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合句技法

古诗人把诗的结构形式归纳为“起承转合”。合句,是一首诗的结尾之句,又叫“结”,收合归题,突显主旨,留下神韵。明朝诗词家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说明诗的意蕴与主旨,都凝集在结句之中。结句合拉,钟声回荡。

结句又称 “断句”或“落句”。在绝诗是第四句,在律诗则为第四联。结句之意,即是将前面三句或三联,作一总结以为收束也。它既可浑圆章法,更是作者“感发意志”“体物写情(刘勰〈文心雕龙〉)”“神光所聚(刘熙载〈艺概〉)”的“诗眼”和“词眼”所在。

诗的结,往往是诗人表情达意的关键,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最能体现作者的底蕴厚薄,以及他的写作风格了。结大体遵循的规律还是以扣题为主,收拢全篇,并发散诗思于诗外,使人读后留有余味为最佳。

于七律而言,因为经常起的比较平稳,所以结的也往往淡然而收。余味淡雅,意境悠长。律的结基本是扣合全篇而做一整合得出的结论,或由此展开的联想。有时,律诗的前几联都用来做铺垫性的描写,而把最后的精彩在了结联上,对前面的描写做一总的意念上的提升。

一、   写结句有几个注意点:

1.前分句要稍微总结下前面几句。

2.前分句要在语气上、逻辑上,为后分句做准备,以利于前后分句的衔接。

3.最好使用比,一般用比的时候都是用景结。当然,合句可以情结,可以景结。使用比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字尽意不尽的效果。

4.要注意扣回起句。

5.要做到字尽意不尽,笔尽情不尽,就是所谓的余味无穷,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诗寄。

总之,结句要把握的是一个“简”字,这个简的意思就是不要拖泥带水,简约而不简单,紧接转的内容,干净利落的关合全篇。不要还停留在转的意境上扭扭捏捏,以一字或两字紧接转句,使其连接不断裂地快速进入到合句的内容。

二、结句的类别:

诗词的结句的方式很多,但不外乎明结和暗结两种。一是直接抒情、言志、阐理。另一种是“以景语结情语”(张炎)。所谓“以景结情”是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抱负,即以“揽物”结“关合之情”。这样做的好处是形象含蓄、耐人咀嚼。

1. 以情作结。诗词往往先写景后抒情,而最终以抒情语言结束全篇。如毛泽东《沁园春·雪》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五》“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为欣赏者拓展了想象与品味的空间。好的结句,不仅总绾全篇,还可“以一当十”,令人掩卷暇思!

2. 以景作结。诗词讲究含蓄,往往让人从含蓄隽永的景语中去体味其中的真情深意。如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更有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简直就是当今影视艺术中的空镜头抒情画面!正所谓“溶盐入水,咸淡自在”、“美景纷呈、欢情立现”。

3. 以理作结。诗词反映生活,而生活中的情、理、景、物往往交织在一起,互为因果,相生相成。所以,有些诗词在表现情与景的同时,也往往涉及理趣,上升到理情认知,达到一定的思想深处。最具代表性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读之情景相生、理趣互竞。

4. 以问作结。结句中的问,有愤慨的问,有动情的问,有沉重的问,问出了许多好的结句。引人去思索去求解,从而牵神思而振全篇。如陆游的《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李颀的《题卢五旧居》“忆君泪落东流水,岁岁花开知为谁?”宋之问的《下山歌》“松间明月长如此,君同游兮复何时?”柳永的《雨霖铃》“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更为人所共知的南北朝民歌《木兰诗》结句“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还有秦观的《鹊桥仙》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更增加了诗意。

有些诗词结时运用自问自答的方式。以问振起精神,以答点明意旨,于一问一答之间,深沉意蕴便层层透出。如李煜的《虞美人》结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既点破了主旨,但又不肯让读者的思绪就此打住,却正巧拨动了读者的心弦!

