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新诗作品赏析

陇西新诗作品赏析

  陇西诗人的诗歌创作呈现出良好的状态,产生出一批又一批质量上乘的作品,给定西诗坛增添了一股清新的气息和厚重的力量,读之令人欣慰。

史前的诗歌作品以深邃的思想和经验取胜,赋予理性的思辨。其特点来自于古典诗歌的智慧与启迪,对经典的偏爱使他陷入创作的痴迷状态。史前的诗歌创作往往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不再为眼前细碎枝叶所羁绊,舍弃了环境的藩篱,直接进入“意境”。“多年修炼后/终于在纸上安顿下来”(《江雪》),诗别致、雅致,具有古典的韵味,继承与创新的特点非常鲜明,“树和鸟鸣/是与潮头一同到来的暮色”(《滁州西涧》)。他的题材涉猎很广,既有规模宏大的《喀耳刻》唱出了对“人”的赞美与期盼,也有《华容道》这样的精细之作。从表面看,史前避开了现实的负荷,一头扎进了历史,但究其实质还是出于对生存环境的担忧与忠诚,他是有责任心和良知的作家,“让万物安居,天地同梦/日月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武陵》)。他的诗歌里渗透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准确地把握了国民的个性禀赋,博大、丰富而飘逸,读之如呼吸高原之气,江河之韵。

  与史前的豪迈不同,瑞云的诗歌异常收敛和隐忍,特点是以情感抒发为主,细腻温柔,情景交融,能将读者带入一个清纯的情感世界。瑞云诗歌具有丰盈的韵味,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足以打动读者的心灵,“安静下来/总会有一些花季,和鸟鸣。美好的时刻/还会回来。我已经听见了窸窸窣窣的声音/像磕磕碰碰的时光,零碎而又漫长”(《安静下来》)。“然!我是那样颓废和无所作为/漏洞百出啊!那么多的时光/来来回回,我却不敢说出/我怕他们,一碰就碎……”(《一个人的下午》)。她有能力把内心斑斓的微观世界绘声绘色地描绘出来,具有优秀的诗歌禀赋。

  薛庆余的诗歌像裹着一层层糖纸,在读者面前一层层剥去,最终让读者尝到一点诱人的甜,“天水街上的雀舌面/是那座麦草摞的/香甜”(《麦积》)。读这样的诗,如同我们吃粽子或吃核桃,必须把外面的皮或壳剥去,才能尝到美味,而这个剥皮砸壳的过程就是读者欣赏其诗意的过程,虽然有些艰涩,但最后能尝到那个“甜”。

  赵国宝的诗歌厚重,具有强烈的本土意识。现实是其诗歌存在的理由,也是存在的力量和超越存在的力量。观念的东西无法背离现实的母体。人们一般都喜欢现实性强的作品,因为它没有雾障,没有腻人的修饰。不过没有雕饰的现实与诗意还是有很大的距离,这个距离让读者迷茫、作者为难,因而一首诗的诞生往往具有“破涕为笑”的幸福,“我在树下捡拾着快乐”(《红椿树》)是作者创作的真实写照,像《走进大地湾的宁静》这样具有想象力的作品,作者也依靠坐南朝北的九根大柱,“当我走进大地湾/就像一只小兽/闯进了陌生地域/感到无名的温暖和睡意”。根植于乡土,诗歌之树就会常青。

  许贵祥的《夕阳》重视意境的创造,开阔而深沉,“落下来的夕阳/撑破了河沟里泉的边缘”,读之有苍茫之感,“最后的一气长饮/饮没了自己”。诗歌达到一种无我的状态。

  陈欲胜的诗歌是一些即兴之作,机智、敏锐,能捕捉到瞬间的意象和美,“两条街挤瘦了一条河/我听到青石板沉重的喘息”(《乌镇之一》);“晴耕雨说的事交给后辈好了/让我陪你去听一场桐乡花鼓”(《矛盾纪念馆》)。

  杨成的诗歌理念新一些,诗风具有明显的个性,《流光》一诗就具有特色:意象隐蔽性。“准备好羽毛和叶片/一个女人要破开一条河流/在一条船上刻下一个流水的日子//一群吞食秤砣的人/年年来到这里/垂钓一段懵懂时光”。羽毛和叶片指什么?女人要破开一条河流指什么?吞食秤砣的人是什么人?懵懂时光指什么?秤砣上的刻度为何能散落银河?也正是这一连串的疑问把读者引向一种不透明的境地,但读到诗歌的结尾,还是能看清这个女人是个不平凡的女人,是一群孩子的好妈妈。

  朵兰的诗歌朴实,看似恬淡,却有深意,其清淡、超脱与忧虑很容易传递给读者,他的诗歌适合坐下来品读。其实朵兰的诗歌是用心血对庸常生活进行提炼和加工后的结晶,读之会使你在夜半从梦中惊醒,坐起来回味。

  张世平、莫泰国、贾鸿伟、刘维仁、许彦君等人的诗歌都紧贴现实生活的泥土,传递真挚的情感与丰富的思想,都在“拾掇散失的心愿”(《无雪的冬季》),在寻找命运的归宿。在沉沉的黑夜遥望东方,一方惆怅、一脸忧伤、一支怨曲,像一把旧二胡,演奏灵魂深处的感动。读他们的作品会让人浮想联翩,得到美的熏陶,使我们的心灵发出一些优美的回音。

  近年来,陇西诗歌创作建立在深刻的生活基础之上,因而底气很足。现实生活使诗人们意识到美的存在,他们的心灵在感知中与时代融为一体,超然物外的想象,内心世界的展示、美的渴望与追求、脱俗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赋予陇西诗歌以高贵的品格。

小编 |  双 隆

邮箱 |  362920553@qq.com

赞赏资金转交作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