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医案的章次公血证辨治规律研究

基于医案的章次公血证辨治规律研究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苏苑苑

1研究目的本研究以章次公先生治疗血证相关医案为研究资料,总结、分析章次公先生用药规律及辨治思路,反映其学术思想,并从血证认识源流层面探讨历代先贤对于章次公先生治疗血证的影响,从而为提高中医药治疗血证的临床疗效提供借鉴,并对名医经验传承提供新思路。2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运用数据挖掘方法与悟道参术方法对于章次公先生治疗血证用药规律及辨治思路进行梳理。数据挖掘方法主要包含频次统计及关联规则两种方法。频次统计主要是对章次公先生治疗血证相关症状,治疗血证常用中药、常用中药性味归经、常用中成药进行统计;关联规则即进行对药关联(两味中药相关)、组药关联(三味中药相关)、症药关联(症状与药物相关),且将关联结果运用Cyt oscape3.6.0软件进行可视化展示。悟道参术方法主要用于典型医案分析及章次公先生辨治血证源流探析两方面。典型医案分析则是基于章次公先生治疗血证医案,选取就诊次数不低于两次且疗效为好转或治愈的医案及两则失治误治的医案进行理法方药分析;源流探析则以《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临证指南医案》《血证论》《丁甘仁临证医集》为底本,通过历代医家辨治血证理法方药等方面对章次公先生辨治血证产生的影响进行悟道参术。

3研究结果(1)章次公先生治疗血证相关症状的频次依次为月经淋漓不断、便血、咯血、痰中夹血、鼻衄、经血如崩、吐血、尿血、齿衄、舌衄、紫癜;

治疗血证常用中药频次依次为阿胶、仙鹤草、熟地黄、墨旱莲、生地黄、五味子、桑白皮、白芍、麦冬等;常用中药四气频次依次为寒、平、温、微寒、微温、凉、大热;常用中药五味频次依次为甘、苦、辛、涩、酸、咸、淡、微苦、微甘、微辛;常用中药归经频次依次为肝、肾、肺、心、脾、胃、大肠、胆、膀胱、小肠、心包经;

常用中成药频次依次为震灵丹、黛蛤散、两仪膏、十灰丸、千金驻车丸、夏枯草膏、失笑散、威喜丸等。

(2)章次公先生治疗血证对药关联按支持度排序依次为熟地黄—阿胶、仙鹤草—阿胶、五味子—阿胶、熟地黄—仙鹤草、墨旱莲—阿胶等;组药关联按支持度排序依次为仙鹤草,熟地黄—阿胶、熟地黄,五味子—阿胶、仙鹤草,墨旱莲—阿胶等;症药关联按支持度排序依次为月经淋漓不断—阿胶、月经淋漓不断—熟地黄、月经淋漓不断—仙鹤草、月经淋漓不断—瞿麦等。

(3)典型医案中齿衄医案一则,辨证为热病后伤阴齿衄;咯血医案两则,辨证为阴虚肺燥咯血、瘀热咯血;吐血医案一则,辨病为胃溃疡吐血;尿血医案一则,辨证为脾肾气虚尿血;便血医案两则,辨证为脾不统血便血、湿热内盛便血;崩漏医案两则,辨证为血瘀崩漏、阳虚崩漏;误诊误治医案分别表现为尿血去附子、当归后方见效与使用温性药后咯血不止。

(4)源流探析方面,章次公先生基于《黄帝内经》,在血证病因上重视情志,病机方面则不离虚与热,另外还强调嗜酒对于血证的影响;基于《金匮要略》,章次公先生多借鉴其方药以论治血证,如施以黄土汤、白头翁汤治疗便血;依据《临证指南医案》,章次公先生根据卫气营血辨治思路辨治血证;章次公先生遵循《血证论》中止血、消瘀、宁血、补虚四法并且将四法灵活变通施治;在丁甘仁先生的教导下,章次公先生遵循经时并用的治疗方药,并将中西汇通的思想在其血证医案当中得以充分体现。

4研究结论(1)章次公先生治疗血证多立足虚实辨证,虚以气血阴阳亏虚为主,实为热邪炽盛,同时不离瘀血,故临床上多以补虚清热、活血止血为主。(2)章次公先生治疗血证重视阿胶、仙鹤草、熟地黄以滋阴养血、益气止血;常用中药多寒温并用,以寒为主;常用中药多味甘、苦;常用中药归经以肝、肾为主,兼顾心、肺、脾、胃。

(3)章次公先生治疗血证重视对药,以阿胶、仙鹤草、熟地黄为核心,以滋阴止血为主,兼顾益气、补血、助阳、滋阴、清热、活血。如滋阴止血对药:阿胶—藕节,阿胶—小蓟,墨早莲—仙鹤草,生地黄—仙鹤草;气血同调止血对药:黄芪—熟地黄,仙鹤草—熟地黄;阴阳通调对药:杜仲—熟地黄,续断—熟地黄;滋阴对药:墨旱莲—女贞子;清热对药:桑白皮—知母;活血对药:瞿麦—益母草,川芎—瞿麦。

