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学时的地理课,不是那么有趣?
山川网:一年一度的高考又结束了,接下来就是等成绩,填志愿,然后去往天南海北不同的学校,认识形形色色不同的同学,继而命运之船也驶向不同方向。
学生时代可以聊的话题非常多,我们当然要从中选择一项和我们山川网本身有些关联的类目,和大家一起回顾下上学时期的事情,同时也和大家探讨一些延伸的话题。趁着近段时间圈里大事儿不多,我们的推送也能更随心一些。
话题呢,我们不妨就从地理课说起。
地理学的范畴,远比我们想象中大得多
中学阶段我们学习的地理学是十分初级的,其初衷是让青少年对于自己生存所在的环境,包括星球、气候、水文、动植物等相关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宽泛些讲,中学时代的地理学,明显更倾向于自然地理学这一分支。这一分支具体包括:地貌学、动力地貌学、构造地貌学、气候地貌学、应用地貌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冰川学、冻土学、古地理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化学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等。
这样一来,我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一样有一个直观感受,就是在传统的文三科(史地政)中,历史和政治更像是纯粹的文科,而地理事实上是文理合二为一的一门课程。
典型的案例,就是在历史和政治两门课程的习题与考试中,更多考察的都是逻辑能力和记忆能力,计算是极少在这两门课程中被使用的。而地理则截然不同,地理中需要用到的计算事实上很多,我记得当时很多同学学不好地理,往往都是被其中的诸如时差、洋流等相关计算给弄糊涂的。
那我这里再不谦虚一些说,为什么相比大家的中学课本,大家更愿意阅读山川网的推文呢?排除大家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热爱学习和探索未知的大好青年之外。事实上,更关键的原因,还在于我们日常所推送的内容,绝大多数都属于地理学的另外一个分支——人文地理学。
它包括哪些项目呢?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商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旅游地理学、人口地理学、人种地理学、聚落地理学、乡村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医学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军事地理学、地图学、地名学、理论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应用地理学、灾害地理学等。
大家回顾一下我们过往的推文,不难发现经济地理学、旅游地理学、人口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是我们日常讨论最多的话题。
为什么?因为在我看来,从经世致用的角度来看,人文地理学中的以上分支,是对于普通人人生选择最有帮助的参考。而自然地理学,如果不是从事专业研究,它更多只能被普通人作为业余爱好。
显而易见,相比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的趣味性要低得多。而中学地理课本存在的问题,同样也出现在其他各门课程中。这是整个教育体制的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
不过好在,现在年轻人获取讯息和知识的路径越来越丰富,体制之外还可以自行安排许多。
地理老师如何定位自己?
做品牌工作时间久了,容易养成一种职业习惯,就是凡事都讲求定位。企业要想求生存、求发展,首先就要给自己定好位。很多中小企业之所以做不好,就是因为没有大公司的命,却犯了大公司的病。盲目套用大公司的企业文化、商业模式和管理制度,最终自然是水土不服。
做人也是一样,我们老百姓常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的知己的下一步,同样是给自己定好位。自己的出身如何,资源怎样,能力几何,越早深入了解清楚越好。有了这些先决条件,就可以给自己准确的定位。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
相比庞大教育体制下的产物地理课本,地理老师的绝大多数精力也都需要放在帮助学生更好应试,获得更高分数之上。但除此之外,作为一个从小地方走出来的过来人,我真正想要给全中国所有中学地理老师的一个定位是——为学生开眼。
这件事儿难吗?难。尤其是相比教会学生们做对几道地理考题而言,这件事儿显然更难。为什么?因为帮别人开眼这件事儿,从来都不简单。首先要求自己必须要开过眼界,经过风雨,看得透世事人心。其次,还需要找到合适有效的传播方式方法,不然就很容易演变成教条。
如果是按照非常标准的普通教师人生走向,很可能是大学毕业后就直接考进了教师体制,继而可能一辈子都在同一岗位上耕耘。能够一生做好一件事儿,这固然令人钦佩。但是如果真的从教书育人这件事儿的最终目的来看,这样显然还远远不够。
那么为什么每个学生有那么多门课程和对应的老师,帮助学生开眼界这件事儿,相比语文、数学、美术、体育等科目的老师,更适合地理老师来做呢?
