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经分享]行拳走架中需牢记的三个要点
太极拳行拳走架是很讲究的,大到对整体的身法,小到对手指的动作,都有严格的要求。这些只有在学拳的过程中由师父边讲解边示范,学拳后由师父不断改错,最后才能逐渐达到要求。
下面仅仅笼统地谈谈行拳走架中必须注意的三个要点。
1、中正安舒是习拳首先要注意的问题,有了中正,太极拳的大方向就对了,即便练不出功夫,练不出健康,至少练拳不会对人体有害了。如果在中正的基础上能做到安舒,则养生的效果多少就有些了。
2、周身松整一家是更高一步的要求,能做到周身一家,则拳中有了内容,整劲就有了,有了整劲也就有了一些技击的资本。如果能渐渐做到松整一家,则整劲的质量就逐渐在提高了。
3、劲起于脚,一身备五弓,是在整劲的基础上练习发劲的方法,如果能做到的话,那么,能整,能发,能松,则太极拳的大部分内容就差不多齐全了。这个时候,太极拳的养生和技击功夫就可以同时得到发展了。
中正安舒
“中正”是对形体的要求,可以分别从头颈、胸背、腰胯、手臂、腿脚部分来理解。
对头颈部位来说,要求是“虚领顶劲',说的是头部摆正,颈部自然竖直,下颌微收(一般来说,人的下颌会有一点点习惯性的外扬)。因为头部的重量被颈部骨骼均匀分担,肌肉处于放松状态,所以会觉得头部几乎没有重量,就像是悬挂在颈部一样,所以也叫“顶头悬'。
对胸背部位来说,要求是“含胸拔背”。要注意的是“含胸”
仅仅指不要挺胸,“拔背”指的是背不能驼,故意把胸部吸住内含或故意挺直腰背都是不对的。人体在保持正直的情况下,尽量放松,深吸一口气,再吐出,此时胸背部肌肉处于放松状态,上身重量被骨骼均匀分担,这就叫“含胸拔背”。
对腰胯来说,要求是“松腰坐胯”。“松腰”指腰部的肌肉要充分放松,上身的重量均匀传导给胯部。“坐胯”指人体正面的大腿与身体的交界部位不能用力顶出,无论是直立还是做各种马步、弓步、虚步等,这个部位的感觉都应该和坐下的时候一样,所以叫“坐胯'。
对手臂的要求是“沉肩坠肘'。“沉肩”指的是肩膀自然松沉,不要有意识地向下按,而是肩膀受到地球引力自然垂下。“坠肘”也是一样的要求。把身体摆正,呼口气,肩膀和手臂一松,像没有了一样,把握住这种感觉行拳走架就行了。
对腿脚的要求是尽量放松肌肉,把身体的重量通过腿骨均匀地传导到脚底。身体的重心垂线摆放在两脚围成的范围内,做马步、弓步等动作时,膝盖的垂线不能超过脚尖。
“安舒”指的是动作要舒展,尽量把关节、肌肉、筋骨舒展开来;心情要宁静祥和,打拳的时候要把意念放在如何放松、动作如何做到位这些方面上。如果精神不集中,脑子里想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心里总惦记着什么,这个时候最好不要打拳。这种只有形体动作而没有意念的拳架叫空架子,基本没什么用处。
周身松整一家
周身一家指的是人体四肢和身体运动的协调配合。它的作用是使发力的合力增大,力的传导效率提高。拳论中说的里外三合,其中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跨合”讲的就是周身一家的配合问题。周身一家必须在拳架的练习中慢慢体会,由师父逐步试力,调校。自己也要在练拳和推手中多思考,多体会最合理的拳架和动作,逐步把握规律,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劲起于脚,一身备五弓
太极拳谱中武禹襄《十三势说略》讲到:'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说的就是人体在发力的时候,应该用腿部发力蹬地,然后反作用力从脚底反射出来,通过脚、腿、腰、手臂的传导,作用于手指上的接触部位。
通常大家在负载较大的时候都能下意识地运用腿部的力量,比如在推一辆熄火的汽车的时候。而在负载较小的时候仅仅使用手臂的力量,如拿一个茶杯。
劲起于脚要求在空手打拳的时候,有意识地使用脚腿的力量,以形成依靠脚腿力量的正确动力定型和快速的条件反射,哪怕是负载很小的情况。
一身备五弓是指在练习拳架的时候,同时进行发劲的练习。
大概做法是每当定式的时候,两手弓、两腿弓及身弓,这五弓同时有隐藏于内的张弹发放动作,详细情况请参考本书后面“太极拳的发放术”一段文字。
注:本文综合整理自《太极拳的力学原理》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