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南亚次大陆文明之源丨杨志刚

探寻南亚次大陆文明之源——哈拉帕文明

哈拉帕文明(Harappan Civilization)———亦称印度河流域文明,印度次大陆已知的最早的城市文化,哈拉帕文明的最早起源可追溯至公元前4500年左右,鼎盛时期约为公元前 2500 年至前 1750 年,文明地理概念其覆盖范围北部地区抵今印度北部,南至阿拉伯海,因为哈拉帕文明处于印度河流域,而它的主要区域与今巴基斯坦的大部分国土重合所以也称之为印度河流域文明。

Harappa

哈拉帕遗址位于Ravi河畔,距拉哈尔约250公里,1921年第一次在旁遮普邦(Punjab)的哈拉帕发现,1826年,英国人Charles Masson在旁遮普平原浪游途中注意到一组砖构,绵延超过25英里。在18年后出版的游记中,他淡淡地提了一笔,“发现了一座砖砌的城堡”。在英国人修筑一条从拉合尔到卡拉奇的铁路用这些几千年的砖做道砟时而被发现!

为感受当年修建铁路时候发现的哈拉帕文明,从木尔坦的一个火车小站停留了一会时间,小站正在维修,车站人员热情邀我至站台参观。

△ 火车在巴基斯坦成为人们长途出行最便捷的方式

△ 站在天桥上拍的火车站的站台

△ 这是古遗址的入口

关于哈拉帕灿烂文明的创造者,现在大多数学者倾向认为哈拉帕文明为南亚原住民达罗毗荼人所创造。
曾经是南亚次大陆璀璨的哈拉帕文明,经历过繁荣之后迅速衰落,以至于在其后的数千年里以不期而遇的形式与现代工业文明劈面相逢,哈拉帕人的烧砖尺寸和墙体砌筑方式轰动了整个世界,对城市规划设计、建筑材料、制陶工艺、纺织领域以及遗址发掘陶艺雕塑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哈拉帕文明古遗址是南亚次大陆最早形成城市概念的古遗址,城市的规划清晰,布局整齐有序,道路纵横交错,房屋建造有致。建筑的主体材料为火烧制砖,易于取材且耐久度高。房屋内部结构或许代表着当时最先进的设计水平,大多数都分隔出卧室、厨房、浴室和贮藏室,并拥有发达的地下排水管道系统。
公元前 3000年左右,达罗毗荼人已经在印度河沿岸进行灌溉农业,驯养牲畜,并从事一定的商贸活动,渐渐形成了发达的古代城市文明。达罗毗荼人还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培育棉花的古代民族,出色的生产技艺创造了在当时看来非常丰富、繁荣和先进的物质文明。
据马歇尔称:“砌砖的精细程度几乎无法再提高了,在坚实的地基上面,房屋至少建有两层……由于纱窗是用木头、赤陶土或雪花石膏格栅做成的,房间的采光和透气性都很好。很多人家都有自用的水井,而社区的水井则位于主要街道的沿线,它们是前古典世界里独一无二的公共供水和卫生系统的一部分。”
△ 哈拉帕居民住宅复原(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座被毁坏的建筑,原本是一座清真寺。建于莫卧儿时期(公元1526-1707年),这座建筑可能是为当地居民祈祷的场所,它也可能与西边的巴巴努尔·沙瓦利墓有关。这座清真寺南北长12米,可能呈长方形,似乎屋顶的迹象。它的西墙上有五个拱门,这些拱门只在其他一些早期清真寺中发现,这些清真寺通常与家族墓葬结构有关。这座清真寺是用的哈拉帕砖建造的,通过断面很清晰的可以看出这座清真寺是建立在哈拉帕遗址之上。

