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戚继光的抗倭之战
《大明王朝1566》中,浙江百姓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前面的灾情刚刚有所平稳,后面倭寇就开始大举进攻浙江。
而台州前线,胡宗宪正跟戚继光部署迎战事宜,此时的时间为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73期:大明王朝中最爽快的一幕:戚继光带队杀得倭寇连连败退!
一、
倭寇选择这个时候大举入侵,剧中给出的理由是,倭寇窥见了大明朝内部的矛盾和危机,选择了此时进攻。
但是在剧中何茂才为了诬陷齐大柱他们,曾经跟井上十四郎有过一段对话,可以推断出另外一个理由:
当时何茂才进到地牢后,跟井上十四郎说了一句话:
“我们说话从来是算数的。”
这个所谓的“我们”指的应该是郑泌昌和何茂才,既然“我们”说话算数,那么自然有说话不算数的,那是谁呢?
其实就是指胡宗宪,因为何茂才后面又跟上一句话:
“两年了,我们也没杀你,也没再杀你们的弟兄……”
那么两年前发生了什么事呢?
就是1559年王(汪)直之死,前面我们也提到过,他打着跟明朝廷谈判的目的到了杭州,为了招降王直,胡宗宪没少花心思,后来王直在杭州被诱捕,并在1559年被杀害,当时胡宗宪上书:
“(汪)直等勾引倭夷,肆行攻劫,东南绎骚,海宇震动。臣等用间遣谍,始能诱获。乞将直明正典刑,以惩于后。”
而剧中何茂才也揭井上十四郎的伤疤,你既然这么厉害,为什么不去杀胡宗宪和戚继光呢?结果井上十四郎恨恨地说道:
“总有一天,胡宗宪戚继光全家都得死!”
由此可见,倭寇对胡宗宪是恨之入骨,也正是前面杀掉了倭寇头子王直,导致了倭寇的报复,结果一下子出动了五百多艘倭船。
二、
戚继光知道此次倭寇大举进攻,有一个目的就是奔着胡宗宪来的,所以面对胡宗宪问有何计策,并没有讲明:
“部堂,你留在这里,我就只能守在这里,哪仗都没法打!”
戚继光给出的答案是,在龙山一代埋伏,等待倭寇在桃渚一代烧杀抢掠之后,回倭船的路上截杀。
而胡宗宪并不愿意离开台州,也不愿意跟随戚继光大部队去杀敌:
“我留在这里比在杭州更安全,内阁发急递来了,叫我立刻去杭州推行改稻为桑……”
这个急递什么时候寄来的呢?
应该是当时嘉靖帝知道有人打着织造局牌子买田,一怒之下见了严嵩和严世藩,严嵩回去后,怒斥严世藩,并要求马上叫胡宗宪回杭州,一方面查办买田之事,一方面推行改稻为桑。
而浙江局势走到现在这个局面,改稻为桑根本没戏了,别忘了前面抄沈一石家时,丝绸满打满算也就是二万匹,离朝廷要求的五十万匹相差甚远,根本无可救药。
由此可见,朝堂上的争斗,猛于凶残的倭寇!
而胡宗宪的理念是“攘内必先安外”,跟很多年以后的“攘外必先安内”正好相反,至于孰对孰错,并没有明确的定论,时代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结果也不同。
不过从剧中的表现来看,不管上到嘉靖皇帝,还是下到百姓齐大柱,亦或者这中间的各种官员,裕王也罢,严党也罢,均能团结一致,一直对外。也就是说,不管政见是否相同,也不管官员人品如何,对待倭寇还是能一视同仁的!
其实“改稻为桑”走到现在,包括前面赵贞吉跟胡宗宪的一番对话,都表明,倒严已经成为定局,而胡宗宪所做的,无外乎,拖延一下时间,转移一下视线罢了!
三、
剧中这一段刻画倭寇的凶残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戚继光在龙山一战,干掉了一千多名倭寇,解救了四千多老百姓。
随后,戚继光转战温岭一代,这里的倭寇早已肆虐,其中有一队倭寇,杀光了男丁,抓了一堆女性,这里面就有后来改变整个局势走向的女子,也是后来的齐大柱老婆。
井上十三郎出现了,剧中说,这个家伙是井上十四郎的哥哥,其实我有点纳闷的,难道日本人起名字真的按循序起?
难道山本五十六,前面还有五十五个哥哥或姐姐?
其实不是,日本人在以前只有贵族才有名字,很多平民是没有名字的,后来才有了名字,一般名字中带数字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种是排序,比如“某某一郎”、“某某一雄”、“某某一夫”,生了老二就叫“某某二郎”、“某某二雄”、“某某二夫”,这是一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跟出生年月有关,比如“某某十三”,则很可能他是十月三日出生的,这是第二种情况。
第三种情况则跟父亲有关,比如山本五十六,他的老爹五十六岁时有的他,所以起名山本五十六。
当然,也不排除过去登记的时候,一个村子的第多少位,直接起名小野三十二……
由此推断,这个井上十四郎确实是井上十三郎的弟弟,不得不说他们的母亲很伟大!
只是俩人的长相实在有天壤之别,井上十四郎在剧中虽然透着狠样,但还是比较酷的,而井上十三郎在剧中着实猥琐,竟然还想霸占……查了一遍书,硬是没有找到这个女子的名字,咳,就称呼她为“柱嫂”吧!
这里也解释了柱嫂为什么脸上有一道伤疤,其实在原著书中,讲到柱嫂脸上的伤疤是自己故意划的,目的也是为了不让井上十三郎糟蹋,而剧中这道伤疤则是在井上十三郎要糟蹋柱嫂时,夺刀不慎割伤。
而且在柱嫂即将沦陷的时候,戚继光的部队杀到……
四、
整部剧主要还是讲权谋之争,真正到战事上,反而是一带而过,而且每一仗,明军均大胜!
而温岭一战,是在戚继光的部队弹尽粮绝好多天之后打的,伴随着他们杀入敌阵的,还有齐大柱率领的义民,这伙义民,就是当初海瑞举荐的。
齐大柱果然性情刚烈,或许把对官员的无能为力,发泄到了倭寇身上,奋勇向前,所向披靡。
一片混乱之中,柱嫂看到了别人掉落的军刀,新仇旧恨涌上心头,所谓的新仇,就是刚才差点被强暴之仇,所谓旧恨,就是她全家已经被倭寇杀掉,一个女子就这样举着刀砍向了井上十三郎……
可是,她哪里是倭寇的对手,一个回合,刀就被打掉了,眼看就要丧命,结果齐大柱冲了过来,救下了这位女子。
后来她执意要嫁给齐大柱,也是因为此,一方面齐大柱手刃了井上十三郎,替她报了仇,另一方面则是救过她的命。
当然,这一战,井上十三郎并没有毙命,而是逃走了……
说到倭寇,他们武艺高强,灵活多变,短兵相接,明军不占优势,所以在以往的战斗中,吃亏比较多。后来戚继光发明了一种阵法,叫鸳鸯阵,这个阵法的独到之处在于各种兵器协作,十二人为一战斗小队。
具体怎么个阵法,这里就不详细解释了,总之这两场战斗中都使用到了鸳鸯阵,通过演练,对倭寇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但是,刚才也提到了,打仗是需要军饷的,哪有士兵前线杀敌,没有饭吃,没有衣穿,没有武器弹药供应呢?
这也就急坏了负责供应军需的浙江巡抚衙门,大家本以为抄了沈一石的家,能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并没有解决,那么接下来,他们又该怎么办呢?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大明王朝,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原创文章,喜欢就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