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这3种平庸,你就长大成熟了”:老人的话,道出生活智慧

“感觉胸无大志,其实比较稳当。”——窦文涛
人这一生会有很多误解,尤其是对于跟自己相关的人或事,会更容易往好的方面去误解。
比如我们误以为自己是个“不世之才”,之所以现在混得那么差,是因为没有遇见“伯乐”。所以成天就在那儿自怨自艾,认为自己是怀才不遇。
再比如我们会误以为自己的孩子是个“天才”,所以会用顶尖人才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结果总会因为孩子的平庸而让自己生气。
之所以诸如此类的“误解”会有这么多,其实还是我们过于高看了自己而已。
在《天道》中,丁元英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别把自己太当人,也别把他人不当人。”
这是一种成熟之人的生存之道,但大多数情况我们喜欢“把自己太当回事”,而又习惯于“把他人不太当回事”。
所以老人常说:“要接受平庸,才算是真正长大成熟。”
而接受平庸有三个阶段,这也是人生需要经历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接受自己的平庸”

在一个人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经历的第一个阶段就是接受自己的平庸。
回想我刚从学校毕业的时候,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想着自己终于算是学有所成,可以大展拳脚了。
然而现实却一次次摧残着我的信心和棱角,等到我精疲力尽的时候,才终于不得不承认:自己就是一个平庸之人。
这个世界上哪有那么多“不世之才”?那天成天抱怨怀才不遇的人,不过都是如我一般平庸之人罢了。所谓的“人才”,不过都是自己认为罢了。
所以有句话叫做“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实正确的理解应该是:“伯乐处处都在,千里马难寻而已。”
只有等你经历了人生风风雨雨之后,你才会彻底明白,自己哪里是什么千里马?可能连拉磨的驴都还不如。
所以,接受自己的平庸,是你第一个需要经历的人生阶段。

第二个阶段:“接受父母的平庸”

当我们接受了自己的平庸之后,就会开始进入第二个人生的阶段,就是要接受父母的平庸。
因为当我们接受自己的平庸之后,还是会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然后看到身边那些年纪轻轻靠着自己有钱有势的爹妈成功的人,就会有所抱怨:为什么自己不能有个有钱有势的父母?为什么自己的父母不能给自己的事业有所帮助?
甚至在这种心态影响下,我们还会对父母开始产生“嫌弃”的情绪。渐渐地,即便自己很闲,也不愿意回家去看望父母。
而等到自己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见多的世面越来越广,心境也越来越成熟之后,就会开始接受父母的平庸了。
要知道,天下每一个父母都希望凭借自己的双手能够给孩子创造更大的财富、更好的生活条件——就像你自己对你孩子的心态一样。
当我们接受了父母的平庸之后,我们才会逐渐发现父母对我们无私的爱是有多么伟大,此时我们才会愈发地成熟懂事。
父母给不了我们一个超高的起跑线,不是他们不够爱我们,而是现实就是如此。接受现实,本身就是一个人生的重要阶段。

第三个阶段:“接受孩子的平庸”

因为我们自己平庸,也接受了父母的平庸,所以我们会想自己的孩子不那么平庸。
于是在这种心态影响下,我们开始误以为自己的孩子就是一个“天才”。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当父母的人都会有的心态。
我们经常会用“我是为你好”来掩饰自己因为太平庸,而把不平庸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的事实。
殊不知,真正的“天才”几百万个人当中都很难找得到一个。所以,作为父母来说,我们应该接受孩子的平庸。
我们不要鼓励自己的孩子去当天才,要接受大部分人都只是普通一般人的事实。
窦文涛在《圆桌派》某期节目中提到,他会跟自己的孩子说:“别花自己没有的钱,量入为出。”
平庸是现实,我们只能让孩子在平庸的路上不走歪、不堕落,能健康平安、三观积极正面地成长,那就已经很不错了。

结语感悟

现在很多人喜欢把“一事无成”挂在嘴边,一种是喜欢用这句话来评价别人;一种则是喜欢用这句话来评价自己。
但其实我们每个人对“一事无成”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所以用这句话来评价别人是没有道理的。
就好像我有个朋友,人到中年了,在国企上着班。每天过着“朝九晚五,周末双休”的闲适日子,然后有次他女儿在评价他时说他是“一事无成”。
难道拿着较为稳定的收入,过着安稳的日子就叫“一事无成”吗?
后来在我们追问下才得知,原来他女儿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她有个同学的父亲是个承包工地的老板,赚了不少钱。因此她觉得像这样的人才算是“事业有成”。
所以还是只有一些人生经历之后才明白:当我们先接受了自己的平庸,再接受了父母的平庸,最后接受了孩子的平庸之后,我们才算是真的长大成熟了。
回想一下,人生不就是这三个阶段么?走过这三个阶段之后,我们的人生才会轻松、为人才会豁达。
才能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