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新阅读:《诗经》情感可视化设计
编者按:数据分析可视化不仅应用于新闻,即数据新闻可视化,也可以广泛应用各种文本和内容,例如经典阅读。哈工大王妍教授和她的研究生对《诗经》情感方面进行了可视化设计,让我们对经典阅读有了更好的理解,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探索。
“阅”的本义,谓“察看”和“更历(体验)”。人类获取的信息80%以上来自视觉体验之“阅”。视觉之所见,即物即心,这种方式是天赋于人的一种认知机制。然而,有文字书写以来,人类的理解方式发生了改变,来自于视觉感官的信息输入,转化为符号编译的内在的心灵操作,“阅”之义重心从“察阅”之“察”转为“阅读”之“读”。文字一方面实现了信息的跨时空传播,但另一方面在心灵与意义之间,切断了感官与外部世界的关联。这虽然提升了人类文明进展的速度,但同时也提高了学心与认知的成本,人们只有通过学习语言文字,才能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体认文字的内涵。
但是,语言文字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发生着巨大的变迁,有的文字甚至都已经消亡。汉字以其独特的构造形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衍用至今,但其字形与语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诗经》为例,早期是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身体艺术三者一体的综合艺术。但是,战国以后,礼乐崩坏,诗乐分离,唯有文本流传。人们理解《诗》只能通过文字,那种鲜活的感官体验被封存在文字符号里,人们必须通过文本阅读,再通过意象活动理解诗的内蕴,此“阅”已非“彼阅”了。
而对于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主流人群来说,由于《诗经》文本为古汉语,古奥晦涩、生僻字多、词意隐蔽、语境悬隔,因此,对《诗》的理解就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尽管对于《诗经》情感内容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汉代,历来研究成果繁荣,但这些研究成果是以文字媒介形式存在的浩翰书海,从阅读角度来讲,在当下快节奏的读图时代,卷帙浩繁的文献与大众阅读之间的距离可以说十分遥远,能够埋首其中并梳理精义的人大约只有学术圈中的少数人,这就为经典的大众普及置下了障碍,使文化精典的阅读与传承遇到了严峻的现实问题。
但是,在数字时代信息革命的今天,阅读方式展现出从文本阅读转化为视觉阅读的新的前景。通过数字技术整理出来的视觉信息,可以帮助人们回到视觉之“阅”的方式进入到《诗经》的情感世界,虽然不是歌乐舞时代的感官之阅,但却符合当代视觉转向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从全局的视角对《诗》305篇总揽把握,还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实现对诗文的情感信息快速认知和精确体认,令传统经典在数字时代重新焕发活力、展现魅力,发挥整饬人心的力量。
一、《诗经》情感信息可视化的理据
1.《诗经》是以情感内容承载礼乐精神的文化经典。
孔子说:“诗亡离志,乐亡离情,文亡离言”。(《上海博物馆战国楚竹书》(一)第一简《孔子诗论》)诗是不能脱离志的,正如音乐不能脱离情,文章不能脱离语言一样。歌-乐-舞三位一体,是《诗经》最原始的认知方式。“礼的秩序与规范同诗乐的艺术境界是和谐地统一在一起的。诗乐也不是脱离开日常生活的单纯的感官活动,而是人的法度规范与人的性情的自然发挥的有机结合,”[1]因此,《诗》通过感发人内在情感,有关礼乐精神的信息通过人们对歌-乐-舞的感官之“阅”,直达人心。因此,把握了《诗经》的情感信息,有助于理解《诗经》的意义。
2.《诗经》的情感信息可以定性、定量研究。
首先,《诗经》可以进行定量研究。305篇具有诗篇创作的历时性、美刺讽谏的政治性、抒情言志的地域性以及仪典之用的主题性等特点,因此在情感信息上也有着与之相对应的史诗特征、政治特征、地域特征和情境特征。
其次,《诗经》情感信息可以在“礼”的层面上进行定性研究。孔子曾把《诗经》在礼乐政治文化活动中的社会功用归结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可以兴,是说《诗》可以感发志意,唤起人的道德情感;“诗可以观”,是说《诗》不仅具有“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的抽象政治意义,并且由观诗,到观志,到观礼,就是一个以“礼”观志的完整流程。《礼记·孔子闲居》云“志之所至,诗亦至焉。诗之所至,礼亦至焉。”是否合于“礼”,可以作为情感信息的价值判断。《左传》中记载的季札观乐(襄公二十九年)对诗的溢美品评,以及诸侯大夫们对齐庆封的无礼之判(《左传·襄公二十八年》)等等,就是通过观其所赋之诗,对诗中所含情志的价值判断。同样的,“《诗》可以群”,“《诗》可以怨”,“群”的作用是以正向价值“仁”的引导,个体要自觉行“仁”,要克己复礼为仁、泛爱众而亲仁,培养中、和、祗、敬、孝、友的人伦情志;“怨”的作用则是批判负面价值,纠偏佐正,警醒反思。这就是《诗经》的情感教化功能。因此,《诗经》中所包括的情感信息可以定性研究。
3. 运用数字技术可以进行《诗经》情感信息可视化设计。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助信息时代的数字技术的力量,通过对情感信息的处理和计算,运用信息可视化技术对对《诗经》情感信息内容进行信息建构,将《诗经》的文本信息转换为视觉信息,对《诗经》本文的情感信息进行可视化,帮助人们高效、快速阅读《诗经》,达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
