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识病(112):酒鬼+精神改变
例1:48岁,酒鬼,意识改变,癫痫发作。
例2:一位57岁男性,20年前有过中度酒精中毒,现因近期记忆和执行功能受损,人格改变,步态失用1个月。
图:矢状T2WI(A)和轴向T2-FLAIR(B)显示显示胼胝体轻度肿胀,高信号累及整个胼胝体并保留结构。
答案:Marchiafava-Bignami病(MBD)或原发性胼胝体变性
Marchiafava-Bignami病(Marchiafava-Bignami disease,MBD) 又称原发性胼胝体变性,以两位意大利病理学家Ettore Machiafava和Amico Bignami命名,最早报道是在1903年3例长期饮红酒的意大利患者发生胼胝体急性脱髓鞘和坏死。
Marchiafava-Bignami病多见于男性,发病年龄为40~60岁,多有长期饮酒史,亦可见于长期营养不良患者如贲门癌术后。胼胝体连接双侧大脑半球皮质,是脑内重要的白质纤维束。典型病变多累及胼胝体的体部,其次为膝部,再次为压部,整个胼胝体可以受累。胼胝体变性可分为三层,中央部分最常受累,背侧和腹侧不受累,坏死后出现囊性变,呈“三明治样”改变。其他白质纤维束如白质前、后联合及皮质脊髓束可以受累。大脑半球白质、小脑中脚受累十分罕见,皮质下U型纤维常不受累。Marchiafava-Bignami病累及胼胝体外病灶多为对称性改变,出现胼胝体外不对称性病灶少见。
Marchiafava-Bignami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无特异性表现。急性期的症状包括癫痫、意识障碍和迅速死亡。亚急性期症状包括不同程度的意识模糊、构音障碍、行为异常、记忆力减退、半球间失联络症状、步态不稳等。慢性期以渐进性痴呆为特征。Marchiafava-Bignami病尚有其他少见临床表现,如手足徐动、缄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
评估胼胝体病灶的最好方法是行MRI检查,MRI表现为胼胝体对称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FLAIR呈高信号,DWI病灶呈弥散受限高信号,其病理改变为髓鞘水肿,为可逆性改变。
Marchiafava-Bignami病大部分为细胞源性水肿,ADC为低信号,在少数病例早期可表现为血管源性水肿。SWI可表现为皮质及皮质下区域多发非对称低信号,提示脑微出血改变。
目前对于Marchiafava-Bignami病的治疗指南较少,文献报道给予经肠道外维生素B1治疗(500 mg/d,至少5 d)可以缓解症状、改善预后。有报道大量静注糖皮质激素可迅速改善症状。亦有报道Marchiafava-Bignami病给予大剂量激素治疗,急性期效果较好,之后病情恶化,可发展为慢性Marchiafava-Bignami病。
Suzuki等报道1例Marchiafava-Bignami病症状轻微患者未予大剂量激素,给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同样有效。Marchiafava-Bignami病的急性期水肿改变导致血脑屏障破坏。糖皮质激素通过减轻血管渗透性稳定血脑屏障,从而减轻炎性水肿。激素通过减轻髓鞘水肿逆转Marchiafava-Bignami病病灶,可以改善临床预后。胼胝体低ADC值及伴皮质受累常提示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