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可爱的小肥啾,原来是“采花大盗”
2020年2月13日,农历正月二十,正是国内疫情形势严峻的时期,宅家抗疫的我正百无聊赖地刷着手机,杭州的一位朋友突然从微信上发来消息说在家看见窗外树上有只小鸟,头尾是金属色,下巴是红色的,问是啥鸟。紧跟着他发来一段手机拍的视频:窗户下方有一只体型娇小的鸟儿正在树枝间飞来蹦去,阳光下它的头颈和尾羽闪着绿色的辉光,当它偶尔练体操一样在树枝上来个倒挂金钟时,喉咙处的一抹鲜红令人眼前一亮,它的两根中央尾羽延长呈叉状,这是叉尾太阳鸟呀!
你的小可爱突然出现。图片:CC黎明
赶紧如此回复给朋友,他却说我在忽悠他,说他自己查到的资料上说浙江没有叉尾太阳鸟分布。这一下给我整懵了,在我这个北方人看来,太阳鸟属于南方的鸟种,而杭州妥妥的应该属于南方,所以杭州有叉尾太阳鸟没毛病!既然有了疑问,反正宅家也是闲着,那就查个明白吧!
蜂鸟:有鸟模仿我的脸?
太阳鸟(Sunbird)这个名称是雀形目太阳鸟科太阳鸟族16个属约145种鸟类的统称,中文里它们会被称为某某太阳鸟、某某花蜜鸟、某某食蜜鸟或某某捕蛛鸟(被命名为捕蛛鸟的种类往往个头较大、羽色较黯淡,相比食蜜更倾向于食虫)。太阳鸟属于旧大陆鸟类,主要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少量种类扩散到澳洲北部,在赤道附近的多样性最高。
几乎所有的太阳鸟都身材娇小、羽色艳丽,尤其是雄性鲜艳夺目的配色往往令人印象深刻。大多数太阳鸟的喙都以不同程度的弧度向下弯曲,以便从花朵中吸食花蜜。按照《中国观鸟年报-中国鸟类名录 8.0》所列,我国分布有太阳鸟科鸟种6属13种,其中叉尾太阳鸟是我国南方地区最常见的一种太阳鸟,在东南、华南地区和海南都能在花间枝头见到它们的身影。
正在吸食杏花花蜜的叉尾太阳鸟。图片:CC黎明
太阳鸟个头小、羽色艳丽、喜欢在花间活动吸食花蜜,也能够悬停在花朵上方吸蜜,这些特点都很像美洲的蜂鸟,二者在各自处的生态系统中也处于相似的生态位,所以有人将太阳鸟称为“东方蜂鸟”。但现实生活中将太阳鸟当成蜂鸟的人还真不多,原因在于太阳鸟和蜂鸟虽然外表、食性均类似,但行为并不相像。蜂鸟吸蜜时自始至终振翅悬停于花朵上空,而太阳鸟大多数时候还是先落在花上再将喙插入花芯吸蜜,这与柳莺、绣眼鸟等其它同样会吸食花蜜的小鸟动作一致,即使遇到花朵较小难以停落不得不悬停吸蜜的情况,太阳鸟的悬停也不能像蜂鸟一样持久,往往只能悬停很短时间。
一些昆虫比号称“东方蜂鸟”的太阳鸟更常被误认为是蜂鸟,它们是天蛾科的一些妖蛾子,最常见的是小豆长喙天蛾(Macroglossum stellatarum)和咖啡透翅天蛾(Cephonodes hylas),这些昼行性的天蛾体型较大,胸腹部长有绒毛,访花时伸出长长的口器振翅悬停在花朵上空,乍一看真的非常符合人们心目中蜂鸟的形象。不过只要稍加留意就能发现它们不光有六条腿,脑袋上还竖着两根触角呢,无论蜂鸟或者太阳鸟可都没有这些个零件。
咖啡透翅天蛾。图片:Loasa / Wikimedia Commons
和蜂鸟相比,太阳鸟有时显得颇为“狡猾”和“暴力”:对一些花冠较浅较小、鸟喙可以轻松探入的花朵,它们就普普通通地将嘴直接插进去吸蜜,而对一些诸如泡桐、纹瓣悬铃花等花冠较大较深、鸟喙难以触及花芯的花朵,它们就会在花冠基部戳个洞,将喙从破洞中探进去吸食花蜜。对于指望它们帮忙传粉的植物们来说,这简直是应该被列入访花黑名单的违规操作。
暴力破解纹瓣悬铃花的叉尾太阳鸟。图片:CC黎明
“北漂”的太阳鸟
翻开《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叉尾太阳鸟的分布范围显然没有包括浙江省,其他资料对叉尾太阳鸟的分布情况是这样描述的:“国内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广西、广东、福建等地”。那么,出现在杭州的叉尾太阳鸟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到底是正常分布,只是我朋友没见过所以大惊小怪?还是像索隆一样(划掉)冒冒失失飞过头的迷鸟?亦或是被人从分布地捕捉贩卖到杭州,又幸运地从笼中逃脱的逸鸟?
至于它是不是迷鸟,我在网上搜索之后这个选项也被排除了。根据媒体的报道,西湖景区和杭州植物园等地早就有叉尾太阳鸟的记录,二月去花港赏樱看鸟已经成了杭州许多摄影爱好者的保留节目,其时早樱盛放、众鸟云集,是拍摄花鸟大美图的绝佳时机。朋友拍到的这只叉尾太阳鸟可能正在赶赴盛会的途中呢。
在纹瓣悬铃花上“揩油”的叉尾太阳鸟。图片:CC黎明
跟杭州其他爱好观鸟的朋友打听了一下,得到的信息是这样的:叉尾太阳鸟以前被认为是浙江的迷鸟或罕见鸟,首次在杭州被发现可能是2009年,后来的记录不断增多,并于2012年首次在温州记录到它们在繁殖,现在叉尾太阳鸟在浙江已经比较常见了。
这让我想起了近年来的“南鸟北扩”现象,进入21世纪以来,一些原本认为仅分布于南方的鸟类在北方频频现身,更有一些如白头鹎(bēi)(Pycnonotus sinensis)、黑翅鸢(Elanus caeruleus)等已经成为华北地区的常见鸟种,这种现象的原因一般认为是气候变暖,也有人认为是随着观鸟活动的普及,这些原本数量不多、容易被人忽略的鸟种有了更多的机会被记录到。然而,叉尾太阳鸟这样羽色鲜艳又不太怕人的鸟儿长期被人忽视是不太可能的,我更倾向于认为它们也是在逐渐扩大自己的生存范围。
出现在中国香港的叉尾太阳鸟。图片:Charles Lam / Wikimedia Commons
从查到的期刊论文来看,近些年叉尾太阳鸟作为长江中下游省份各自然保护区的鸟种新纪录,于2003年出现在湖北后河、2016年出现在河南抱犊寨、2017年出现在安徽牯牛降,其中以河南抱犊寨的纬度最高,已经超过了2012年南京的记录,杭州已经不再是叉尾太阳鸟分布范围的北限啦!
看着地图上这些记录点与我渐渐接近,我不禁开始产生了一丝期待: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我也能够与这些美丽的小精灵相逢在春天的花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