的,这次来也是打算住一段时间的,因而薛蟠便提出打扫一下以备居住。但薛姨妈认为,不必忙着住进自家的房子,应该先到亲戚家去住,这样便于和姐姐“厮守几日”。当然,薛蟠不想到亲戚家居住,是担心自己受舅舅姨爹的管束;薛姨妈想到亲戚家居住,除方便骨肉团聚外,也有让大人们管束一下儿子的用意。听薛姨妈的口气,薛家本来打算先去贾家住一段时间,等自己的房子收拾好了后再搬过去,并没有打算长期住下去的意思。
最后一条理由:薛蟠要亲自入部销算旧帐,再计新支。薛家是皇商,因而薛蟠亲自到内府办理新旧业务,顺便与管事的人联络一下感情,似乎也无可厚非。但薛蟠究竟有没有这样的办事能力呢?从第四回介绍薛蟠的那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薛蟠对于经商基本上是外行,而且还容易被生意伙伴或伙计们哄骗,估计“薛大傻子”的外号,就是这样得来的。没有做生意的本事,如果虚心学学也不错,但薛蟠哪里会是这块料,一心只想“斗鸡走马,游山玩水而已”。因而这次上都中,表面上说是去内府办业务,然而他如何会有办业务的能力?“其实则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如此看来,这第三条原因,更不是长住贾家的充分的理由,不过同前两条一样,都是堂而皇之的幌子罢了。

拿到桌面上来说的三条原因,都不是薛家长期寄居贾府的充足的理由,那真正的理由究竟会是什么呢?
其实,如果我们从薛家人一心维护薛家长远利益的角度来分析,薛家能够长期寄居贾家的真正的理由,也就不难找到了。
红楼故事开始的时候,薛家的掌门人,也就是宝钗的父亲早已去世,留下寡妻薛姨妈,带着薛蟠、宝钗一对儿女,在一帮老家人的伺候下生活。薛家是在内务府挂名的皇商,然而当时的社会,不允许妇女出门去经办业务,因而薛姨妈只能做一名家庭妇女。薛家的长子薛蟠虽已成人,却在做生意这样的正经事上一窍不通,眼看着是难以接父亲的班。薛姨妈对于家中的生意无能为力,对于薛蟠这样的儿子又管教无方,薛家在金陵似乎也没有别的依靠,而最能给予帮衬的亲戚王家、贾家又在都中。于是,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薛家才以走亲戚为名,举家来到都中投亲靠友。
薛家在贾府最初居住的地方名为“梨香院”。据红学家们指出,“梨香院”的谐音就是“离乡怨”,暗示薛姨妈拖家带口,从金陵千里迢迢赶到都中来,其中存在着一种背井离乡的意味。这恰好从侧面证明了薛家人寄居贾家,并非像表面看起来那样其乐融融,而是在内心深处隐藏着一丝离愁别绪,实属无奈之举。然而,无奈中有幸运,忧伤中有希望,由于薛姨妈与王夫人是亲姐妹,薛姨妈又十分善于维护与贾母等高层的关系,宝钗加上后面来的宝琴,也都十分讨贾府上下的喜欢。因而,薛家寄居在贾家,感觉与在自己家中没有什么两样,彼此没有任何芥蒂,比荣府与宁府之间更显得热络,除祭拜宗祠外,长年的许多重要活动都在一起。薛姨妈一家人在贾府安定后,宝钗的堂弟妹薛蝌、宝琴也来了,薛家家族的人,全部聚拢到了贾家。
随着宝钗与宝玉、薛蝌与岫烟两对婚姻的形成,薛家与贾家的关系比以往更为紧密,在外人眼中快到了分不清谁是谁的程度。尤其是宝钗作为贾家少奶奶,不仅要实际管理贾家的事务,同时还要兼管薛家的事务,薛姨妈一有什么事自己决策或处理不了,就会打发下人赶紧去找宝钗过来料理,薛家几乎与贾家融为一体。

再从全书内容的有机安排上来考察便会发现,作者安排薛家人长期寄居在贾府,其实也是艺术构思的需要。假使薛家不是来到都中,与贾家一起进入红楼故事的主场景,而仍然住在金陵原籍,作者叙述时就不太方便,视角就得在贾家与薛家之间不停地转换,不利于故事情节的集中安排和有机组合。因而,从内容的安排、情节的推进与叙述的方便等方面来考虑,只有让薛家的人与贾家的人在同一环境中活动,双方在日常生活中有十分便利的交集,整部书从结构上才能浑然一体,也才能在集中反映贾府生活的同时,自然地将薛家的故事也表现出来。
同时,薛宝钗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人物中的女二号,是与女一号林黛玉几乎处于同等地位的重要人物,也是最后成为红楼故事中男一号贾宝玉的正牌妻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而,这样一位处于故事核心的关键人物,如果不来都中而一直住在金陵原籍,与宝玉很少见面,就很难与他产生那么多的纠葛,而作为《红楼梦》主线之一的宝玉的爱情、婚姻故事,其复杂度、精彩度与悲剧性等等都会大打折扣。宝钗与黛玉是同等重要的人物,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将她们俩放到一起去写,她们才能在与宝玉的关系中形成竞争的态势,故事才会更加一波三折而扣人心弦。需要注意的是,宝钗几乎是在紧随黛玉之后来到贾府的,而且许多研究者都曾指出过,凡有黛玉的场合,几乎都有宝钗的戏份。与宝钗必须来到贾府的道理一样,作为“金陵十二钗”正册人物之一的妙玉,在书中也与宝玉有一些情感交集,因而她到贾家的家庙来修行,同样是作者为叙述的需要而作的巧妙安排。
另外,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发生的爱情、婚姻故事,一开始就存在着理想与现实、感性与理性之争,竞争的结果,是贾府主子们从家族的长远利益来考虑,最终选择了有利于整个家族的“金玉姻缘”,而舍弃了建立在双方感情基础上的“木石前盟”。既然存在着“金玉姻缘”与“木石前盟”之争,就需要将竞争的双方一同置于贾府主子们的眼皮底下,让他们从双方实际表现中发现最合适的人选,以便作出具有说服力的判断与选择。假使宝钗不来到贾府,贾府的人们就不会清楚地了解她的个性和品质,她也就没有机会被王夫人点将,让其协助李纨临时管理荣府内务,贾府上下自然也就无从领略她管理方面的才能。正是由于宝钗各方面出色的表现,才使她在贾府上下获得了很好的口碑,也才使她最终从与黛玉的竞争中胜出。宝钗虽然在感情上输给了黛玉,但在婚姻上却完胜了黛玉,在当时男女婚姻仍然要由双方父母定夺的情况下,宝钗没有赢得宝玉的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赢得了贾府当权者的首肯,这与她数年如一日地在贾府默默经营不无关系。

现在我们看得很清楚了,薛家之所以长期寄居在贾家不走,最初所宣示的那三条原因只是表面的理由。而真正的理由,却是依附贾家、与其建立更为紧密的姻亲关系的需要,这样的需要对于维护薛家的长远利益,同样是至关重要的。作者为了表现薛家这个隐性的目的,就必须运用艺术匠心,将薛家人安排到贾家来居住,唯有如此,才可以将薛家与贾家一起放到聚光灯下,以便更集中地反映他们之间盘根交错的关系,为突出小说的主题而服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