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不用买双卡手机了?

将「雷科技Lite」收藏为我的小程序,不再错过精彩内容

等了快十年,携号转网终于成为现实。
()
11月27日,工信部召开了全国携号转网服务启动仪式,宣布全国范围内正式推开携号转网。从这一天开始,中国移动通信用户可以通过已经公布的办法和细则,在不换号的前提下更换通信运营商。

//////////

 近十年的等待,携号转网历程回顾 

关于携号转网的一切,都离不开原信息产业部在2006年发布的630号文件《关于保障移动电话用户资费方案选择权的通知》。这份文件中提到了两件事,一是移动通信企业应当尊重用户的选择权,不得限定用户使用的业务,二是允许号码不变的情况下更换套餐。
既然能够变更套餐资费,那么更换运营商是不是也能提上议程?用户们会希望更换,就是因为对当前在使用的电话资费不满意,更换套餐也好更换运营商也罢,都是在寻求更完善的消费保障权利。交易应该是自由开放的,那么携号转网也有其存在可能。
在消费者的呼声和来自工信部的文件要求下,2010年11月22日起,三大运营商(除TD-SCDMA用户)在天津、海南两地开始了携号转网试点。当时需要用户申请后进行转网,但试点过程中出现了申请人数和成功率都不高的情况,试点工作也从半年延伸至无限期。
根据工信部披露的数据,截止至2012年1月31日,共有158631个用户提出携号转网申请,最终58260个用户完成转网,成功率仅有约37%。凤凰网曾报道称,手机号绑定业务的限制、以及办理现场的“故障”是无法完成转网的主要原因
之后的2014年,海南开始了双向携号转网实验,放开了用户转网的限制;江西、湖北、云南三省开始了第二批试点。不过此时仍然面临着流程复杂,成功率低,转网后手机制式不通用等等问题,离无障碍的、全国推行的携号转网还有距离
这段时间内,中国移动通信网络经历了3G网络、4G网络先后普及的过程,不少用户为了体验上更优质的网络服务,选择新购号的形式来更换运营商。但存在旧有手机号的联络关系和资费无法转移,新旧号码皆需的客观需求,间接催生了庞大的双卡双待手机市场
(携号转网流程变更)
2017年8月,工信部明确指出要在2020年全国范围内推行携号转网,这才重新开始推动进展。2018年12月,试点五省市推行新业务受理流程;2019年3月工信部要求运营商不得擅自增设办理条件等;2019年10月22日,工信部表示11月30日前全国推行携号转网。
而在今天,也就是2019年11月27日,全国移动通信用户期待已久的携号转网终于正式启动。无论是出于何种理由,只要能够满足前提条件,全国各地用户就能申请并办理携号转网服务,在三大运营商之间选择自己期望的新运营商以及新通信资费。

//////////

 用户自由转网?运营商本是拒绝的 

携号转网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但这一天来得并不容易。用户是最大的受益者,属于自身的自由选择运营商和资费的权利可以完全实行,不过运营商并不这么认为,潜在的利益流失导致运营商成为了携号转网推行过程中最大的阻碍者。
用户会想要更换运营商,无非就是希望用上更好的通信体验,这其中包含了很多环节:相对廉价的通信资费、更为稳定的通信质量、更先进的通信制式、以及更优质的服务内容等等。如果一家运营商暂时无法提供体验改进,那么用户用脚投票是最实际的改变方式。
通过政府扶持、同步资费水平等前提,三大运营商之间有了相对对等的竞争环境,如果开放携号转网很可能造成“平衡”被破坏。竞争力差异会让用户从原有的运营商流出,原本相对弱势的T-Mobile就通过多种手段吸引用户携号转网,现已成为美国第三大运营商。
如果转网的自由也在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实现,那么通信体验之间的差距很可能会导致原本的“三足鼎立”就此消失。只要用户愿意留下来或是无法转网,那么用户就能保持在自己的服务区间内,继续为自身带来收益。
为了让用户留下来可以有很多办法,比如说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服务,比如说升级网络环境。但这都离不开大量资金投入,还会加剧竞争。对于所有运营商来说,想要避免携号转网带来的负面影响,最省时省力的办法还是消极对待、甚至阻碍用户转网。
所以我们能够看到,长达9年的携号转网试点过程中出现了种种让用户难以携号转网的困难,要么是出现了宽带、亲情号等与账号绑定难以解除的服务,要么是长达数十年的合约,让转网难以成真。
好在工信部发布的文件中已经明文指出,运营商应当帮助有携号转网意愿的用户解除服务和合约,让携号转网顺利进行。三大运营商也在启动仪式大会上表态,种种问题均在调整,协议将变得更加透明,未来会详细解释不能转网的具体原因并给出解决办法。
携号转网能不能成为一件平常化,可以顺利进行的服务,未来我们还将持续关注。不过我们现在已经发现了一点点“杂音”:较为廉价的互联网套餐难以新办,而转网势必会损失这些资费,新推出的5G资费又富有默契地一样贵,对要不要转网发起了挑战。