原因其实也很好理解,因为地理的本质,就是一门空间学科。我们所谓的开眼界,就是说人不要只看到目力所能及的空间,而应该能够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未知空间。地理课,显然最适合做这件事儿。
从我个人的经验而言,开眼界比任何地理试题都更有价值。但是生而为人,我们首先要适应好现行的游戏规则,所以我依旧认同要适应好现行教育体制与高考制度,把各项课程的成绩都提上去的学校教育大方向。
在那之外,如果地理老师能够在日常的课堂之上,帮助学生们对未知的那个大世界产生好奇,产生兴趣,产生动力,那便是帮他们未来的人生,种下了一枚希望的种子。不要小瞧这枚种子的力量,其往往如星星之火,足可以燎原。
我们对地理的重视度,还远远不够
地理是一门副科,无论是高考制度变更前,还是更新后,这一点始终都是没有改变的。
而事实上,如果仅仅是从自然地理学的角度来看,上文中我们已经讲到过,对于普通人而言,它的实用性的确比较有限。
尤其是对于出身一般家庭的年轻人而言,学好数理化,毕业后能够进入新兴行业,成为凭借某项过硬技术安身立命的工程师,这的确是最稳妥和最可行的一条路。
但是如果充分结合人文地理学,这种情况就会有所改变。尤其是近些年来热度与日俱增的人文地理学的分支经济地理学。
官方概念上,经济地理学是以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为中心内容的一门学科,它是人文地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空间组合类型和发展过程等内容。 以生产为主体的人类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整个过程,是由物质流、商品流、人口流和信息流把乡村和城镇居民点、交通运输站点、商业服务设施以及金融等经济中心连结在一起而组成的一个经济活动系统。这一系列经济活动都是在具体的地域内进行的,因此,以地域为单元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活动的系统和它的发展过程,成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特殊领域。
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过去各行各业轻松可以赚到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举例来说,过去随便建楼盘、建商场就能大赚特赚的房地产商,现在开始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地产研究院,甚至高薪邀请经济学家为自己未来阶段如何择地做军师。
过去随随便便开家门店就能顾客盈门的零售行业,现在越来越看重开店的城市和地段选择。类似的行业和企业还有很多,只要你足够用心去思考的话。
再比如说在普通人身上的应用。以高考为例,高考成绩不错,充分利用好经济地理学和城市地理学,可以帮助你做好志愿的填报,锦上添花。
那如果高考成绩不理想,能够选择的院校和专业也很普通的话。那么在将来毕业时,就应该主动避开已经处于精英化阶段的城市和城市群,选择尚处于平民化阶段的城市和城市群。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大家发现我曾比较集中性地向大家介绍我在翻阅一些从清朝末年到改革开放之间的历史和文学资料。原因在于,中国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乃至信息时代的高速变迁,造成中国的经济地理学发展之路非常特殊,放眼全世界,可参考的案例并不多。
发展阶段、制度环境、文化传统、意识形态,这些因素统统综合地影响了过去百年中国整体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而综合影响了无数各地不同百姓的命运。
特区的位置,高新区的位置,机场的位置,火车站的位置,地铁的位置,学校的位置,医院的位置……以上所有事物的位置选择,都会影响区域经济地理的走向。
而我们每个人的命运,自然也在其中。所以,你说地理到底重不重要?我们当下对其的重视度,又足不足够呢?
2018全年:省份排名 丨 城市排名 丨 华东篇 丨 华中篇 丨 华北篇 丨 西南篇 丨 广东篇 丨 江苏篇 丨 浙江篇 丨 山东篇 丨 河南篇 丨 四川篇 丨 湖北篇 丨 湖南篇 丨 河北篇 丨 福建篇 丨 安徽篇 丨 辽宁篇 丨 陕西篇 丨 江西篇 丨 云南篇 丨 内蒙篇 丨 山西篇 丨 贵州篇 丨 新疆篇 丨 甘肃篇 丨 海南篇 丨 宁夏篇 丨 西藏篇
新一线城市圈:济南都市圈 丨 青岛都市圈 丨 徐州都市圈 丨 沈阳都市圈 丨 合肥都市圈 丨 郑州都市圈 丨 成都都市圈 丨 武汉都市圈 丨 杭州都市圈 丨 南京都市圈
城市:50城土地出让金 丨 50城租金收入比 丨 中国烟草地图 丨 一季度31省市GDP 丨 开车堵,如厕难 丨 各省市政设施 丨 地区科研经费 丨 中国公共交通资源 丨 各省公园数量 丨 各省图书馆数量 丨 31省大学人口排名 丨 五一旅游数据 丨 一季度50城租金收益 丨 头部省份GDP增长趋势 丨 各省水资源排行 丨 35城青和力排行 丨 一季度收入数据 丨 一季度消费大数据 丨 最值得从事行业 丨 一季度23省GDP
人文:罪案片石家庄 丨 破冰行动 丨 白鹿原 丨 低调的宝藏城市 丨 渤海湾跨海通道 丨 城中村拆迁往事 丨 区域阅读大数据 丨 燕大南迁往事 丨历史文化名城 丨 “妖都”广州 丨 城市建筑设计 丨 离结比 丨 城市选择 丨 动漫中的重庆 丨 水浒故里菏泽 丨 日本穷忙族 丨 苍穹之下 丨 封狼居胥 丨 晋冀鲁豫 丨 择城法则 丨 八次北人南迁 丨 东北企业家 丨 又没有山西 丨 这几班公交车 丨 城市书店数量 丨 文创第三城 丨 中国景区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