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体质研究:大柴朴与脸型三论《经方杂谈》
三论《经方杂谈》 ——关于小柴胡汤应为太阳病发汗之方
此说更是牵强附会。:笔者赞成小柴胡不是半表半里和解之说,或说小柴胡亦能发汗也赞成但强把小柴胡列为太阳病方未免失当简单论述:
一,小柴胡列为太阳病方,将置柴胡系列方于何地。小柴胡是少阳病之纲领方,笔者根据日学者“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界定口苦咽干是阳明病属证,而非少阳正证也。孰不知阳明病之咽燥是津伤之燥,其苦是热邪壅滞胃气不降或腑实之苦,而少阳证之苦是邪结少阳胆热不降而升之苦。咽干亦是少阳之热所致,三阳证有许多相似的地方,目眩恰进一步说明了少阳病的特点,因少阳为邪热所困其经之窍,故清气不升而眩也。
二,要说伤寒论无六经辨证的思路,六经提纲是后人强加上去的。但我认为伤寒论若是没有提纲,很多条文之前冠以太阳病少阴病如何如何,显然六条思路渗透其中,不用说仲景是医学巨匠,六经纲领更有提絜作用,亦在情理之中。
三,笔者不否认小柴胡能发汗,但不能据此将小柴胡列为太阳病治法。须知病在太阳阶段和营卫或发汗可解,但至少阳人体抗邪能力不如太阳之强,且少阳病不但本经自病常可横逆犯胃,故小柴胡条文有嘿嘿不欲饮食喜呕腹中痛症。从小柴胡方组成来看,由于人体正气已显不足,且邪已入里故不用麻桂而用柴芩和解太阳之热邪,更复用人参半夏大枣以安胃扶中,生姜以助柴芩解热以达肌表,故亦能从汗而解;少阳病见表证用柴胡桂枝汤以解之,少阳病之热迫于阳明之热实,大柴胡汤表里双解;发汗而复下之,津液渐伤,少阳气化不及于柴胡桂枝干姜汤以助气化,以解枢机之不利;还有其他不一一列举。由此可见小柴胡汤证是一个不同于太阳病的症候群,岂可移入太阳病乎?
如很多研究《汤液经法》《辅行决》者过分夸大其说,似要撼动张仲景在医学中的权威地位,但笔者要说前者只能为溪为流,真正能海纳百川者仲景一人也!
-------------------
很精妙的文章!期待楼主继续!盼姜兄能论道沙龙!《经方杂谈》杂而博、谈而精!
-------------------
水月先生的讨论是认真的,我若不回帖,起码有点不礼貌。先生既然也认为小柴胡汤在退热时有发汗的作用,这一点难能可贵。这就说明我们有观点基本上是相同的。这就好比知道馒头是小麦面作成的食品,就可以了。至于叫它馍馍、吹饼、蒸饼,还是其它什么,都不要紧。
先生因小柴胡汤中有参姜夏枣,认为此方有安胃扶中之效,也很正确。但不能因其有安胃扶中之药就不能列入太阳。桂枝汤是太阳方吧,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也是太阳病方吧,参姜枣也全是安胃扶中之品。怎能因有安胃扶中这品就不能成为太阳方呢?还有,大青龙汤是太阳病方吧,方中生姜、甘草、大枣,也明显有安胃扶中之意,难道就不能是太阳病方吗?
伤寒论自仲景之后,研究者历来就有不同的方法,有汗、吐、下分类法;有六经分类法,也有八纲法,方证法,每一方法都有其优势,同时也有其局限性。若按六经分类法,说小柴胡汤为太阳病方,的确不容易被接受。但若按汗、吐、下来分类,不列入汗法,将列入何法呢?
先生补述的医案很好,巧合《辅行诀》之大阴旦汤,足证《辅行诀》方能指导临床。为何反说研究《辅行诀》者“撼动张仲景在医学中的权威地位”这样不着边际的话呢?仲景自序言“博采众方”并没有说《伤寒论》方全是他的发明创造。仅传经之功就足可为医圣。既便没有《辅行诀》,皇甫谧不也明确指出:“伊尹本神农之经,仲景本伊尹之方”吗?
