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抢跑”到“抢购”,是什么让疫苗竞赛变了味儿?【外媒深一度】

8月18日,《光明日报》披露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根据中国国药集团董事长的采访内容,国药新冠疫苗预计今年12月底上市,且单只预计价格只有几百元。
疫苗一直被认为是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杀手锏”。国际各界都不遗余力,希望能获得这个制胜武器。

“竞赛”:加速再加速

8月11日,俄罗斯卫生部注册了全球首款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疫苗,该疫苗被命名为“卫星五号”(Sputnik-V),由“加马列亚”流行病学和微生物学国家研究中心与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共同研发。

△ 8月6日,在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加马列亚”流行病与微生物学国家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展示新冠疫苗。(发 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供图)

在俄罗斯看来,这标志着自己已经获得了这场全球疫苗竞赛的“最后胜利”。

△ 有意思的是,在8月13日,根据CNN的消息,俄罗斯“善意”并“主动”地要求向美国提供疫苗方面的帮助,但美国却拒绝了。

《纽约时报》说,这或将激发美国当局的“胜负欲”,或要求本国疫苗加速再加速。

根据BBC、CNBC、南华早报等多家媒体的消息,今年5月份美国总统特朗普承诺,美国的新冠疫苗将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成功面世。而到了8月份,特朗普则表示,11月大选前,疫苗就能面市。

这说明美国急了。

但疫苗竞赛的参赛者可不止俄美,着急“出圈”的还有印度。

△ 8月15日,印度总理莫迪出席在新德里红堡举行的印度独立74周年纪念仪式,并发表讲话。(图片来源:法新社)

根据《印度斯坦报》8月15日的消息,印度总理莫迪在当天的独立日致辞中透露,印度本土的新冠肺炎疫苗将很快问世,目前已有3款疫苗处于不同的测试阶段。
得益于庞大的生产线,印度可以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疫苗生产国及仿制药生产国。
根据《纽约时报》8月1日的文章《印度富豪下大注领跑新冠疫苗竞赛》,国际上不少疫苗研发机构都开始与印度寻求合作,比如英国的牛津大学等。
印度血清研究所更是在今年5月初就已经从牛津大学处收集到了新冠疫苗的细胞材料。

而英国、法国等有研发资历的国家也都投入了足量的财力人力在赛场上进行角逐。甚至有机构已经开始“探讨”疫苗的成本和定价问题。

△《经济学人》在官方推特上表示,如果牛津大学的疫苗被证实对新冠肺炎有效,那么英国阿斯利康制药公司将把每剂疫苗的成本控制在一杯咖啡的价钱。

相关国家和机构在疫苗的争夺与造势上比拼,那网友们又是怎么看待疫苗竞赛的呢?

我不清楚疫苗最终会从哪里产生,但很欣慰有疫苗,哪怕仅仅是一个测试。疫苗可以拯救众多生命,这总比什么都没有要好吧。尽管我的朋友说(“第一支”)疫苗出自俄罗斯,但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

......(前苏联)第一颗发送到太空的卫星叫斯普特尼克(SPUTNIK),所以他们才会给这个疫苗起了同样的名字。这象征着(疫苗)也是俄罗斯第一个研发出的。但更大的问题是,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何呢?

由此可见,相比较最终哪个国家会在疫苗竞赛中胜出,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才是人们更加关注的问题。

“变味”:当疫苗遇上政治

CNN8月13日制作的疫苗研发制作流程的图解称,一般来讲,疫苗在临床前阶段后还需要经过少数人-百人-千人三个测试阶段,疫苗的生产也主要有六个步骤。

CNN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家卫生研究院制作了近些年来在国际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公共卫生事件疫苗测试速度的统计图。
图片显示,H1N1、埃博拉、SARS及寨卡病毒疫苗分别在疫情爆发的89、164、323、454天后才进入人体测试阶段。但新冠肺炎疫苗进入人体测试阶段中间只隔了67天,可以说是闪电速度了。

