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回顾 | 点好一盏茶,方知器暖心肠

茶器与茶文化之间是互为载体的关系

茶叶发展到宋代,分为两类:一类叫做片茶,片茶即团茶,也是饼茶。一类就是现在的散茶,在当时也称为草茶、叶茶。宋人饮茶是以末茶为主,也就是现代点茶用的茶粉。无论饼茶还是散茶,宋人饮用前皆研碾成末、过筛,制成茶末,一改唐代直接将茶末置于茶釜或者茶铛中的煎茶法,茶末入盏注汤点啜是为点茶,点茶中的“点”就是点注的意思。

点茶所需要的茶器有:茶瓶,也叫汤瓶,用来煮水注汤用;茶盏就是点茶是用来装茶末以及点注饮茶的茶碗;盏托用来放置茶盏;茶匙用来取茶末;茶筅在点茶时用来击拂。

点茶基本方法就是:用茶匙取大概两匙的茶末放在盏里,注入少量沸水先“调膏”,然后再向茶碗中分次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其实,点茶要义就是把茶瓶里烧好的水有节奏的注入茶盏中,手中的茶筅有节奏的击拂,才能点出最佳效果的茶汤来。

这种高超的点茶技能,被北宋大文豪苏轼称之为“三昧手”并在《送南屏谦师》诗曰“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茶汤经过击拂产生的泡沫是白色的,称这种颜色为“雪见羞”,就是比雪的颜色还要白的意思。

宋代享有盛名的斗茶,讲究的是点茶技巧以及点茶过程中茶沫汤花的变化,决定斗试胜负。点茶操作技巧的高拙以及茶筅击拂茶汤所呈现的效果,都是斗茶考评的重点。斗茶时,必须注意节制注汤,茶筅击拂使之产生类似粥面的泡沫汤花。

如果茶末没有磨的很细,没有过筛、那么茶末的颗粒偏大就无法与茶汤更好的融合,容易造成茶末粒子下沉,或分散四周。

茶筅的操作有轻重缓急,若击拂不力,也容易造成茶末粒子下沉,分散四周。茶末搅匀融于茶汤,汤花浮面紧贴着盏壁四周久久不散称为“咬盏”。
斗茶时不能出现泡沫汤花和茶汤分开的现象,如汤花与茶汤分离,或着泡沫汤花不咬盏一般称为“云脚散”或“水脚散”,盏壁内沿、汤、沫之间上会出现一圈没有沫花的汤水痕。汤花茶沫咬不住盏沿,或着汤花茶沫很快消散,就是输了这场斗茶竞赛。
日本高僧成寻在其《参天台五台山记》中有记述宋代的城市乡村、寺庙禅院几乎是处处点茶。沈金浩在《宋代文人审美心理主流形态》文中将之归结为:内敛好静、闲散平淡、优雅精致、平实质朴。在茶道中具体体现的是“茶禅一味”的思想。建盏和点茶文化就像鱼和水一样联系密切。
现代口径偏小的建盏用来做主人杯也是很好的选择,以草木灰配制而来的釉料,经过1300℃的高温还原烧成,不仅釉色温润,而且表面会有十分小的气孔,有利于茶的留香,胎体偏厚有利于防烫手和保温。
建盏是真正的集实用与审美于一体的陶瓷经典作品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END
  扫描二维码
添加鉴盏堂微信客服
(0)

相关推荐

  • 宋代人优雅到极致的“点茶”

    宋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高峰期,被欧美学者称为"东方的文艺复兴".在社会人文艺术的影响下,宋代士大夫普遍追求雅致隐逸的生活. 宋人吴自牧在其笔记<梦粱录>记载:" ...

  • 唐宋茶谈(五)

    唐/宋/茶/谈 (五) 相比唐朝,宋朝的饮茶之法更进一步.宋人们制出如雪如尘的茶末,将其融入于细腻的点茶技艺中,将其带到精彩的斗茶赛上,哼唱着独属宋朝茶文化的韵律. 如今,虽然寻常人的饮茶之法已经不像 ...

  • 经典回顾(247)明 董其昌 方旸谷小传 苏州博物馆藏

    董其昌<方旸谷小传卷>,行书,金笺,与陈继儒行书<方旸谷像赞>合册,今藏苏州博物馆.此册是董其昌五十岁前后所书,用墨浸润灵滋,古淡生动.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 ...

  • 宝宝眼红红、口生疮,这剂经典的去心热“凉茶方”,宝宝能喝!

    我一向主张孩子少喝.慎喝凉茶,不用大寒之物清热降火.这让不少家长十分困惑,好像不知道该用什么正确的办法给孩子清热了. 其实,我也说过,绝大多数宝宝都是积热--积食产生的体内垃圾带来的热. 只要用好消食 ...

  • 经典回顾:阿姜放《觉知之心》合集

    以下是阿姜放<觉知之心>连载. 阿姜放是坦尼沙罗尊者的老师.阿姜放曾跟随阿姜李学习.这本册子的内容是坦尼沙罗尊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编辑整理了阿姜放的教导,以便萃取对普通读者有益.又适合书面表 ...

  • 经典回顾 | 建盏因茶而器,方能无以伦比

          茶器的发展离不开茶文化的演变,茶具作为茶文化的载体,也被赋予了显著的时代特征.而建盏的兴盛就与宋代的点茶法有着分不开的联系. 在唐代唐玄宗的开元时期,全国各阶层就已经把"茶&qu ...

  • 【肾火太旺,6个典型表现,3个经典茶方】

    中医健脾祛湿官大夫 中医医师 中医辩证中,男性问题有一类很常见,就是阴虚火旺,这些人往往看上去身子不错,"火力十足",实际上啊,是肾里的火太旺,把体内的津液"烧干了&qu ...

  • 腰疼,湿气重,还是肾气虚?给你五个鉴别方法,一张经典茶方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中药学>.<金匮要略>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说,我给你聊聊腰疼的毛病. 前段日子,我就接待了一个腰疼患者. ...

  • 徐三庚篆刻 221方丨经典回顾

    印面全部来自浙江省博物馆<金罍野逸­­­­-徐三庚书法篆刻展>. 来源 |图文来源网络

  • 没时间煲汤的人,我们给你煮了个补肝肾的经典小茶方。

    马上立冬啦- 天一冷,我们工作室的妹子都想着煮什么来补一补. "天生肾虚.先天不足"的2021年,即将走到冬天. 眼下难得一遇的大冷冬,尤其考验人的底子. 肝肾虚的你,准备好了吗? ...

  • 没时间煲汤的人,给一个补肝肾的经典小茶方

    马上立冬啦- 天一冷,我们工作室的妹子都想着煮什么来补一补. "天生肾虚.先天不足"的2021年,即将走到冬天. 眼下难得一遇的大冷冬,尤其考验人的底子. 肝肾虚的你,准备好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