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古港的三波传播(上)

久闻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黄埔古港的大名,一直想来日前终于成行。黄埔古港位于今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琶洲街石基村。村之南边紧靠珠江支流也有一座刻有“凤浦”二字的彩牌坊。原来传说古时有一对凤凰飞临此地,从此就人丁兴旺.五谷丰登。该村地处一小岛.水边地区叫“浦”.水中的陆地日“洲”,所以取村名为“凰洲”或“凤浦”,后演变成为“黄埔”之名。“传播”的英语名词communication中包含着“通讯、通知、信息、书信;传达、传授、传播、传染;交通、联络;共同、共享”等意思。我认为黄埔迄今为止经历了三波大规模的传播活动。我在黄埔古村中发现一台旧式照相机,不知它拍下多少历史的影像。

第一波传播是指古代的海上交通与贸易,奠定了海上丝路古港的地位。自宋代以后,黄埔村长期在海外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南宋时此地已是“海舶所集之地”。明清以后,黄埔村逐步发展成为广州对外贸易的外港。据《黄埔港史》记载,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至道光十七年(1837年)的80年间,停泊在黄埔古港的外国商船共计5107艘。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闭关自守的清廷撤消了江、浙、闽三海关,保留粤海关,指定广州为唯一对外贸易口岸长达80多年。后来因河道堵塞变窄,古港迁至长洲岛,沿用黄埔港,据说上海的黄浦江得名也与此古港的盛名有关。但如今已不复当年大港的喧嚣,只留下一片寂静的小水域。

第二波传播是黄埔古港的重建,成为我国对外传播的历史坐标。现在的黄埔古港是因仿古船瑞典“哥德堡号”来访而重建的。“哥德堡”号商船由瑞典东印度公司于1783年建造,曾经三次抵达广州,航行海上丝绸之路。1745年9月12日“哥德堡”号装载着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等货物,踏上第三次中国之行返程时,遭遇暴风雨袭击,不幸沉没在哥德堡港入口处,相传当时从沉没的“哥德堡”号船上打捞出来的货物除去船的损失以及打捞工程的费用还能有利润,可见当时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2006年7月18日,仿古建造的哥德堡号胜利抵达广州港,受到中国人民的热烈欢迎。由此加强中瑞、中欧的经贸往来与发展。沉寂已久的古港也由此复兴,衰落的古村也由此兴旺起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