△ 哈拉帕博物馆售票员正在售票。

△ 哈拉帕博物馆,博物馆展厅面积很小,估计在一百平米左右。
 哈拉帕文明世界瞩目的是制陶业,主要包括多种多样的陶轮制品,有很多手艺十分精湛的制陶人使用陶轮制作陶器。使用陶轮转动成型这一重大技术大大提高了陶器的生产速度。陶器制品可以看出是由一种粉红、浅黄色相混合的坯体构成,表面涂上红色泥釉,并绘有黑色线条,图案比较丰富,从粗细不同的简单的水平条纹、还有方格和重叠连续的圆圈之类复杂的图形。
也许是研究佛教造像的职业习惯,博物馆展台的角落被一对姿态不一样的陶塑吸引了我的注意,两手合十做祈祷的姿势,神情生动自然。左边人物席地而坐、举案齐眉,右边的人物双手合十于胸前塑造的十分虔诚。从这种肢体语言分析很明显可以看出是这组小型的陶塑表现以原始信仰为基础的宗教信仰,那么也就可以推断在公元前5000左右就已经盛行宗教信仰。从纵观印度河城市中还没有发现正式的寺庙。从这现象来看雕塑的艺术不仅仅是一种美的立体呈现,同时也是历史的一种客观和具有社会有价值的记录形式。
在众多的出土物当中都想寻求对哈拉帕文明的记载,但之看到了这些印章,这些陶印既有文字符号,也有动物、神兽、人物等图象,而且这些符号和图案属于阴刻,类似雕塑当中的模具。可遗憾的是这些符号和图案目前仍未能解读其中含义。
《周易》有这样的记载:'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新唐书》 说:“自轩辕以来,服牛乘马,今辇以人负,则人代畜。”考古学界还没有证实这个说法,应该只是一个传说,但在哈拉帕遗址中确是出土了牛车这样的陶塑。
《祭司-国王》规格为17.5CM×11CM这尊展出在哈拉帕博物馆的石雕却出土于摩亨佐达罗古遗址,雕刻的对象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宗族首领或祖先。石头呈白色,类似汉白玉材质,头部被夸张放大,造型很浑厚,线刻大络腮胡,把人物表现十分威武,身上披着类似印花纺织品,从而得知纺织品技术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出现了。

