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看台2022 | 吕珠满话渡仔溪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话说渡仔溪
·吕珠满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一轮夕阳的余晖给波光粼粼的渡仔溪染上闪烁不定的光芒,把半个天空都织成发光的锦缎。渡仔溪桥畔摆设着两个圆形的风车,虽然没有转动,大小却适中,相互映衬,皆倒映进清澈的溪水里,成为一道凝固的风景。溪岸上那曲里拐弯的甬道,毅然把一块块草坪和一座座稻草覆顶的凉亭,连缀成一个小巧别致的公园。半绿半黄的草坪中央,种植有挺拔的树木,树梢末端长着一蓬蓬绿叶,在微风中摇曳出生机。
昔日,海丰县附城鹿境乡是一个四面环水之孤岛,北面有丽江奔腾,南面有黄江流淌,宛如两条飘逸的白带缭绕其中。每当村民徒步出门,必须依靠舟楫才能成行。从鹿境新东村渡口搭船过去,南面便是陶河镇的地域。鹿境西北面,有丽江欢呼着扑入南海的怀抱。至此,宽阔的丽江上,波浪翻滚,浩浩荡荡,形成海城往返汕尾必经的的三角渡口,是村民去汕尾,往海城的通道。如果溯着丽江往东面,乍是后畔渡口,距离不远出现渡仔溪渡口。这两个渡口,恰恰是鹿境村民徒步前往海丰县城的便捷途径。1963年,丽江渡仔溪首次架设木桥,结束了鹿境村民坐渡船过溪的尴尬历史。年复一年,冬去春来。2004年正月初十,鹿境海外宗亲踊跃捐资一百多万元,把残旧的渡仔桥,修建成水泥钢筋的桥梁,实现了路通财通的夙愿。
大革命时期,鹿境是十三个最早建立农会的乡村之一。1927年,海丰农民举行三次武装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新山农会中队的队员积极反应,摩拳擦掌,手拿长矛刀叉,斗气高昂,搭船摇过渡仔溪,挺进海丰县城,创建了海陆丰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当时,新山村义平社,曾经是村里农会旧址,是鹿境征粮存放的仓库。那些征缴上来的粮食,一袋袋,一担担,堆积如山。鹿境村民们热情高涨,肩挑粮食,前往渡仔溪渡口上船,或者在新山村西边的渡口,把粮食装上货船,桅樯竖起,扬帆出发,顺着黄江,绕到丽江的渡仔溪,源源不竭地运输往革命根据地,支援黄羌、朝面山和激石溪等地的工农红军,支援正义的战争。
曾几何时, 在海丰大地上有两条主要的河流潺潺流淌着,即东溪和西溪。东溪和西溪从来没有连接,更没有千帆经过的繁荣景象。宋端宗时(1276年),宋军兵败如山倒,船只航行到东溪之后,已经无路可逃了。绝处逢生,宋军不得不挖出一条宋溪,把东溪与西溪连接起来,让宋军的船队畅通无阻,能够到达丽江的三角渡口,经长沙湾进入一望无际的南海,逃之夭夭。从此,船只可以从西溪启程,迎着东升的旭日,劈波斩浪,进入宋溪流域,而后在海丰县东面的东溪前行,经碣石湾入浩瀚大海。无论大革命时期,还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鹿境新山村水上通道应运而生,把那些从香港采购的稀缺药品,漂洋过海,经过丽江的渡仔溪,辗转运输往朝面山以及激石溪等革命根据地,治疗农军战士的伤病;亦可以辗转到河源等地,千里迢迢,把药品运往江西苏区,支援革命。
渡仔溪见证了风雨沧桑的历史,也见证了浮水莲疯狂生长,肆意霸占河道,阻塞水流的畅通,原本小鱼小虾活泼乱跳的情景一去不复返了。浮水莲摇身一变,以满河的碧绿,间或摇曳着一朵朵紫色花朵,迷惑人们的视野,掩饰其水质变差的生态灾难。渡仔溪两岸是崎岖不平的泥土路,只是方便耕种的农民往来。如今,在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引下,在美丽乡村建设热潮下,渡仔溪焕然一新,挨挨挤挤的木板拼成溪畔的栈道,栈道旁边装饰着木柱栏杆,五步一根,随着溪岸的凹凸而量身度造,间或配以凉亭树木,形成一个小桥流水的景观。忽然,渡仔溪的浅滩上,惊悚起一只白鹭,展开双翅,在波光粼粼的溪面上徐徐飞翔,消失在浮光跃金的夕阳里。抬眼处,三两台推土机隆隆地轰鸣着,从海河路渡仔溪桥畔伊始,沿着碧绿的田园,顺着丽江堤岸蠢蠢蠕动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栈道会像巨龙腾飞一样,延伸到海汕公路西闸路段,从而拓宽海丰县城的怀抱,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形成一个供人们休闲赏玩的好地方。
夕阳无限好,我们凝望着渡仔溪荡起一层层涟漪,受了残阳的返照,一时光辉起来。蓦然回首,渡仔溪桥畔一块刻着“醉美鹿境”的石牌,我们感觉到似曾相识。于是,在记忆的脑海里寻寻觅觅,原来,此块石碑安置在海汕公路鹿境新南路口,也许嫌弃其不够高端上档次,它便悄然无声,跑到渡仔溪桥旁边,恰到好处地成就了另一番靓丽的景观。
你可能会读
痛风一个小方子,一天见效,太棒了
一个塑料瓶搞定膝盖疼痛!赶紧给爸妈看看吧!
文学看台1018 | 文化之旅154:情缘乐向剑门行【张伟红陈辚李雪君龙晓初王万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