(4)章次公先生治疗不同部位出血时,以补肺阿胶汤治疗咯血;以胃溃疡出血经验方治疗吐血;以黄土汤、白头翁汤治疗便血;以自拟方益母瞿芎汤治疗月经淋漓不断;以经验方固崩救脱方治疗经血如崩。

(5)章次公先生重视分阶段治疗,尤强调顾护脾胃以善后。

(6)章次公先生治疗血证时仍重视附子一药的应用。(7)章次公先生对于血证的理、法、方、药认识多崇尚经典及各家之说,但不拘泥于此,如其创造性的提出以护膜疗法来治疗消化性溃疡,以及贯彻中西汇通以辨治血证,充分展现其“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的学术思想。

机 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

领 域:

中医学; 中医学;

关键词:

章次公; 血证; 医案; 用药规律; 辨治思路;

(0)

相关推荐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四0)临证谈理中丸

    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血证第十说:血之道,化中焦,本冲任,中溉浇,温肌腠,外逍遥,六淫逼,经道摇,宜表散,麻芍条,七情病,溢如潮,引导法,草姜调,温摄法,理中超,凉泻法,令瘀销,赤豆散,下 ...

  • 外狂内谨的章次公(下)

      (五)"鬼变成人' 一九五五年时,中医第五门诊部(青海路)与全国一样掀起了"评三家村"政治运动学习的高潮,小组内同志们在思想上显得既严肃又紧张,面面相觑,鸦雀无声.在 ...

  • 《精选男科常用方新解》补益类——四物汤

    组 成 当归12克.熟地黄15克.白芍9克.川芎6克. 用 法 水煎1剂,日2次温服. 功 能 补血活血,调经化瘀. 主 治 营血虚滞证.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唇甲色淡,形瘦乏力,妇人月经不调 ...

  • 从医案看国医大师—何任辨治疑难杂症(一)

    何若苹,徐光星,顾锡冬 何任是首届"国医大师",何任教授临床工作70余年,诊治了大量的重病.难病及疑难杂症,现将何老诊治疑难杂症的辨证思路和遣方特色介绍如下. 何老认为,中医所谓之 ...

  • 丁甘仁湿温医案中药对的运用及辨治遣方的经验

    丁甘仁湿温医案中药对的运用及辨治遣方的经验. 丁氏治疗湿温常用茯苓-半夏.茯苓-泽泻.茯苓-佩兰等药对;依据三焦病机,合理配伍祛湿.理气.温里之品;善用经方加减,善用反治法,用药轻灵....

  • 从《王仲奇医案》浅析王仲奇辨治胸痹特色

    <王仲奇医案>是对王仲奇先生临证经验的总结,也是其学术思想的典型体现.王仲奇先生作为新安医家的杰出代表,擅于运用中医药治疗各种内伤杂病.胸痹是由邪痹心络.气血不畅而致,以胸闷心痛,心痛彻背 ...

  • 血证辨治十六种宏仁堂 启东传统中医 今天

    血证辨治十六种 宏仁堂 启东传统中医 今天 血证辨治十六种 2.1血虚血滞:四物汤: 2.2气血两虚:八珍汤: 2.3心脾血虚:归脾汤: 2.4脉结代:炙甘草汤: 2.5下焦蓄血症:桃仁承气汤: 2. ...

  • 丁甘仁湿温医案中药对的运用及辨治遣方的经验。

    丁甘仁湿温医案中药对的运用及辨治遣方的经验. 丁氏治疗湿温常用 茯苓-半夏.茯苓-泽泻.茯苓-佩兰等药对;依据三焦病机,合理配伍祛湿.理气.温里之品;善用经方加减,善用反治法,用药轻灵.

  • 中医疑难病辨治规律

    中医辨治疑难病,应当病证结合.辨证为要,三因制宜(因人因时因地而宜).逐机而治,和顺功能.动态调整,心身同调.重视医护:正确辨识把握疑难病的特点,从错综复杂的发病条件及疑似难辨的临床表象中,知常达变, ...

  • 耳聋临床辨治规律1,阴虚精亏,耳窍失聪证...

    耳聋临床辨治规律 1,阴虚精亏,耳窍失聪证:耳聋或伴高音调耳鸣,听力渐减.伴头晕脑鸣,眼花,腰膝酸软,舌质偏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无力.治宜填精益肾,开窍聪耳.可用耳聋左慈丸(六味地黄汤加磁石.五味子 ...

  • 中医疑难病辨治规律!

    中医辨治疑难病,应当病证结合.辨证为要,三因制宜(因人因时因地而宜).逐机而治,和顺功能.动态调整,心身同调.重视医护:正确辨识把握疑难病的特点,从错综复杂的发病条件及疑似难辨的临床表象中,知常达变, ...

  • 少阳病辨治规律:

    孙丰卿中医主治医师 昨天 少阳病辨治规律: 1.本证: 针对少阳涉及面广.病机复杂的特点,仲景执简御繁,提出和解大法,创立小柴胡汤作为少阳主方,柴胡配黄芩外疏内清,合半夏升降同调,兼散郁火,顾其实: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