时间如此之短,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民众对注射疫苗变得非常谨慎的原因。CNN最新民调显示,如果可能,只有66%的美国民众愿意去接种新冠疫苗。

联合国发言人贾萨雷维奇就俄罗斯疫苗进行表态时认为,尽管需要继续投资于加速研发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和疫苗,以帮助减少病毒传播,但是加快进展不能、也不意味着在安全上做出妥协。加速疫苗的研发应包括确保测试、制造和物流框架到位。

简言之,再要求速度也不能跳过应有的步骤“抢跑”,要确保程序步步到位。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全球卫生高级研究员迈克尔·海德博士评论说:“现在就来测试疫苗是否有效,还为时过早。”

同样的话,多名医学专家在今年早些时候也对美国说过。

今年五月,美国当局发起了一项名为“曲速行动”(Operation Warp Speed)的计划,旨在提高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发速度,甚至为此投入了数亿美元的资金。

如果只是用资金来充当研发工作的后盾,倒也无可厚非,但当时根据德国之声的爆料,美国一些政客为了压缩研发时间,甚至提议招募健康的志愿者,先为其注射病毒,再给其注射疫苗,以此来验证疫苗的有效性。

这种“人体实验”显然不仅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风险,还会引发道德谴责。

疫苗竞赛本身并没有错,因为早一些开发出安全有效的疫苗意味着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拯救更多的生命。

但如果疫苗的研制已经越过了造福人类的本意,反被掺杂了更多“利益”的纠纷与“权力”的博弈,那就“变味”了。

《日本时报》8月13日的一篇文章就表达了这样的担忧。

△ 文章指出,俄罗斯宣布疫苗研发成功,还将其命名为“卫星5号”,这样的做法就像强调这场疫苗竞赛像太空竞赛一样,对“第一名”的争夺是关乎国际地位及科学地位的——第一个开发出能战胜新冠病毒的国家将会赢得随之而来的显赫的国际地位。
另外,美国当局没有妥善处理好新冠病毒的大流行,这使特朗普的政治命运陷入了严重的未知之中,因此美国也寄希望于积极推动疫苗研发而获得声誉。
美国一些政客一直将疫苗视为重振陷入困境的经济,甚至是超越全球范围内竞争对手的重要途径。
2020年早些时候,美国司法部主管国家安全事务的助理检察长约翰·德默斯就曾挑明,最先研究出疫苗的国家将会成为“地缘政治意义上的成功者”,从而在世界舞台上获得影响力。
从科学与疫苗安全的角度来看,包括俄罗斯等国在内的疫苗研发流程备受质疑。但同时,《日本时报》在文中还隐隐表达了另一种担忧——国家之间的对抗,是否会使那些切实可靠的疫苗遭到排斥?

这种顾虑也并非凭空想象。

△ BBC7月16日消息称,“英、美、加指控俄罗斯间谍欲窃取新冠病毒疫苗研究资料”。在BBC6月8日关于疫苗的报道中,中国也未能躲过被泼“盗窃”的脏水——还被甩上“拖西方疫苗研发速度后腿”的锅。
这种指责的行为,透露出国家间排斥与对抗的情绪。
可公众对于疫苗迫在眉睫的需求又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在此次俄罗斯宣布成功研发出疫苗后,有美国民众坦言,他们愿意欢迎来自俄罗斯的疫苗——只要它能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批准。

但能不能通过批准,仍有疑问。

“哄抢”:me first?

事实上,疫苗“首发战”还没结束,疫苗“抢购战”的帷幕就已经拉开。

7月22日,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和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证实,如果临床试验证明两家药企共同研发的新冠疫苗安全有效,美国政府将支付19.5亿美元购买1亿剂疫苗,供5000万人接种。

