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女杰——窦漪房
《美人心计》林心如饰窦漪房
西汉文帝窦皇后的芳名正史无载,西晋历史学家皇甫谧为其杜撰名为漪房。
一、无名之辈
窦漪房的父母为了躲避秦末战乱,和族人隐居于清河观津。漪房十岁那年,其父在一次垂钓中坠河。漪房母亲承受不了这么沉重的打击,也去世了。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漪房在哥哥的带领下到县城应选,她被选中为宫女。
在没有亲人关爱的深宫中,她学会了谦卑和恭顺。
不觉间,漪房已经到了嫁人的年龄。吕太后为了拉拢诸侯王,给诸王每人送了五名宫女。漪房也在中选之列。她拿出所有的积蓄,恳求负责分派的宦官帮忙,希望自己能去离家近的赵国。或许是因为漪房拿出的钱财太少,这位满口答应的宦官却把这件事情给忘了,把她分配去了代国。分配方案已经经过了吕太后的认可,不可能反悔,漪房被迫踏上了去代国的路。
对外朝一无所知的漪房不可能知道,如果她当时真的去了赵国,那么她会和张嫣一样,早早就成了寡妇。赵国对刘邦的儿子们来说简直就是坟墓,先后有三个皇子在赵王的位置上去世。而她怀着满腹怨恨前往的代国却是她幸运的开始,那个时时受到匈奴威胁又贫弱落后的地方有一位仁厚而多才的王子在静静等待着她这个灰姑娘。
二、平步青云
窦漪房作为吕太后亲赐的姬妾,一到代国自然就是代王的妃子。她第一次见到代王的时候,刘恒只有十二岁,正是青春懵懂的年龄,漪房的美丽和成熟很快就引起了代王的注意,初恋很自然就在这对少男少女之间发生了。
公元前189年,十七岁的漪房为十四岁的刘恒生下了女儿刘嫖。一年后,她又生下了刘恒的长子刘启。两年后,又生下次子刘武。漪房在代国度过了一段非常幸福的时光。
公元前180年,随着无冕女皇吕后的驾崩,一个时代悄然而去。当大汉的使臣来到代国,刘恒一改谦退的态度,带着家眷前往长安。
上天似乎急不可耐地想将皇后之位送给窦漪房。就在这次政变前后,代王的王后及其四个儿子都先后去世。文帝于是册立长子刘启为太子。薄太后在立后问题上明确表态:“诸侯皆同姓,立太子母为皇后。”以孝闻名的刘恒谨遵母命,在同年三月册立漪房为皇后。
但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当漪房的人生圆满得近乎童话,她的命运突然急转直下。从此童话轰然泯灭,她是沉沦还是重新崛起完全取决于她的一念之间。
三、凤凰涅槃
当漪房正沉浸在和哥哥弟弟重聚的喜悦之中,一场大病差点儿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她顽强地存活了下来,然而,她的眼睛已经看不见了。当时的漪房年仅29岁,在余下的漫长人生岁月中,她将与黑暗为伴。一代明君汉文帝没能守住爱的承诺,渐渐远离了椒房殿。慎夫人和尹姬先后成为文帝的新欢。一切都来得那么美妙,但美妙又显得如此匆匆。
或许她就这么堕落了,自怨自艾地勉强度日,然而她知道,如果她就此倒了下去,她的儿女们将无依无靠,刚刚显贵起来的窦氏家族将随时面对灭门之灾。此刻,漪房对吕后当年失宠时的艰难可谓深有感触。
在迷茫和极度空虚中,漪房逐渐接受了当时非常盛行的黄老思想,在老子“清静无为”的教诲中,逐渐发现了一个极度宁静和祥和的世界,她的心灵和情感终于找到了新的寄托。
对窦漪房来说,黄老就是不断鞭策和激励她的精神动力,是当她早晨醒来再也看不到椒房殿美丽的日出和自己可爱的孩子们而深感绝望时的唯一支柱。她挺过了那段最黑暗的日子,从而成为了最强大和不可击败的人。
四、力保后位
