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喜欢谈论“诗和远方”,但是远方到底在哪里?能解释大家不再爱诗歌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不再崇拜诗人,大家也不再喜欢看诗歌,写诗这条路慢慢的变成了纯粹的个人爱好了。
最近几年杨角风突然又开始写诗,原因完全是受到了高晓松的影响,他的《人生还有诗和远方》中写道: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房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深深感动了我,我们的生活太多的物质横流,而精神上真的缺少了那份诗意,人生还有诗和远方,那么远方是什么?
杨角风知道这篇文章浏览量不会高,因为太多的诗歌都没有突破一百阅读,不是写诗的人少了,而是少了读诗的人!
海子的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是属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一代人”,有一期高晓松专门提到了海子,提到了那个时代,我之所以崇拜高晓松,也是因为他是一个有理想的人,没有在这个物欲的社会迷失自己!而当年的海子亲身经历了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扼杀物欲、只讲精神,到80年代末期的摒弃精神、物欲横流的社会转型过程。面对现实,理想主义者的作者困惑了,希望破灭了,觉得不能“诗意地栖居于世”了。所以诗人的境界总是那么的理想,而现实又不会那么丰满,也造成了诗人的灭亡。
或许从海子的逝去那一刻起,中国诗人就进入了低谷期!
海子说,风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海子说,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追求远方,追求的可能只是海市蜃楼。
其实在杨角风看来,远方可能是历史的前河,可能是古人的意境和情怀,可能是遥远的诗意的梦想。
我们还有谁会用到这样的语句表达离别的感情: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我们还有谁会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表达忧愁呢?
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表达变得这么幼稚?这么直白?这么没有意境?这样的苍白无力?
现在的物质水平高了,大家再也不想让生活过得那么复杂,连游戏都不想动脑筋,简单的打打杀杀就行,谁还会去看剧情?谁还关注过程?谁还会去用心读诗?
诗歌的当头一棒是梨花体的出现,从此诗人再也不想写诗,人们再也不想读诗……
《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毫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杨角风不想批判了,没有诗和远方,那就拿四岁孩童说话来凑。也使得诗歌跟远方越来越远!
不管怎么说,杨角风仍然坚持写诗,坚持读诗,只有真正爱好诗歌的人,才能读懂写诗的人,人们需要归属感,有了归属感,即使只是很小的一个团体,也能抱团发光!
因为杨角风坚信,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