 《男性躯干像》哈拉帕遗址出土,制作时间大约在公元前 24 世纪,高 9 厘米。这尊的使用红色石灰石制作而成,雕塑仅存人体躯干部分,上半部分类似断臂的维拉斯。从现存头和四肢被镶嵌到颈部和肩部窝槽处可以初步判断,当初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人体。这尊雕刻艺术品与周边的陶塑格格不入,他的风格典雅、人体结构表现逼真、比例关系刻画的相当准确、雕刻技术十分娴熟,如果不是出自于哈拉帕遗址会让人将之混同于古典希腊的雕塑艺术。但从历史的时间来推算它却早于古希腊数千年,这尊雕塑从而启发了我对犍陀罗佛教造像艺术的思考,分析一种文化的传播与思想影响,不可完全割裂地看历史中某个片段的呈现,不经过田野考察只依靠文献来定义,很容易掉进人云亦云的概念化模式。很多的代表性结论已经不需要我们重复过多地去求证,还有被遗忘的线索却仍待我们去探索,去擦拭历史的灰尘。
△ 古遗址上有很多这样晶莹剔透的石头,查阅资料显示这估计是用来生产切割的石头工具。
△ 路途随处可见的砖厂,可见哈拉帕文明制砖技术已经延续了几千的历史。
△ 途中拍摄到成群的牛和哈拉帕古遗址出土的印章里的牛有着一脉相承的感觉。
国内正在断代的夏朝与消失的哈拉帕文明做一个比较。查找资料有意思的会发现他们共处于一个相同的历史时间段。根据《山海经》有这样的记载:“昆仑虚远在西北,帝之下都”,这说明在华夏历史中夏朝都城应该是在昆仑山的西北方向,而哈拉帕的古城及其文明覆盖的地理范围就正位于喀喇昆仑山以西。那么我们大胆地假设这个(昆仑虚)比作是哈拉帕文明,那就在文明与历史的交融中可以找到很多种的共同点。
《穆天子传》中记载:'天子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而封丰隆之葬。丰隆,雷公也。黄帝官,即阿褥达宫也。其山出六大水,山西有大水,名新头河。”这里说昆仑山为古代的印度河(古称新头河)的源头,在古代西域叫阿褥达太山。而我们称之为黄帝宫。如果按这句话的推断昆仑虚就在现在的巴基斯坦印度河北岸,大概就今天哈拉帕古遗址范围。哈拉帕古城背后的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就是属于《山海经》里所说的昆合山全部范围。
哈拉帕古遗址位于旁遮普省,旁遮普这个名字的来源是五条河流交汇的意思。《穆天子传》:“自宗周瀍水以西。至于河宗之邦,阳纡之山,三千有四百里。自阳纡西至于西夏氏,二千又五百里。”这里说明周朝的时候,镐京(今西安市)到西夏氏的距离如果是按周制五千九百里的换算法则,合约现在二千零四十公里。书中记载的距离和现在的地理位置很吻合。当然这只是一个推测和猜想,但在没有确切的考古发现论证之前都是一种可能性。
哈拉帕的古遗址上层有明显的衰落迹象,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人们发现有新的陶器类型与哈拉帕文明并存。这一切说明有新的入侵者占据了哈拉帕文明区域。但疑问也随之而来:这些新的入侵者是谁?过去很多学者把他们同吠陀时期的印度——雅利安人联系起来。可是据史书记载,吠陀时期印度——雅利安人的入侵的时间上要晚得多,他们与哈拉帕的毁灭整整相隔有几个世纪。还有一种说法是地质和生态环境变化。持此说的学者主要根据印度河床的改造、地震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水灾来证明这样一个事实:河水的泛滥后也有可能引发的瘟疫,就像今天的新冠疫情如果处理不当,引发这种灾难也是很有可能的。在《百道梵书》描绘了一个神话故事当洪水毁灭世界之时,只有人类的始祖摩奴一人在神鱼的启示和帮助下造船得救,这可能就是对印度河哈拉帕文明毁灭的一个呼应。

在田野调查期间,如果要取得真实的资料与信息那需要与当地人打成一片,需要和当地人聊天,只有相当熟悉之后,当地人才会把我们当作自己人。在地形导向上才不会走弯路和走错路。
哈拉帕文明田野考察中为了安全起见雇佣了两名退役军人做司机,在考察时候遇到一位巡逻的警察,警察见到华人后立刻引起了他们的重视,检查了护照和学生证后,他立马打电话向当地警署汇报,拉合尔警察总署接到他们的汇报后为了安全命令当地警署派两辆警车,一前一后把我们直接护送回距离200多公里的学校,我得知情况后,觉得给他们增添麻烦,提出交涉被拒绝。他说他要保证中国人在这里的绝对安全,这是他的职责。如果出了问题是他和他上司的责任,也不想让他为难也就只好遵从。200多公里三个不同警署管辖区域警察交接护送,经过高速直接走绿色通道,对于巴国对华人的这种尊重与关心,让我内心十分的感动,也着实的体验到了“巴铁”的这份情谊,也期盼世界各国都像中巴两国的友谊这样和平与友爱!

(在此向保卫在巴华人安全的警察和军人致敬)

作者简介

杨志刚
YangZhigang
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

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艺术与人文学院博士生

研究古印度文明艺术史—犍陀罗雕塑。

亚洲考古新媒体 出品

仅供学习 侵权即删

来源:雕塑头条公众号

(0)

相关推荐

  • 古印度真有这么久历史?古印度哈拉巴文化——古印度简史

    古印度 古印度即南亚次大陆地区,古印度地区历史纷乱复杂,因其从古至今都未统一,时至今日整个南亚次大陆地区仍存在多个国家地区(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不丹等) 今天南亚次大陆的国家 古印度的历史更像是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27印度河文明时期经济

    广告 鼓楼新悦.众神降临之前:在沉默中重现的印度河文明(一本言辞优美.论证缜密的印度河文明档案,为你解读神秘的古老文明) 作者:[英]安德鲁·鲁宾逊(Andrew Robinson)著 / 周佳 译 ...

