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有娃后最爱听的情话是:你再睡会,孩子我来带 丨 阳光不锈

在生育率极低的日本,

有一位超级妈妈,

20年间生了11个孩子,

图中是一大家子的合影,

如此庞大的家庭结构,

在如今的时代极少见。

夫妻俩共同经营一家发廊养家糊口,

超级妈妈每天在自家发廊工作9小时,

还要回家照顾孩子,

她每天的睡眠时间,

被挤压到不足3小时

没长期带娃睡过的,

不足以言睡眠质量。

成为妈妈后,

最大的改变是:

基本告别完整的高质量睡眠了,

不但睡懒觉成为奢侈品,

连续三五小时以上的睡眠,

都成为奢望。

如果哪一天睡眠连续又免打扰,

醒来的幸福感都高了许多。



——  01  ——

有娃以后,

我最爱听的情话,

没有之一,

就是:

你再睡会,

我来带娃。

每次听到,

不亚于天籁之音,

心情会好得就地起飞好吗!

我一个中年少女的梦想,

就是如此接地气!

周末的早上,

每次陈同学带娃同去健身房锻炼的时候,

让我能悠哉悠哉睡个回笼觉的时刻,

我都觉得幸福感爆棚,

深感人间值得。

这样的时刻,

我定义为喘息时刻,

对自我缓冲非常有帮助。


——  02  ——

在我的人生经历中,

体力上最累的阶段便是娃三岁内的时光,

没有之一。

累到什么程度呢?

所有的出差对我而言,

都是一种休息。

什么熬夜写报告到凌晨三点,

什么开会到半夜

与这个比,

都是小case。

在娃两三岁的时候,

公司组织欧洲考察十几天,

很多同事抵达后,

倒时差导致入睡极困难,

只能靠吃安眠药、带眼罩培养睡意,

我根本不需要,

从第一天开始倒头便睡,

一觉醒来天光大亮、精神倍增。

出差时候的睡眠质量特别好,

因为半夜没有孩子的打扰,

既不用担忧他一会儿饿一会儿尿,

也不会被他销魂的睡姿降龙十八掌击醒,

拥有连续完整的六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

不再是碎片化的睡眠,

深度睡眠比例自然高了许多,

人体充电效果明显

连没娃时候出去认床的毛病都治好了。

人类幼崽的抚养工程,

非常浩大,

费时费力,

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及队伍建设,

方可从容应对。


——  03 ——

这还是我基本不需要做家务的前提下,

尚且感觉到如此之累,

倘若无人帮手,

又要工作,

又要带娃睡觉,

还得干家务的新手妈妈,

三重夹击下,

不敢想象能不能撑下来?

遇到配偶不给力的,

心理上再受点折磨,

产后抑郁可不就是大概率事件。

我个人认为,

产后抑郁与睡眠质量急速下降关联度很高。

冤假错案里,

审问中有很多借助长时间不让睡觉的手段,

可见能熬过长时间不让好好睡觉这一关的人,

是极少数。

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位日本超级妈妈的体力,

向睡眠要时间,

必然透支健康,

总有一天要还的。


——  04  ——

什么样的女性敢于大胆要二胎?

经济条件不一定是首要考虑因素,

但有没有人分担、有没有帮手,

是必须考虑的核心因素。

在我身边,

绝大部分爸爸对育儿的参与度很有限。

举目望去,

我只看到一位爸爸做得超预期,

最大限度地共同育儿,

除了母乳亲喂这一项无法替代,

其他的工作都接手过来了,

包括给娃拍嗝、洗澡、哄睡、陪玩等等,

更别提泡个奶、换个尿不湿这类小事了,

几乎是个全能爸爸。

全能如这位爸爸,

配偶才愿意毫不犹豫地大胆生二胎,

因为知道有人会尽己所能共同分担育儿责任。

可惜的是,

这样的全能爸爸占比实在太低,

百无一二

我更多地看到:

一起家庭聚餐的饭局,

妈妈们顾着给孩子喂饭、跟着孩子跑,

自己几乎没时间吃点东西,

爸爸们视而不见、习以为常,

照样觥筹交错、高谈阔论,

根本不曾有一句:

我带会娃,

你先吃点。

婚姻中的女性,

听到这句话,

无异于存入幸福银行中的一笔存款。

面对丧偶式育儿的配偶,

能有几位女性有勇气重走一遍一胎的路,

要知道生二胎时的年龄增长,

导致的体力衰退是不可逆的,

加上怀孕和生产期间遭受的罪,

同样强度体验上会更累更难熬


——  05  ——

并非所有的爸爸天生是丧偶式育儿典范,

很多为后天养成。

新晋爸爸从孩子出生开始,

就与妻子分房而睡,

美其名曰为了休息好精力好便于次日工作,

所以他根本看不到妻子一夜醒来八次,

几乎一夜未眠;

也看不到妻子抱娃哄睡几小时,

手臂酸得提不起来;

更看不到妻子因为堵奶导致的疼痛,

早已替代了初为人母的幸福感。

新晋爸爸刚想试着给孩子换个尿不湿,

老人说:

这不是你干的事,

你走开我来。

所以爸爸一辈子没学会如何正确使用尿不湿。

新晋爸爸刚尝试笨拙地给孩子泡个奶粉,

妈妈嫌弃他消毒不够完整:

你别弄了,

放着我来。

从此开除了他给孩子泡奶粉的权力,

至此新晋爸爸又告别了一项新技能。

一件件小事的训练,

一个个小点的汇聚,

打造了一位在育儿上全面失能的爸爸。

自此建立的习惯与秩序,

很不幸将贯穿一生,

一个丧偶式爸爸华丽丽诞生,

一位悲剧性妈妈也就此出现。

以后要想扭转局面,

难度极大,

概率极小。

每一个丧偶式爸爸的产生,

身边的每一个人都不是无辜的。

是你们的一次次推开,

把他从育儿的中心圈中一点点排挤出去,

直至他成为一位彻底的育儿旁观者,

彷佛是只贡献了基因的精子库成员。


——  06  ——

怎样才能让爸爸最大程度地参与育儿?

答案只有四个字:

共同参与!

必须让爸爸全程参与育儿过程,

感受,

方可感同身受。

首先,

生娃后夫妻不要分房睡。

让爸爸全程感知晚上带娃有多难、多累,

让他承担力所能及的带娃工作。

除了母乳亲喂爸爸干不了,

其他所有的事项怎么可能学不会?

又不是让他去造原子弹、登陆火星。

核心无非是有没有分担的心,

有没有试着开始做的行动。

其次,

不管新晋爸爸做得质量如何,

请先学会鼓励。

大家都是新手,

刚上手有问题、有瑕疵甚至有反复,

都非常正常,

适度容错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好心态。

我们也是第一次当妈妈,

在边学边做,

新晋爸爸同样如此,

一次批评可能扼杀了爸爸想学的欲望。

再次,

彼此分责分担很重要。

家人之间相互分分工,

让彼此都有喘息调整的时间,

避免一个人身上压的担子过重导致不堪重负,

乃至极端情况下出现情绪崩溃。

晚上你比较辛苦带娃,

那么白天就我多带带,

让你睡个懒觉调整一下;

我身体不适的时候,

那就你多辛苦些,

给我些复原的时间。

相信我,

家人之间的感情在彼此分担中,

会进一步深化,

更能理解彼此的难处和不易,

才称得上是共同战斗的战友嘛,

否则仅仅只是合租室友。

所有的感同身受,

皆来自共同经历。


PS:

小盆友问:

你知道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么?

我根本没听过,

只好如实回答。

他又问:

这是世界第二大的望远镜,

那第一大的是哪个,

你知道吗?

又被问瘪了,

只好赶紧补课。

我奇怪他哪里学的,

貌似没教过啊,

后来发现他在爸爸车上听的邵恒头条,

这么小就成为得到用户了。


阳光不锈 丨 幸福不止

犀利 · 有感 · 干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