△ 7月31日,路透社报道,美国与英国、法国两家大型医药企业达成协议,将由这两家企业向美国供应多至1亿剂正在临床试验中的新冠疫苗。
这两家欧洲企业分别是法国药企赛诺菲和英国药企葛兰素史克。根据协议,美国政府将向两家企业支付多至21亿美元采购足够5000万人接种的疫苗,还保留另外5000万剂疫苗的购买特权。
又根据路透社消息,8月11日美国白宫及药企莫德纳公布,双方已达成协议,将以约15亿美元的总价订购1亿剂疫苗。当天,特朗普在白宫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政府已经购买了所有疫苗。”
根据美国“曲速行动”官方的说法,“只有在满足了美国的一切需求后,接下来才会轮到别的国家。”

香港大公网8月13日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当日,美国方面已经豪掷90多亿美元订购了至少8亿剂疫苗(美国总人口3.28亿)。

△ 位于美国马里兰州盖瑟斯堡的诺瓦瓦克斯疫苗研发实验室,工作人员展示一种正在开发中的新冠疫苗。(图片来源:法新社)

另外,8月14日,英国政府疫苗工作组负责人凯特·宾汉向天空新闻表示,英国政府与美国知名强生公司和美国生物技术公司诺瓦瓦克斯医药公司签署了两份新冠疫苗供应协议,订购了共计9000万剂新冠疫苗。
此前,英国商务、能源、工业战略大臣阿洛克·夏尔马曾表示,如果疫苗开发成功,英国将率先获得疫苗。而阿斯利康制药公司也同意9月份先向英国提供3000万剂疫苗,后续总计1亿剂(英国总人口6665万)。
《日本经济新闻》则披露,日本厚生劳动省正在努力从药企购买新冠疫苗。

瞧,疫苗抢购战似乎成了一场有钱国家势在必行的行动。这背后的目的不言而喻。

△ 美国CNBC 8月1日发布了一篇题为《谁能最先获得新冠疫苗?远比你想的更复杂》的文章,其中纽约大学兰贡医学中心生物伦理学教授亚瑟·卡普兰认为,有些国家会有充足的疫苗,而另一些国家则根本无从获得疫苗,所以一些国家可能会利用其对疫苗的影响力来讨价还价或进行贸易谈判,甚至疫苗黑市还会由此兴起。
别管够不够,先“抢”了再说,“me first”(自我优先)一直是一些国家的行事风格。
尽管囤积新冠疫苗在商业发展上是一种可行行为,但根据CNBC的报道,多名专家警告,这种“疫苗民族主义”可能会使新冠疫苗变成一场军备竞赛,并对公众健康及经济造成空前严重的伤害。
倘若出现了这种情况,那真会是全人类的不幸。
牛津大学全球化与发展研究教授伊恩·高丁表示,“(市场)有些竞争是健康的,因为人们不希望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但这不应该是‘财大气粗’的国家有能力保护其公民,而在贫穷国家,人们却只能坐以待毙。”

在全球命运紧密相连的时代背景下,《今日美国》指出,“在所有人安全之前没有人是安全的,疫苗民族主义将会严重威胁全球为抗击新冠肺炎所做出的努力。”

全球近80亿人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就完成疫苗的接种,呼吁采取公平公正的程序来确定疫苗的分配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显得尤为必要。

△ 在8月13日的世卫组织记者会上,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呼吁各国支持“获得抗击新冠肺炎工具加速器”的国际合作倡议。他说,目前已有代表全球70%人口的国家签署或表达了加入“加速器”框架下“新冠疫苗全球获得机制”的意愿。
在5月18日的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开幕式上,中国承诺“中国新冠疫苗将成为全球公共产品”。今年7月份,中国还向拉丁美洲各国提供了10亿美元的贷款,用以支持这些目前疫情严重的地区购买疫苗。
中国一直相信只有尊重生命、尊重科学,积极寻求全球合作与信息共享才是唯一走出疫情迷雾的道路,也一直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下不断对此做出努力。
但相较于个体努力,团结的力量才会创造奇迹。而在变了味的疫苗竞赛的乱局之下,何时才能迎来全球抗疫的最终胜利?
- END -
撰文 / 文思

编辑 / 张晶

图片 / 网络

美编 / 曦嘉

确诊超全球1/4,死亡率最高,这个“隐秘的角落”不容忽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