5. 想象作结。以想象收束,常常令读者回味无穷、引人遐想。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秋雨淅沥,夜深难寐,独剪残烛,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可想而知。然而作者于字里行间,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而是从眼前景生发开去,诗人想象自己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结句通过想象,表达了作者渴盼归后欢聚和追话今夕的愿望。全诗虚实相生,起承转合兀然有致,含蓄隽永。

6. 首尾呼应。首尾照应并不是指首联与尾联句意相同,而是指意义上的一致、相关或者相承。如,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首句“老去悲秋强自宽, 兴来今日尽君欢。”与尾句“明年此会知谁健? 醉把茱萸仔细看。”起句的今天和朋友尽欢,结句试问明年不知道谁还能在世,表现出诗人沉重的心情和深邃的忧伤,含有无限悲天悯人之意。后结句用一“醉”字将全篇精神收拢,鲜明地刻画出诗人此时的情态:虽已醉眼蒙眬,却仍盯住手中的茱萸细看,不置一言,却胜过万语千言。

7. 概括式。顾名思义,就是合联对起承转所述之事进行全面总结。如,李商隐《马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首联从杨玉环死后,唐玄宗令人寻其魂魄写起,暗示李隆基的无奈和对杨玉环的追思。颌联承接首联的次句,追述出逃的情景,也暗指杨玉环被迫缢于马嵬坡之事。 颈联用比对的手法继续描写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合联用对比的手法和反诘的语气作结,寄托感慨,对上三联进行总结,点明全诗主旨,警醒后世。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诗词结句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当然也不是一篇文章所能尽述的。我们在阅读欣赏写作古典诗词时,在对诗词整体全面把握的基础上,对于结尾句的品味是应该倍加珍重的,力争做到曲终情未了,这样才方显其精妙。

(0)

相关推荐

  • 【诗海评诗】特邀嘉宾 淡泊轩主

    诗海选粹格律诗社 名 誉 顾 问 董学增 熊东遨 杨逸明 顾          问 云海紫光  武贝子  汉唐使者 半隐庐 倪平波 终南山人 荒岛 安全东 熊盛元 钟振振 崔德煌 卢象贤  石泉林溪  ...

  • 【诗词中国⑨词评群】周点评(2019.6.17)

    诗词中国◎词评群 周点评 2019年6月第2周 ■ 本期嘉宾:听风.骆寒 1.浣溪沙  汾阴洞 斗拱雕花龙凤生,角檐摩日片云清.绿阴深处二三莺.    炉鼎浅灰应断续,碑铭留迹欠分明.阶前黄蕊自盈盈. ...

  • 诗词的起句技法

    古典诗词讲究章法,注重诗意的分合和意脉的承接,最常见的章法是"起承转合".诗词的开头,古人称为"凤头",意即开篇就能别开生面,引人入胜,并为后续内容留下广阔的空 ...

  • 诗词的承句技法

    幽兰飘香 古典诗词讲究章法,注重诗意的分合和意脉的承接,最常见的章法是"起承转合".诗词的承接,要如"骊龙探珠,抱而不脱". 一.写景承句 严武<军城早秋 ...

  • 【诗词微塾】诗词的承句技法

    诗词的承句技法 古典诗词讲究章法,注重诗意的分合和意脉的承接,最常见的章法是"起承转合".诗词的承接,要如"骊龙探珠,抱而不脱". 一.写景承句 严武<军 ...

  • 【诗词微塾】诗词的起句技法

    诗词微塾 诗词的起句技法 古典诗词讲究章法,注重诗意的分合和意脉的承接,最常见的章法是"起承转合".诗词的开头,古人称为"凤头",意即开篇就能别开生面,引人入胜 ...

  •  古典诗词的承句技法

    古典诗词的承句技法 古典诗词讲究章法,注重诗意的分合和意脉的承接,最常见的章法是"起承转合".诗词的承接,要如"骊龙探珠,抱而不脱". 一.写景承句 严武< ...

  • 古典诗词的起句技法

    古典诗词讲究章法,注重诗意的分合和意脉的承接,最常见的章法是"起承转合".诗词的开头,古人称为"凤头",意即开篇就能别开生面,引人入胜,并为后续内容留下广阔的空 ...

  • 【诗词学堂】古诗词技法之隐现与离合

    诗词学堂 古诗词技法之隐现与离合 古人在诗词创作中非常注重表现艺术,在写景.状物.言情.述志时,往往采用既对立又统一,既相反而又相成的辩证手法,让读者在品味赏读中获得无穷的艺术享受.这些辩证的表现手法 ...

  • 诗词转句技法

    古典诗词讲究章法,注重诗意的分合和意脉的承接,最常见的章法是"起承转合".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前面铺垫蓄势已足,陡然一转,别开生 ...

  • 【诗词微塾】诗词转句技法

    古典诗词讲究章法,注重诗意的分合和意脉的承接,最常见的章法是"起承转合".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前面铺垫蓄势已足,陡然一转,别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