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相对较好的信息输入与输出节奏...
今天周六,但要鞭笞你们进步。
头几天开车上班听广播的时候无意听到说最好把输入与输出的时间分隔开,以避免头脑发热宕机。
我是一个随心所欲者,脑回路奇葩,总能在看书、听广播、看综艺的间隙突然冒出点灵感和想法,于是乎就会停止信息输入转而开始信息输出。
这样子有好处,就是这些无止境的灵感促使我笔耕不辍地写了三年;但也有弊端,我现在很多书都只看了一半,许多广播和综艺也都看得虎头蛇尾,而要知道最精华的内容肯定是在后半段的,所以无形中我就损失了很多精髓。
所以这就促使我琢磨,究竟怎么样的信息输入和输出节奏是比较好的?
1.早上。
夏令时的时候每天六点多就醒来,起身、洗漱、开电脑、码字一气呵成,我大部分夏天的文章都是在这个时间段写完的,所以可以保证每天下午六点准时发文。
但现在冬令时不得劲了,有时候醒来就已经七点半了,急匆匆地起床上班,更不用谈这段时间是拿来输入还是输出了。
但是不得不说,夏天六点多起床,比大部分人多一个半小时的体验震得非常棒。
早上主要是信息的输入。
床上和马桶上的朋友圈、公众号、新闻、微博。
开车路上的广播、听书。
如果有一闪而过的灵感,那就用之前介绍过的"justpressrecord"这个软件记录,记完继续听,时间要短,不能太影响信息的输入节奏。
2.中午。
我们吃饭的时间比较早,11点30分吃饭,12点吃完后就可以窝在座位上。
这段时间我主要拿来看大块地书。《蒋介石传》、《任正非传》、《不去会死》等等这些杂书都是在午睡前的这个把小时看完的。最近在看《乌合之众》,这本书实在晦涩难懂,看个半小时就犯晕犯困,合上书后桌子一趴就呼呼呼地睡着了,这也算是一个意外收获。
下午工作时间是一点半开始,不出意外一点十几分我就会醒来。
这段时间则是水群、看朋友圈、公众号等等零碎的信息。
3.晚上。
晚上的时间就比较舒服了,大块大块的时间。
一般躺床上后首先更公众号,把当天的文章写了;再有时间就会看个把小时(一般是3个视频的量)的一建,离一建考试还有300多天,所以倒也没那么急;十一点放下iPad后就窝被窝里最后刷一轮朋友圈、公众号、新闻、知乎、微博。
然后关灯睡觉。
4.特别。
特别罗列出几条,这只是我的个人想法:
现在转工地习惯性地会戴上耳机,如果是自己一个人自上而下地扫楼,那就会播放一点儿音频(音频内容我以后再梳理推荐)。工地一转就是个把小时,边走路边输入信息,未尝不可。
但一定要注意,降噪耳机务必打开通透模式,毕竟安全最重要。
从工地回办公室后先对工地上想到的事情进行整理。一些照片导到电脑上做日更PPT,还有些图纸问题进行复核整理。总的而言,上工地是整块的信息输入时间,而回办公室的那前半小时则是密集的信息输出时间。
我的灵感记录除了之前说的justpressrecord软件之外,还会有系统自带的"备忘录"、"提醒事项",而专门拿来记录读书笔记的则会有"腾讯文档"、"滴墨书摘"以及“Notabillity”(这些软件的优劣我以后再梳理推荐)。
整一个信息输入和输出的时间人为地分隔成块状,照着这个时间轴往前推,可以避免自己反复且重复地刷一些毫无作用的零碎信息,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流量。
人的脑瓜子是最优秀的器官,让它舒服很重要。
希望对你们有帮助,没有帮助就当我在放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