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水,这个地方曾经壕到叫“富土”!
来了苏州几次,手机里出现了很多苏州的信息。有一天想到“蘇”字的繁体,真心佩服古人造字的智慧:一草一鱼一禾,不愧是鱼米之乡、天下粮仓。南宋之后的苏州富足天下,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摄影/闻军
苏州到底有多富呢?国家级开发区8个,国家级高新区2个,国际商务区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2个,其中江南六大古镇有三个在苏州。在2016年国内的GDP经济总量排行中,苏州居第7位,而且是唯一一个GDP突破万亿的普通地级市。
苏州凭什么这么富有?不妨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水说起。
摄影/ 孙伟忠
在农耕社会,一切从土地获得,而土地尤其是平原都是河流冲积而成的,且河流的形状又对土地面积的增减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可见古人把水看成财富是有科学道理的。
而苏州的水,比起江南其他水乡,更是登峰造极——少有的集江河湖海于一体的水之城。
摄影/李坚强
苏州被称为“东方威尼斯”绝非浪得虚名。它位于长江和太湖下游、大运河之东,水网密集,湖泊众多,境内有大小河流21000多条,稍大一点的湖泊有380多个,基本是家家屋旁有河流,村村镇镇有湖泊。除了江河湖,苏州也有海的元素:鉴真和尚第六次东渡的成功起航地——黄泗浦,在晋唐时期就是一个重要出海港口。
水,体现出来的是财富,是宜居,是鲜活。
摄影/关锦峰
同里、周庄、甪直三个最早的全国历史文化古镇三足鼎立于苏州东南,都具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旧时江水乡景致,但如果仔细探究同里的千年历史演变,认真感悟同里人的言谈举止,会发现同里有着其他古镇没有的特点。
①
江河湖海造就的富土
同里紧依上海、苏州、杭州中国南方三大著名城市,境内有大小河道近300条,大小湖荡约20个,分布全境。同里面积33公顷,为5个湖泊环抱,由49座桥连接,网状河流将镇区分割成7个岛。江南的湖泊与湿地,鲜活了这一方水土。
同里曾经富甲一方,因而原来名字叫“富土”。
摄影/董建成
宋朝时期,一位姓金的秀才将旧名拆字为“同里”。改名原因据说是为了让当地百姓免于严苛税赋。“既然是富土,为什么不多交税?”其解释:这里不叫富土而叫同里,是人们讹传了。将“富”字的一点抹去,将下面的“田”和“土”连成一个“里”字,上面的“富”字就成为了“同”字。从此,“富土”这个地名就变成了“同里”。名字虽然变了,但是,同里一直是富土。
摄影/李静
在中国,从房子就可看这家人富与穷。同里的房子大多建于明清时代,高高翘起的脊角,精湛的砖雕门楼,玲珑剔透的明瓦窗,远远望去,一组组古老的建筑,就好像是一件件古老的艺术品。同里名门望族多,楼宇稠密,粉墙黛瓦的深宅大院至今保存完好的有几十处。砖雕是同里民宅的一大景观,木雕则以崇本堂、嘉荫堂为最。
②
这里不仅有钱,还好玩
清晨,可以穿走古巷。古巷每一个转角,总会有不一样的惊喜,总会有最浓的生活气息。有人将青春岁月,留在那无数次经过的小路;有人将寸寸闲情,落在那路边随处的小板凳;有人将饭菜香气,洒在古镇的每个清晨。也可以趁着游客来之前,一个人跑到退思园拍照,站在闹红一舸望着眼前的一潭池水,心瞬间便安静下来,仿佛置身山水间。
摄影/赵毅伟
上午,可以踏在古镇里青石叮叮的小路,逛商铺也好,坐游船也好,走三桥也好,时而春风拂面,时面飘来阵阵清香,沁人心脾。惬意之余,看看悠闲村民喝茶打牌,也可以欣赏欣赏鱼鹰抓鱼的壮观场面。
下午,可以到古镇里的小酒吧喝一杯,把自己浸没在年轻歌手的都市民谣中。古镇静美,但没人会随便去触碰和打破这份与自己有一定距离感的宁静,在小酒吧中寻得一分彻底的放松。同里并不是一个孤悬于世外的桃源,这样的地方就是它与外面世界的一种连结。
③
同里人的生活之道
最平凡的感动往往来自于生活。同里最可爱又可贵之处,在于生活化而没有过度商业化。你会被早上坐门口喝粥那声打招呼的亲切感动,庭院里一只晒太阳的猫吸引,会被桥头一个老阿婆的专注驻足。原来,同里的人生百态,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摄影/殷启民
越万水千山,原来,只为简单。我们走过一座城市,不为旅行的意义,不为风景的美好,只是想要在这里的一桥一街中走过,看看那光影下人们最初的生活模样。
时代在变,古镇在变,不变的是那份怀旧情怀。听听世俗里的细碎声,拥抱藏在时光里的暖。
这里,同里,心里。
第21届中国吴江“同里之春”国际旅游文化节开幕式于2017年4月18日在江苏苏州轻轨4号线同里站隆重举办。期间,中国国家地理出品的《风物中国志·同里》的新书首发式也同时同地召开。
去年开始中国国家地理团队实地走访,并于2017年4月正式出版了这本《风物中国志·同里》同里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同里的桥、园、堂蕴含着中国古代建筑什么样的哲学?……这些疑问,可以通过《风物中国志·同里》找到答案。
2017年4月18日下午,“苏作”的活态之美——中国国家地理·中国传统技艺数据平台苏州研讨会也于同里古镇隐庐北院召开。“苏作”发展的现状如何?传承人处于什么样的情况?研讨会围绕苏州的传统手工艺的现状和未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