  • 消失成谜的“哈拉帕”:探寻南亚次大陆古文明之源

    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是一个久经尘封的文明,相较于两河文明和尼罗河文明的发现时间,哈拉帕文明的发现时间比较迟,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被发现,这段尘封的文明才被世人所知. 哈拉帕文明的年代据考古学家所说 ...

  • 古印度文明:恒河永流传

    印度恒河河岸 早在約5000年前就有了璀璨的印度河文明,可它只延续了约1300年,令古印度文明出现了七八百年的断层.而在这个断层的早期,世界上最早的游牧民族之一.发源于中亚草原地区的白种人-雅利安人乘 ...

  • 古印度典籍中竟然有飞行器与核战争的记载

    早在约5000年前就有了璀璨的印度河文明,可它只延续了约1300年,使古印度文明出现了七八百年的断层.随着白种雅利安人的侵入,并与北印度土著不断融合,从约公元前1000年开始,有了恒河文明. 那么,作 ...

  • 为什么南亚次大陆文明与印度不是一回事——古印度简史

    初中阶段历史告诉我们古代世界有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 古埃及 古巴比伦(美索不达米亚) 古印度 中国(中国不加古,因为中国文明还没有明显断档过,一直延续至今) 这些文明当中,古印度可以说比较独特(当然 ...

  • 思源丨张光直:古代世界的商文明

    古代世界的商文明 文 /  张光直 译 /  陈星灿 研究古代史的学者,对人类一般社会进化法则的概括,从前总是立足于西方文明的历史,不过他们现在很少这样做了.为此,我们感谢新大陆的史前学家,是他们在过 ...

  • 青藏高原与南亚次大陆的地形,尼泊尔挂在半山腰上。#青藏高原 #地理 #地形图

    青藏高原与南亚次大陆的地形,尼泊尔挂在半山腰上。#青藏高原 #地理 #地形图

  • 中国新石器时代主要考古文化大盘点——探寻早期中国文明

    中国历史重大事件第二篇:中国新石器时代主要考古文化大盘点--探寻早期中国文明,分清文化类型与遗址的区别和联系 中国早期考古学文化一览表 原始社会又叫史前社会,由于缺乏文字记载,我们对该时期的研究主要基 ...

  • 龙脉之祖,文明之源,华夏圣山——昆仑山

    华夏龙脉始于昆仑,终于归墟,得九州之险,藏八方地灵.昆仑山脉,是地球上平均海拔最高,且延伸面积极大的山系.是名副其实的万山之祖,众山之王,是中华大地真正的脊梁.<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云:& ...

  • 世界文明之源 论文殊菩萨头像的调朔

    菩萨第一象--文殊菩萨开脸(头)2020-06-03   阅 1  转 2 菩萨第一象--文殊菩萨开脸(头) 佛教第一象是文殊菩萨像.至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文殊菩萨铜雕塑.到今天艺术最高的佛像雕塑.文殊菩 ...

  • 印度次大陆 : 文明五千年

    [从地缘政治视角看印度次大陆文明] 了解印度,就能掌握整个南亚历史的主要脉络. 掌握南雅历史的脉络,就能读懂环太平洋.印度洋海域的国家间竞争. [简明性.基础性.权威性] 简明扼要:300页篇幅,勾勒 ...

  • 91年前,村民一锄头挖出“长江文明之源”,外国人:外星人的文化

    作为中国人,咱们每个人确实是应该感觉到骄傲的,我们拥有着5000年的历史文明,当然了实际上可能还远远不止,虽然说外国人嘴上一直都在攻击和抹黑我们的历史文化,但其实这是妒忌. 下面要重点介绍的这座古遗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