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古代君王谱】高丽王朝(十三):高丽仁宗1

高丽王朝(十三):高丽仁宗1

25.高丽仁宗

高丽仁宗(朝鲜语:고려 인종/高麗仁宗 Goryeo Injong;1109年-1146年),讳王楷(朝鲜语:왕해/王楷 Wang Hae),字仁表,高丽国的第17代君主,1123年─1146年在位。

仁宗在位期间发生以李资谦与拓俊京为中心所主导之政变,为高丽王朝规模最大之中央贵族社会政变之一。庙号仁宗,谥号克安恭孝大王,葬于长陵。

(1)外祖专权

乾统九年(1109年)十月初四日,高丽睿宗王俣的长子出生,此子的母亲是上年被纳为嫔妃的贵族李资谦之女延德宫主李氏(顺德王后)。天庆四年(1114年)十一月,睿宗赐元子名构,十二月其母李氏被立为王妃,翌年二月册立王构为王太子,并奏报辽朝。本来辽朝会依例册封高丽王储为三韩国公,由于辽金战争的爆发而没有实现。辛丑年(1121年)正月,太子加元服,后改名为楷。壬寅年(1122年)四月,睿宗病重,临终前由金富轼拟遗诏,传位于太子王楷,李资谦奉王楷即位于重光殿,是为仁宗。

仁宗即位时年方十四岁,他的叔叔们颇有步他们父亲高丽肃宗后尘的觊觎之心,李资谦则利用扶保仁宗登基的机会攫取了大权。原本肃宗凭借平定李资义之乱夺位,三代与王室联姻的仁州李氏外戚家族遭到限制,李资谦等被迫蛰伏。但随着睿宗纳李资谦之女为妃并生育仁宗,李氏家族死灰复燃,势力重新膨胀起来。仁宗即位后,就封李资谦为协谋安社功臣守太师中书令邵城侯,同年十月加封汉阳公。十二月,李资谦借口韩安仁、文公美等图谋拥戴带方公王俌,整肃了一批反对派,从而巩固了权力。不久后李资谦因母丧去位,仁宗遣使令其起复,并于甲辰年(1124年)七月加封李资谦为“朝鲜国公”,兼任三省长官及判吏、兵部,开府建宫,仁宗出乾德殿门外亲传诏书,百官先进宫祝贺,后到李资谦府上祝贺,礼数比王太子,生日也如同帝王一般被称为“仁寿节”,可以说到了位极人臣的地步。

(2)归顺女真

仁宗即位之初,中原形势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高丽的前宗主国辽朝在金朝的攻击下濒临灭亡,金太祖派习显(实现)出使高丽,通报其平定的辽朝州郡,其时正值带方公事件期间,李资谦在事后礼待金使,金使又告知高丽辽天祚帝已逃往西夏(实为辽朝西境的夹山)。癸卯年(1123年)八月,高丽派河则宝从海路出使辽朝,但找不到辽廷所在而还。同时,高丽还强化了对金朝的戒备。

作为金朝盟国的宋朝也加强了同高丽的联系,派遣国信使路允迪、傅墨清带着礼物和宋徽宗御制的诏书和祭文,在癸卯年(1123年)六月抵达高丽,祭奠睿宗王俣,并提示辽朝将亡,高丽可以回归宋朝,恢复宋朝的册命,仁宗以“忧制未终”为由谢绝了宋使的提议,次年派枢密院副使李资德和御史中丞金富辙出使宋朝,谢恩并献方物。此前宋徽宗不听高丽忠告,执意联金灭辽,辽朝在宋金的夹击下于乙巳年(1125年)灭亡。这年五月,高丽派去金朝报聘的使者因国书非“表”且不称臣而被金朝拒绝接纳。金灭辽侵宋的消息传来后,高丽开始考虑自身处境,于丙午年(1126年)三月讨论事金问题。大多数大臣认为不可,权臣李资谦、拓俊京两人则说:“金昔为小国,事辽及我,今既暴兴,灭辽与宋,政修兵强,日以强大,又与我境壤相接,势不得不事;且以小事大,先王之道,宜先遣使聘问。”处于李资谦摆布下的仁宗只好听从这个建议,并派李资谦之子李之美在太庙占卜对金的和战问题,结果自然是决策事金。四月,仁宗派郑应文、李侯出使金朝,奉表称臣,金太宗在回诏中称赞“加非兵革之威,诱不玉帛之惠,自然来者,不曰良哉!”于是高丽成为了金朝的属国。

