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达正式上市,市值245亿!即时零售第一股来了

文/祝颖丽

编辑/斯问

北京时间6月5日晚,达达集团正式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为即时零售的第一股,股票代码为“DADA”,市值35亿美金(约245亿人民币)。

上市典礼现场,16位嘉宾登台,创始人兼CEO蒯佳祺在典礼上表示,“我们即将迎来6周年,发行价16美元,登台见证敲钟的16位嘉宾,66大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兆头。”

与每天相见的美团配送、蜂鸟专送乃至周杰伦代言的闪送相比,达达的国民度似乎并没有那么高,但与其他背靠巨头的同行相比,它却成为第一个独立上市的即时物流和同城零售平台。

在达达的上市招股书中,过去3年,它获得了强劲的增长,连续三年同比增速超过50%;亏损也从未停止,过去三年累计亏损52亿。

另一方面,在疫情行将结束,阿里、美团开启同城零售、本地生活的大战之际,达达抢先上市从另一个角度验证了即时物流与同城零售的潜力。

巨大的市场和强大而众多的对手同时摆在眼前,达达上市后会加速增长还是在激进扩张中扩大亏损成为最大的疑问。

幸运的达达-京东到家

区别于闪送、美团配送和蜂鸟专送,达达的业务版图里,即时物流和本地零售是并列存在的。

明确来说,达达集团有两块相对独立的生意:达达快送和京东到家。

根据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达达快送和京东到家占收入比例分别为,71.4%与28.6%、57.8%与42.2%、64.4%与35.6%,达达快送是收入主体,但两个业务正朝着一半一半的均衡比例发展。

到2020年第一季度,达达快送和京东到家在整体净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53.8%和46.2%,几乎达对半开。

对达达集团来说,这是成立之初,并没有预想到的幸运演变。

达达成立之初,据称是创始人蒯佳祺受到了滴滴打车“用户发单、司机接单”的影响,于是以众包模式切入,成为一个撮合平台,匹配供给和需求,但是不自己雇佣员工。最初,保安、保姆、保洁这三保人员是达达上主要的骑手来源。

供给有了,接下来就是需求。彼时正逢外卖大战,来自饿了么、美团的外卖餐饮订单的爆发让达达撞上了第一波风口,“一下子就起来了”。

外卖单子接多了,达达也有了自己做的野心,成立了派乐趣的外卖平台。2015年9月,达达拿到3亿美元投资,在补贴之下,38天就把外卖业务从零做到了一百万单。

但对手更强大。同年,美团和大众点评宣布合并,美团和饿了么的外卖战争硝烟弥漫。

此外,达达自己因小失大,做外卖的举动一下激怒了自己曾经的大客户,饿了么、美团都开始自建配送体系,达达的派乐趣也成了烂尾工程。

必须及时放弃,绕道他路了。达达找到了京东这个合作伙伴。

起初,达达只是作为服务商帮忙配送一些京东到家的订单,后来蒯佳祺和刘强东见面,双方有了更深度的合作的意愿。

2016年4月,达达收购京东到家,双方合并为达达-京东到家,达达撞上了外卖之后的第二个风口:同城零售。此后,达达改名为“新达达”,或称“达达—京东到家”。

有了京东到家的业务后,达达不仅避开了外卖的激烈战争,并且提前开始了对传统零售业的改造,永辉超市、华润万家都成为其O2O的大客户。

沃尔玛也加入这个组合,2016年10月,沃尔玛为达达集团注资5000万美元,达达-京东到家与沃尔玛开启战略合作。2018年8月,沃尔玛和京东又一起投了5亿美元。

到上市前,京东和沃尔玛分别持有达达集团47.4%和9.9%的股份;业务上,京东集团和沃尔玛在2019年为达达贡献了50.5%和13.0%的收入。

虽然是独立上市,但达达对京东等大股东的依赖仍在持续。

4月15日,京东超市就宣布,其最后一公里的“物竞天择”项目会与达达集团有进一步合作,将100个城市的连锁商家包括沃尔玛、永辉超市、步步高、北京华联、华冠、鲜丰水果等引入京东到家。

某种程度上,达达与京东已经密不可分。除了业务的依赖,达达的董事会除了创始人之外,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京东物流集团CEO王振辉、京东零售集团CFO许冉也都位列其中。

是幸运,也有忧患。

在达达招股书的风险提示里,与主要战略投资者关系被放在了显著的第三条,“我们与主要战略投资者关系的任何恶化,都可能对我们的业务运作产生不利影响。”

除了关系之外,达达过度依赖京东、沃尔玛的业务也是潜在风险,因为这意味着,当京东本身业绩有所波动,达达也会同步受到影响。

增长与亏损,哪个是主流?

