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江湖只有你之2021年高考考点文言文人物传记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实词

文言文人物传记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实词

一、与官职有关的实词: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召、辟、察、举、荐、 进、称、作、为、任、充、就、补、起、授、拜、除、封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
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贾鲁字友恒,河东高平人。幼负志节,既长,谋略过人。泰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辟宪史,历行省掾,除潞城县尹,选丞相东曹掾。擢户部主事,未上,一日觉心悸,寻得父书,笔势颤缩,即辞归。比至家,父已有风疾,未几卒。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院都事。
(《元史·贾鲁传》)
2.表官职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迁:①晋升②调动③流放;放逐——贬谪,降职。
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降等。
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又如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史记·太史公自序》
累迁:表示多次调动。如范晔《后汉书·赵咨传》:累迁敦煌太守。
3.表官职调动的:调、徙、转、移、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左除、左降、左转、迁谪、谪、放、逐、贬、窜
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装延龄传》)
5.表罢免的:褫、夺、黜、罢、免、去、废、蠲、革
6.表辞去官职的:请辞、辞、致政、解官、致仕、退、请老、告老、告退、归故里、乞骸骨、乞身、移病、谢病托病引退或谢绝宾客。
告老:官员年老。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
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
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后汉书·李通传》)  
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以刑部尚书致仕。(《新唐书·白居易传》)
7.表兼任\代理官职:兼、领、判、行、署、权、假、摄
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
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除补书佐,署守属监狱。(《汉书》)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假:临时的,代理的。如: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项羽本记》)
摄:暂代官职。如: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新唐书·杜如晦传》)
8.与“官员任职相关”的词语。
(1)知:主持、掌管。《宋史·黄庭坚传》:知舒州。
(2)典:主持;主管。《书·尧典》:命汝典乐。《三国志·吴仪传》:专典机密。
(3)主:主持,掌管。《世说新语·政事》:有劫贼杀财主,主者捕之。
(4)视事:官吏到职开始工作;在任。如范晔《后汉书·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5)下车:新官到任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6)坐:因犯……罪或错误。
(7)用事:当权
(8)秩满:官吏任期届满。前后所居官,未尝至秩满,裁期月,便自求解退。(《南史·虞寄传》)
(9)行部:巡行部属(汉制,刺史常于八月巡视部署,考察刑政,称为行部。)
(二)表人物个性的:耿、耿介、埂、鲠、骨鲠、鲠切刚正率直、(仁)厚、(仁)矜、木讷、佞能说会道,奸邪、阿谀、谄谗、诈、谲欺诈,玩弄手段、狷介孤高洁身:~之士、恺悌亦作"岂弟",或作" 恺弟 "。和乐平易、悫 恭谨;朴实厚道
例:“弹劾中黄门汉宦者名,鯁切无所避。”[清·吴伟业 《行路难》(11首)]
(三)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秩:官吏的俸禄——官吏的官阶、品级。
遗诏赐诸侯王各千金,将相列侯郎吏皆以秩赐金。(《史记·吕太后本纪》)
(四)表主管的:知、典(主持)、主、司、当
(五)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六)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蛮:南蛮,古代统治阶级对南部民族带污蔑性的称呼。
夷:东部少数民族。
戎:西部少数民族。
狄:北部少数民族。
(七)表中伤/诬蔑/诬陷:中、谮、诬、短、诋、毁
(八)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九)表内心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
(十)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驳斥,使对方屈服、詈、数
(十一)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十二)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切厉
(十三)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遽
(十四)表揭发的:劾、讦、揭、发、糾劾
(十五)表朝见的:朝、觐
(十六)跟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十七)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幸、往、经
(十八)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十九)表暗中的:阴、间、密、潜、偷、微、私
(二十)与粮食有关的:熟、稔、刈、籴、粜、仓廪、禀、凶、荒、歉、丰、登、饶、赡富足,充足、足、给丰足
(二十一)表饱饥的:饱、果、饥、饿、馁、馑
馁:饥饿,五谷没有收成。
馑:蔬菜和野菜吃不上。连用时饥和谨无区别。
(二十二)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
(二十三)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
(二十四)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登第、中第、及第、落第、下第
(二十五)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二十六)表违背冒犯的:牾逆、忤违反,抵触、逆、倍(背)、迕相遇;违背
自郡吏以下皆畏避之,莫敢与牾。――《汉书·严延年传》
公貌宽而内忌,不亮(相信)吾忠,而吾数以至言忤之。
(二十七)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告状、咨(谘)
(二十八)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二十九)表等到的:及、迨、比、洎

诗歌赏析

撼庭秋
晏殊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
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
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赏析:

此词写难以排遣、无所寄托的思念之情。情无所寄,相会无期,夜长无寐,只好移情于烛:明明是人心里难过,却说蜡烛向人垂泪;明明是人心愚力拙,却说蜡烛心长焰短。这里,人即烛,烛即人。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开篇点题,说自与情人离别以来,音信远隔千里,惆怅的是,这一片深情无从寄去。以情语开篇后,作者接着以景写情,“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写的是:碧纱窗下,对着皎洁的秋月,卧听淅淅沥沥的夜雨滴落梧桐叶上。

“几回无寐”上承景语,点破相思,说的是:有多少回啊彻夜无眠!“碧纱”二句,代表不同时间、地点、景物,目的是突出“几回无寐”四字。对月听雨,本是古诗词中常用的写表情的动作,用于此处,思与境谐,表明主人公难以排遣的怀人之情。上片泛写别后相思,下片实写此时此地的感受。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几句写的是:登上高楼极望,只见天空辽阔,层云黯淡,更令人痛苦憔悴。再来看三句,“心长焰短”一语,细长的烛心也即词人之心,心长,也就是情长意长,思念悠长恨悠长;焰短,蜡烛火焰短小,暗示着主人公力不从心,希望渺茫。这三句景真情足,读来只觉悱恻缠绵,令人低徊。

这首词妙于淡雅闲适之外,透出一股深厚苍凉,反映了作者性情沉郁的一面。

探究:
1.“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分析词的上阙中“景语”所传达的情。
2.“心长焰短,向人垂泪”表达有何妙处?试分析。
答案:1.景语“碧纱秋月,梧桐夜雨”营造出一种宁静、凄冷的氛围,透露着词人的孤苦寂寞。表达了词人与情人离别,音信远隔千里,难以排遣的怀人之情。
2.“心长焰短”的谐和音为“心长言短”,写出了自己的情意之长,思念之长。同时,这一句采用移情手法,以蜡烛向人垂泪表示自己心里难过。而蜡烛火焰短小,又暗示着主人公力不从心,希望渺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