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四川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报告及《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分析

上篇  四川省2019届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数据来源于四川省2019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本科毕业生学科门类分布

学科门类

人数(人)

占比(%)

工学

66837

31.89

管理学

40237

19.20

艺术学

27495

13.12

文学

20003

9.54

医学

13678

6.53

理学

13054

6.23

教育学

9330

4.45

经济学

8678

4.14

法学

6600

3.15

农学

2607

1.24

历史学

1061

0.51

哲学

20

0.01

总体

209600

100.00

不同学科门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率

学科门类

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单位:%)

医学

91.62%

工学

90.00%

管理学

88.85%

理学

87.44%

教育学

86.52%

艺术学

86.12%

经济学

84.55%

文学

84.39%

农学

83.70%

法学

81.00%

历史学

78.13%

哲学

70.00%

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单位:%)

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

单位(%)

教育

14.17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3.07

建筑业

10.99

制造业

8.11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7.24

卫生和社会工作

6.49

批发和零售业

5.87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5.47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4.8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4.62

金融业

3.90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3.39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61

房地产业

2.02

住宿和餐饮业

1.89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1.77

农、林、牧、渔业

1.60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0.90

采矿业

0.89

军队

0.18

国际组织

0.01

下篇  《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分析

第三方专业机构麦可思公司跟踪撰写的《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发布资料表明。

“新一线”城市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报告显示,2019届大学毕业生在长三角地区就业的占比最高(本科:25.8%,高职:22.9%),其次是珠三角地区(本科:21%,高职:20.4%)。

结合各地区本科院校毕业生实际占比和2019届在本地区就业毕业生占比综合来看,珠三角地区人才的吸引力较强,其次是长三角地区。而东北地区、中原地区人才吸引力较弱。

从城市分级看,本科毕业生选择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从2015届的22%上升到2019届的26%,而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从2015届的26%下降至2019届的20%;高职毕业生选择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从2015届的17%上升到2019届的23%,而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从2015届的19%下降至2019届的15%。

另外,“新一线”城市吸引力不断增强。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2019届本科毕业生中,外省籍占比从2015届的28%上升到2019届的38%,与一线城市(平均68%)差距在逐渐缩小。在主要的“新一线”城市中,在杭州就业的2017~2019届外省籍本科毕业生占比最高,其次为天津、苏州,均超过一线城市中的广州。

大学毕业生升学比例持续上升

报告指出,升学在对大学生就业起到分流与缓冲作用的同时,将持续为中国产业链稳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报告显示,大学毕业生升学比例持续上升。本科生国内读研比例从2015届的13.5%上升至2019届的15.2%,高职毕业生读本科的比例从2015届的4.7%上升到2019届的7.6%。

学历提升带来的教育回报随着时间延长而显现。以读研人群为例,2014届本科生毕业五年内获得研究生学历人群月收入(10408元)明显高于未读研人群(9683元),其就业满意度(获得研究生学历人群:79%,未读研人群:73%)也明显更高。

本科计算机类、高职铁道运输类专业领跑薪酬榜

报告显示,2019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5440元,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外,与2015届相比,五年来本科生起薪涨幅为23.6%;高职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4295元,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外,与2015届相比,五年来高职生起薪涨幅为15.7%。

其中,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等本科专业毕业生薪资较高,2019届平均月收入分别为6858元、6145元、5899元;铁道运输类、计算机类、水上运输类等高职专业毕业生薪资较高,2019届平均月收入分别为5109元、4883元、4763元。

另外,2019届本科毕业生在一线城市的就业满意度(72%)略高于“新一线”城市(68%)。上海是本科生就业最满意的城市,其次是北京;“新一线”城市中,在杭州、天津、宁波、南京、苏州就业的毕业生满意度较高,不输于部分一线城市。

报告认为,“新一线”城市就业机会多,生活成本相对一线城市较低,更易落户等优势对本地和外地人才均有强大的吸引力,正不断追赶以往在人才方面占据绝对优势的一线城市。

逾7成数字化人才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就业

报告显示,近年来,毕业生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的比例持续升高,2019届本科毕业生中任职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比例(8.9%)仅次于教育业(15.9%)。从职业来看,毕业生从事互联网开发及应用(6%)、计算机与数据处理(5.7%)类职业的比例较高。

在就业区域方面,泛珠江三角洲、泛长江三角洲、泛渤海湾三大区域经济体是数字化人才的主要就业地。2019届从事互联网开发及应用和计算机与数据处理类职业的本科生中,在这三大区域经济体就业的比例分别为29.7%、27.5%、19%。在就业城市类型方面,有74%的数字化人才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就业。

大学生自主创业主要集中在教育、文娱及零售业

2019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1.6%,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3.4%。随着毕业时间的延长,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持续上升,毕业三年内上升至8.1%。

数据显示,“教育业”是2019届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最主要领域(本科:24.5%,高职:10.5%),集中在教育及职业培训、中小学教育,以及文学艺术、设计、体育等方面。大学生到“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本科:15.8%,高职:6.9%)、“零售业”(本科:8.6%,高职:11%)创业的比例也较高,从主要从事工作岗位来看,大学生到文体娱乐领域创业主要是做摄影师、自由写作等,做零售主要是从事销售、电子商务等方面工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