撞上风口,傍上巨头,达达的增长很快。

2017年到2019年,达达集团的净收入分别为12.18亿、12.18亿元、19.22亿元、31.00亿元,同比增速为57.80%和61.29%,2020年的第一个季度,达达集团更是实现净收入11.00亿元,同比增长109.13%。

达达的收入9成以上来自服务收入,其中包括为个人和商户提供的即时物流服务收入,以及在京东到家平台上向商家收取的广告和营销收入以及佣金。

其中,广告营销、佣金收入又只占很小一部分,在京东到家的收入占比里只占30%左右,在总收入里只有10%左右。

这意味着,尽管达达-京东到家号称是即时物流和即时零售服务商,但大部分提供的还是物流服务。

这样的业务模式,决定的达达的核心仍在骑手,成本也在骑手身上。

2017-2019年,达达的“骑手报酬和激励”占总成本的95.9%、93.8%和94.1%。2017和2018年,达达集团的总收入甚至比不上花出去的骑手激励。

而从2017年3月份开始,达达还宣布进军C端业务,为普通用户的同城取送和代购提供服务,除了对骑手激励以外,又多了一项用户补贴。

在京东到家,为了刺激消费者下单,补贴也必不可少,又是一笔成本。累积下来,亏损是必然的。

过去3年多,达达总计亏损了52.76亿元。

上市后,亏损会收窄吗?

从2020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来看,似乎苗头很好,同比亏损减少了5800万。

但具体分析亏损收窄的原因会发现,疫情期间平台营销费用减少和政府补贴是最重要的原因。

这两个因素在未来似乎不可复制,那未来亏损的收窄就要看成本是否能压缩。

对一个以即时物流为主打业务的企业来说,这很难。

与达达to C业务类似的闪送,也仍在面临“每做一单,就要赔3块钱,规模越大,亏损越严重”的窘境。

原因在于,对平台上的骑手来说,高额的激励和收入是留住他们最关键的因素。

李春是达达骑手的一种典型,上午当厨师,下午兼职跑腿,从2点跑到晚上8点,半天多一百多块钱,一单平均挣20块。

电商在线记者尝试在达达上下单代购,隔着一条街的星巴克,配送费就高达18元,骑手赚17元,平台抽成1元。

低频,又得保证骑手的留存度和忠诚度,那就必须高价,且低抽成。

即便对于美团外卖来说,去年开始盈利,但骑手仍是最大的成本支出,收入靠的是大规模的佣金和广告营销。

这意味着,物流服务本身的收入在减去成本后盈利非常难,必须有其他收入来加成。

上市后的达达极大可能会陷入一个困境。

要增长,要扩大规模,那就必须在用户端、骑手端持续投入,成本难以降低。

而要吸引更多商户加入京东到家的O2O同城零售生意里来,过高的佣金和广告营销费用也无异于竭泽而渔。

中通研究院的物流专家金任群就告诉电商在线,达达要教育线下企业的成本仍然很高。

但不管如何,上市对达达来说仍是一个占据先机的机会,提升影响力、聚集资源,或许短时间内都比亏损更重要。

同城零售大门开启

不过对于达达而言,即便冒着持续亏损的风险,外部环境仍是虎狼环伺。

在to C的业务板块里,既有闪送的声名在前,也有与美团配送、蜂鸟专送的流量竞争,再加上顺丰的跑腿业务,达达对C端的影响,几乎没有任何优势。

那B端的生意呢?

疫情之后,用户在线上即时购买生鲜产品、生活百货的习惯逐渐建立,比如《消费者报道》的调研显示,九成用户在疫情期间使用过生超配送平台。

相对应地,商超百货、生鲜商家上线同城零售平台的需求和意愿也开始加强。而目前,据艾瑞数据显示,中国同城零售O2O的渗透率只有0.6%。

市场潜力显现,巨头整装开始进入。

4月中旬,天猫超市事业群升级为同城零售事业群,据阿里内部人士透露,同城零售上升为阿里巴巴CEO张勇重点关注的1号项目之一。

随后,丹鸟与点我达合并的消息传出,据了解,这是为了能更好地调配运力,至此同城零售的物流基础开始整合。

6月3日,阿里进一步动作,淘宝在全国16城上线“小时达”服务,消费者可以根据搜索选择周边的商品,饿了么、淘鲜达、天猫超时打包进同城零售的选项。

美团也没闲着,5月25日,在一季度业绩会上,王兴提到,“将进一步投资以更好地利用市场模型和交付网络,使商家多样化,并向消费者提供所需商品。”

这意味着,吸纳更多的商家,赋予他们O2O的能力,也将成为美团的重点。

达达起初避开外卖,发力商超的新零售改造,如今不得不与巨头们再次进入同一战场。

敲钟前夕,达达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CEO蒯佳祺发表内部信中:“即时零售,以及零售的本地电商化将是我们最大的历史机遇。”

也宣称,“达达-京东到家已经成长为中国最大的本地即时零售和开放配送平台。”

这个数据对应的是,达达目前超过63.4万名活跃骑手和2019年交付的8.22亿单。

但形势并不不乐观。

招股书显示,目前达达的京东到家平台活跃消费者为2760万,活跃店铺的数为8.9万,买卖双方规模尚未真正形成,而对手则有着更强的实力。

物流服务上,阿里有丹鸟+点我达+蜂鸟的多种即时物流、同城配送的运力;平台入口上,饿了么、支付宝、淘宝,乃至美团对一个京东到家都是碾压级别的。

再过十天,达达集团就要满6周年,曾经幸运的达达还能走出下个6年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