具体实现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诗经》情感可视化设计实现思路
二、《诗经》情感信息的文本处理与信息构建
《诗经》情感信息处理为设计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对后续可视化表达形式的有效性、内容的准确性及结果的实用性起着决定性作用。信息构建(Information Architecture,即IA)是将信息进行组织与加工,并以更为清晰而容易理解的方式表达。由于《诗经》文本为古汉语,具有古奥晦涩、生僻字多、词意隐蔽等特点,用自然语言处理的方法,很难做到准确的分词、主题分析及情感分析。因此,我们采用手工标注的方法定性、定量分析,依据情感分类和特定文化语境分析并提取《诗经》情感信息。
1.情感信息的分类 我们按照传统的说法,以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来定性《诗经》的情感信息;同时参照杨国荣《<诗经>的情感世界》[2]和刘松来《<诗经>情感研究三题》[3] 对《诗经》情感的分类,将《诗经》置于特定的历史文化坏境中,基于特定文化语境加以分析,归为以下类别:
日常生活中的世俗人伦情感(情爱、亲人、朋友、君臣),社会政治中的忧患情感(讽刺、颂美、怀旧、愤懑),带有类型化性质的群体情感(祭祀、燕享的乐歌,反映民族共同习俗和愿望,抒写劳动情景)三大类十一小类。
2.情感数据的统计 在阅读大量有关《诗经》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如《<诗经>译注》(程俊英著)[4]、《经学以前的<诗经>》(王妍著)[5]等著作的基础上,对《诗经》进行解读,整理出《诗经》305篇诗的内容数据。[6]首先,从仪典之用的主题性出发,对《诗经》整篇文本所表达的情感及带有情感色彩的主观性文本进行分析,归纳出诗篇的主题和所体现的情感性(“七情”)数据[7];其次,针对诗篇创作的历时性、美刺讽谏的政治性,以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丛书《先秦文学编年史(套装共3册)》(赵逵夫主编)[8]为标准,结合《春秋文学系年辑证(套装共4册)》(邵炳军著)[9]对《诗经》305篇诗的创作时间进行考证,整出基于特定文化语境整理情感数据;[10]第三,以程俊英先生十五国风的地理位置的考证为标准,为国风情感信息的地域性信息数据。[11]
3.情感数据的预处理 整理得到的数据表均为Excel格式,将Excel表格存储为csv格式,预处理成json格式存储在文本文件里,在加载时,用js解析json数据作为可视化的数据模型。
三、《诗经》情感信息的可视化呈现
根据统计出的《诗经》情感信息的原始数据,以符合用户心智模型的合理的可视化方式,将数据转化成视觉图形。为此,我们选取了桑基图(sankey)、地图(map)、主题河流(themeriver)等几种可视化形式,并根据现有技术,结合《诗经》情感数据的特色进行优化和改进,实现《诗经》情感信息和可视化。
1.《诗经》305篇总体概览
《诗经》的情感信息由《诗》、“风、雅、颂”、国风、主题等层次化数据[12]构成,因此树形结构能够形象、高效地表示出不同层次数据的关系,同时,我们选择了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的主题,可视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诗经》305篇概览 可视化效果图
圆心是第一层,表示《诗经》,第二层表示“风”“雅”“颂”,第三层表示十五国风、大雅、小雅;商、周、鲁颂,第四层表示305首诗。树图可以放大缩小,将光标放在相应圆圈处,显示其代表的内容,如图3所示,读者将树图放大,光标处于第一个圆圈时显示的内容:圆圈所代表的诗题目、诗主题及诗主旨。
图3 “《诗经》305篇概览”可视化交互效果1
另外,圆圈的颜色代表诗的主题。如图4,当点击右边表示婚恋诗的色块时,其他主题的诗透明度变高,可清楚地看出婚恋诗在《诗经》中的分布情况。
图4 “《诗经》305篇概览”可视化交互效果2
通过上述对《诗经》层级结构和全篇内容的呈现,读者可以快速对《诗经》305篇有一个整体的认知。
(未完待续)
注释:
[1]傅道彬.“诗可以观”——春秋时代的观诗风尚及诗学意义[J].文学评论,2004,(05). 102-115
[2] 楊國榮. 《诗经》的情感世界[J]. 中国文化,2012(1):40-46.
[3] 刘松来. 《诗经》情感研究三题[J]. 江西社会科学,1999(1):77-82.
[4]程俊英. 诗经译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5] 王妍. 经学以前的《诗经》[M]. 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
[6]李欣哲.面向认知效率的《诗经》情感可视化设计及其评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84-92.附录4.
[7]李欣哲.面向认知效率的《诗经》情感可视化设计及其评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65-72.附录1.
[8] 赵逵夫. 先秦文学编年史(共3册)[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9]邵炳军. 春秋文学系年辑证(共4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10]李欣哲.面向认知效率的《诗经》情感可视化设计及其评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73-80.附录2.
[11]李欣哲.面向认知效率的《诗经》情感可视化设计及其评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81-83.附录3.
作者简介:王妍,哈尔滨工业大学媒体技术与艺术系,教授。李欣哲,哈尔滨工业大学媒体技术与艺术系,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