在《辅行诀》中,朱雀汤(黄连阿胶汤)和真武汤一阴一阳,《伤寒论》同列于少阴篇。同理阳旦汤(桂枝汤)和阴旦汤(小柴胡汤)也完全可以并列于太阳。
因按六经次序,少阳当在阳明之后。凡是有临床经验的医生,也都知道小柴胡汤证在阳明之前。我说小柴胡汤为太阳病方,是说小柴胡 汤不但不在阳明之后,甚至不在麻桂之后,发热初起就有应用的机会,不要像温病学家所批评的医生哪样,学了《伤寒论》只会用麻桂治发热。完全是从临床出发的,不是要与六经学说对着干。
先生因小柴胡汤中有参姜夏枣,认为此方有安胃扶中之效,也很正确。但不能因其有安胃扶中之药就不能列入太阳。桂枝汤是太阳方吧,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也是太阳病方吧,参姜枣也全是安胃扶中之品。怎能因有安胃扶中这品就不能成为太阳方呢?还有,大青龙汤是太阳病方吧,方中生姜、甘草、大枣,也明显有安胃扶中之意,难道就不能是太阳病方吗?
伤寒论自仲景之后,研究者历来就有不同的方法,有汗、吐、下分类法;有六经分类法,也有八纲法,方证法,每一方法都有其优势,同时也有其局限性。若按六经分类法,说小柴胡汤为太阳病方,的确不容易被接受。但若按汗、吐、下来分类,不列入汗法,将列入何法呢?
先生补述的医案很好,巧合《辅行诀》之大阴旦汤,足证《辅行诀》方能指导临床。为何反说研究《辅行诀》者“撼动张仲景在医学中的权威地位”这样不着边际的话呢?仲景自序言“博采众方”并没有说《伤寒论》方全是他的发明创造。仅传经之功就足可为医圣。既便没有《辅行诀》,皇甫谧不也明确指出:“伊尹本神农之经,仲景本伊尹之方”吗?
在《辅行诀》中,朱雀汤(黄连阿胶汤)和真武汤一阴一阳,《伤寒论》同列于少阴篇。同理阳旦汤(桂枝汤)和阴旦汤(小柴胡汤)也完全可以并列于太阳。
因按六经次序,少阳当在阳明之后。凡是有临床经验的医生,也都知道小柴胡汤证在阳明之前。我说小柴胡汤为太阳病方,是说小柴胡 汤不但不在阳明之后,甚至不在麻桂之后,发热初起就有应用的机会,不要像温病学家所批评的医生哪样,学了《伤寒论》只会用麻桂治发热。完全是从临床出发的,不是要与六经学说对着干。
-------------------
精彩
-------------------
桂枝汤的应用,不仅仅可以是外感风寒的汗法,也可以是内通阴阳的和法。小柴胡汤的应用,就仅仅只是和法,不能提出说是汗法吗?
沙版主的书,都是从临床加上自己的思考得出的总结。正如他帖子中所说:完全是从临床出发的,不是要与六经学说对着干。
理论上的讨论固然重要,但是,还是要落实在临床,而且,可以反复验证,这样才是正途。正如黄师总结的方/药/人的体系!
沙版主的书,都是从临床加上自己的思考得出的总结。正如他帖子中所说:完全是从临床出发的,不是要与六经学说对着干。
理论上的讨论固然重要,但是,还是要落实在临床,而且,可以反复验证,这样才是正途。正如黄师总结的方/药/人的体系!
-------------------
有道理 受教了
-------------------
“关于小柴胡汤”我是这样理解的:半表半里位-少阳病-小柴胡汤-和解法。
邪在少阳,小柴胡汤枢转少阳,正气得振,病邪得以由里(少阳)出表(太阳)从而汗出病愈。
理论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和解析,但均不若药证、方证客观、直接、可靠!
-------------------
好久没看到镜湖水月先生的文帖了!期待中~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