(3)扳倒权臣

就在高丽决策事金的这一年,发生了李资谦之乱。李资谦以仁宗外祖父的身份“专制国命”,权倾朝野,家族也鸡犬升天,史载其“诸子争起第宅,连亘街陌,势焰益炽,贿赂公行,四方馈遗辐凑,腐肉常数万斤,强夺人土田,纵其仆隶掠车马输己物,小民皆毁车卖牛马,道路骚然”。此外李资谦还强行将他的两个女儿嫁给仁宗,甚至还请仁宗封他为“知军国事”,长大成人的仁宗也对李资谦心生不满,曾就如何使李资谦下野的问题派人秘密咨询老臣金仁存、李寿,金仁存等都建议仁宗不要轻举妄动。但是到了丙午年(1126年)二月,内侍祗候金粲、内侍录事安甫鳞、同知枢密院事智禄延、上将军崔卓、吴卓、大将军权秀、将军高硕等在仁宗的支持下发动宫廷政变,欲一举铲除李资谦及其亲家拓俊京,李资谦因事先获知消息而没有入宫,拓俊京率军进宫不成,乃不顾仁宗亲至城楼命军士解散的圣旨,纵火焚宫。仁宗在十多名侍从的护卫下逃到山呼亭,为了避免被害,仁宗甚至下诏将王位禅让给李资谦。李资谦自知其他贵族大臣不可能支持他取代王氏,便涕泣还书于仁宗,说:“臣无二心,惟圣鉴谅之!”最后所有牵连政变的人员都被拓俊京杀死殆尽,王宫也几乎被付之一炬,只剩下三个亭子和内帝释院廊庑数十间,直史馆金守雌一个人背着国史,将其埋在山呼亭北,才使历代实录幸免劫难。仁宗则被挟持到南宫,后又被挟至李资谦祖居重兴宅西院软禁起来。李资谦及其妻跪地拍手痛哭说:“自皇后入宫,愿生太子,及圣人诞生,祈天永命,无所不至,天地鬼神,鉴吾至诚,不图今日反信贼臣,欲害骨肉!”仁宗羞赧无言。

李资谦并非真正忠于王氏,高丽一直流传着“龙孙十二(王)尽,更有十八子(李)”的谶语,因此李资谦也逐渐萌生了取王氏而代之的念头;仁宗则采取了离间李资谦、拓俊京两人关系的对策,透过内医崔思全的穿针引线而成功拉拢了拓俊京。丙午年(1126年)五月初一,仁宗移驾延庆宫,李资谦则寓居宫南,凿北垣以通延庆宫,并取走军器库的铠甲兵器藏在家里,仁宗曾一个人去北垣痛哭。李资谦又企图毒害仁宗,被其嫁给仁宗的女儿(后来的福昌院主)秘密报告给仁宗而未能得逞。五月二十日,仁宗写御笔密信给拓俊京,称李资谦将发兵犯阙,图谋不轨,于是拓俊京发难,将仁宗接到军器监,召李资谦入觐并囚禁之。仁宗以李资谦为其外祖父而不忍诛杀,将李资谦及其亲属同党流放外地,结束了李资谦的统治。拓俊京虽成为功臣而获得重赏,但很快就遭到兔死狗烹的命运。丁未年(1127年)三月,左正言郑知常上书论拓俊京焚宫之罪,仁宗便下令流放拓俊京,至此仁宗才完全掌握了权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