漪房当了二十二年的皇后。她从公元前177年就失去了帝王的欢心,但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稳稳地坐在皇后的宝座上。她是用自己的智慧保住了皇后之位。
(一)太后肯定
在以孝治国的皇权时代,太后的地位非常崇高,而薄太后作为和文帝相依为命多年的女人,对皇帝的影响力尤其巨大。简朴低调的漪房早年就很受薄太后的赞许,是太后钦点的皇后,又顺从于太后将侄孙女嫁给太子的决定,满足了太后巩固薄氏外戚势力的愿望。薄太后尽管自己谨慎持重,但在对待族人上还是有私心的。她一当上太后,就立即封弟弟为侯,开后族封侯的先例。太子妃来自薄氏家族即意味着薄氏和窦氏两大家族的联合。于是,漪房的皇后宝座拥有了太后和薄氏家族强有力的支持,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太子刘启尽管和妻子感情淡薄,但却一直以礼相待,小薄氏居太子正妃之位十几年。
(二)教子有方
在母以子贵的年代,窦漪房的后位和儿子有着紧密的关系她生有长子,拥有了当皇后最大的资本,但前朝吕后尽管手握三位皇子,其中有两位还是最年长的,但依然受到戚夫人强有力的挑战,究其原因还是太子太弱。一方面是幸运,太子刘启天份极高,另一方面是窦漪房悉心培养,太子贤明天下人称颂。不仅如此,漪房次子刘武和女儿刘嫖都聪慧过人。在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中,梁王刘武立下大功。正是由于梁军的顽强抵抗,才牵制住了叛军,为朝廷部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战后,刘武和太尉周亚夫平分了平叛功劳,而漪房的女儿馆陶长公主,更是巾帼不让须眉,一手将名不见经传的刘彻推上了皇帝宝座,成就了汉武帝一代雄主的霸业。
(三)驾驭嫔妃
文帝最宠爱的妃子是邯郸慎夫人。慎夫人很可能是黄老学派代表人物慎到的后人。慎到是将法家思想引入道家的关键人物。他主张“守法无为”,就是在遵守国家法律的基础上无为而治。慎夫人深受家学影响,和文帝在思想上很有共鸣感。于是文帝对慎夫人很是尊崇,甚至允许其和皇后同席而坐。在古代,等级划分是非常明确的。皇后和妃子犹如皇帝和臣下,怎么可以平起平坐?备受宠爱的慎夫人得意之余也不客气地坐了下来。窦后默然,当时并没有当面给皇帝难堪。但是不久之后,在一次有朝臣参加的宴游中,文帝再次让慎夫人和皇后同坐,负责礼仪的官员出面劝诫,请慎夫人离席。慎夫人尴尬地站了起来。事后,大臣袁盎向文帝进言,他提醒文帝,如果真的宠爱慎夫人,就不要害了她,当初戚夫人就是对吕后多有不敬之举,才会招来杀身之祸。文帝知道这是皇后在委婉地劝说自己,于是也就不再做出违背尊卑秩序的事情了。文帝的自律行为也约束了宠妃们,让她们不敢有任何的非份之想,加上慎夫人和继她之后受到文帝宠爱、同样出身道家宗师后人的尹姬都是聪明女子,且都没有生育儿子,于是后宫一直就非常和睦。
(四)约束外戚
对待外戚,窦后态度十分明确。她的弟弟窦少君聪明贤能,在朝中威望很高,文帝想让他当丞相,这是巩固窦氏外戚势力的绝佳机会,然而窦后却坚决拒绝了。她认为,可以给外戚富贵的生活,但不可以给他们太多的权力,让他们居高位首先对国家没有好处,其次也是将他们推向危险的境地,前朝吕氏灭门的教训必须要谨记。窦后的这一行为给以后历朝的贤后们树立了标杆,在以后的王朝中,有很多的皇后都效法窦后,努力限制外戚干预朝政。窦少君虽然没能当上丞相,但却经常为文帝出谋划策,积极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窦氏姐弟的行为获得了满朝文武的赞誉,为窦漪房在景帝朝和武帝朝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打好了群众基础。