//////////

 保障用户权利,携号转网应当存在 

在中国推行全国范围内的携号转网之前,这一服务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始施行,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就在十多年前将携号转网变为了现实。
在香港,采用MNP(Mobile number portability,流动电话号码可携服务)这一名称,从1999年3月1日起开始启用。办理流程与台湾地区大同小异,不过不用向旧运营商支付转网费用。近几年每月约有6万名香港手机用户提出转网,成功率约在90%~95%之间。
而在台湾,携号转网被称作号码可携服务,由电信运营商、通讯传播委员会、号码可携管理中心共同参与。用户向新运营商提出移入申请时,也完成了向旧运营商的迁出申请,向后者缴纳不超过240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55元)费用后,即可在监管下完成携号转网。
从2005年开放到2019年10月底,台湾地区电信运营商完成了约6856万次携号转网,而用户总量却没有超过3000万,也就是说平均每个用户完成了2次以上的携号转网。看来转网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用户去体验更多的电信运营商。
全球更多地区的携号转网大同小异,都成了运营商通信体验的“照妖镜”。以2006年开放携号转网的日本为例,第一大运营商NTT DOCOMO的用户份额在KDDI、软银等运营商追击下逐步下降,上面提到的美国运营商T-Mobile的例子也是如此。
携号转网促进了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为用户的体验提供了保障,也让人们可以在不断更换通信资费的同时一直保留自己的手机号。在手机号与个人身份强绑定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更换号码的必要性越来越低,更应该让用户自由携号转网来保证通信权利。
而且手机号码资源理论上不属于任一运营商,而是属于所有人并由工信部管理分配的公共资源,携号转网实际落地从侧面上也推动了我国电信事业的进一步规范化。无论是海内外的执行效果、行业进步需求或是用户利益出发,携号转网都是应当实现的好事。

//////////

 新时代新格局新思考 

一方面是移动通信用户自开始使用手机以来的不断呼声,一方面是来自于工信部等有关部门的强力推动,携号转网已经是不可逆的趋势。即使运营商或是其他的利益体想要阻止携号转网施行,也不可能改变时代的进步。
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开启携号转网的新时代新环境下,如何让用户留下而不是用脚投票更换网络,是运营商需要去积极思考的事情。消极对待甚至是阻挠用户,等等使携号转网实施困难的手段,终将在社会各界的监督下无处可行。
实际上已经有很多办法可以参考,比如说像外国运营商那样利用网络覆盖差异、合约形式、购机渠道等方式吸引用户;也比如说过去几年在国内颇受欢迎的手机号+宽带融合套餐模式,用户在不多花钱的情况下能获得更好网络,自然就不会想转网
5G为什么让人这么期待?对用户来说充满了新应用方式的无限可能,对通信设备厂商来说,这是所有人从头开始全新竞争的时代。对电信运营商们也是如此,5G基站和网络都需要投入重金和各种资源建设,谁能带来更优质的5G网络体验,谁就能获得更多用户青睐。
携号转网与5G同时到来,中国移动通信事业格局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普通用户又能得到怎样的通信体验提升?值得我们继续期待。

本文编辑:白徵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