《卫子夫》陈莉莎饰窦漪房
五、文景之治
在西汉文帝统治中国的二十三年里,他不断减免赋税,推动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他本人简朴宽厚,积极引导整个社会崇尚节俭和温和。而窦后为文帝解除了后顾之忧,和善地管理着后宫,积极学习黄老思想,在精神上给予丈夫以支持。作为除薄太后之外文帝一生中遇到的最重要的女人,窦后几十年如一日地陪伴着文帝,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而当时慎夫人和尹姬已然离世,而文帝的子女中也只剩下了窦后所生的刘启、刘武和刘嫖。文帝紧紧捏着漪房的手,将自己的母亲、子女和大汉的天下都交给了。此刻的窦漪房早已没有年轻时的多愁善感和敏感脆弱,虽然她无法看见,但却可以用心去体会、用耳朵去聆听、用嘴巴去表达,她没有哭,而是努力地安慰着满心忧虑的文帝和已经绝望至极的薄太后。
窦漪房并没有像吕后那样临朝听政,而是在背后帮衬着皇帝。较之吕后,她幸运得多,因为她的儿子是个治国之才。景帝完全继承了父亲的施政方针,而且在父亲的基础上进一步宽厚和简朴。这其中必然有太后的推动和提点。特别是在七国之乱爆发的时候,当景帝愁眉不展,深叹朝中无人可用的时候,窦太后一改打压外戚的做法,举荐了曾当面顶撞她的侄儿窦婴。窦婴不负众望,和梁王刘武、太尉周亚夫一起一举平定了叛乱,保卫了大汉的江山。另外,在太后的倡导下,景帝对待后宫嫔妃和子女们都非常和善。事实上,景帝最后会选择刘彻继承皇位,正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嫔妃和子女们。整个后宫其乐融融,为窦太后的晚年生活增添了许多欢乐。
《大汉武帝》归亚蕾饰窦漪房
六、力挽狂澜
到武帝即位的时候,大汉经过高祖、吕后、文帝、景帝的励精图治,已然富裕而强盛。一股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气息逐渐弥漫开来。窦太皇太后亲自出马,力劝武帝戒骄戒躁,但年轻的皇帝就是听不进去,刚刚即位就任用了儒家学派的大臣担任丞相和太尉,大有立马改变统治思想的意向。这是很大的政治变革,国家根本就不可能马上适应这么大的变化。很多皇亲国戚都到太皇太后面前述说武帝的过失。太皇太后感到形势不妙。武帝刚刚即位,政权还很不稳固,如此搞法,必当后患无穷。于是她从幕后走到了前台,直接罢免了武帝任用的朝臣,换上自己信任的大臣,果断地制止了武帝过激的行为,国家又重新走向了正轨。
在余下的六年里,窦太皇太后给武帝挑选了很多贤明的人与之相伴,要武帝好好学习,并将自己的统治之术一一传授给他,并不厌其烦地告诫武帝,不可过于使用民力,以免重蹈秦朝的覆辙。遗憾的是,武帝后期穷兵黩武、好大喜功,耗尽了几代帝王辛苦攒下的基业。武帝晚年“轮台悔过”,重新实行祖辈的休养生息政策,深悔自己辜负祖母当年的教诲深恩。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武帝的贤后卫子夫也是在太皇太后的默许下入宫的,尽管这让太皇太后的外孙女失宠,太皇太后对子夫一直没有任何的苛刻之举。
公元前135年,窦漪房在长乐宫安详地驾崩了,这只坚强的凤凰毕生都在为大汉的强盛而努力。她崇尚黄老,也得益于此。由于专心于个人内在的修为,她成为汉朝最长寿的皇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