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考古队打开光绪陵墓,为什么先是作呕,后是沸腾呢?

说起光绪皇帝,其实在历史上是一个比较苦命的皇帝。

在公元1908年,光绪皇帝被慈禧太后软禁了10年之后,在痛苦中去世,但是在后来被人解密之后发现,原来他是被毒死的,杀毒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比他晚一天死去的慈禧太后。

人们推测慈禧太后之所以要把光绪害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害怕自己死在光绪前面,那么身前包括戊戌变法在内的很多政策都要被重新打回来,而且自己也可能遭到光绪皇帝的报复!

而光绪时候,就作为皇帝他被埋葬在了崇陵,这也是清代最后一座帝王陵寝。

25年后(1938年),一伙不明身份的盗墓贼盗掘了崇陵地宫,他们对崇陵的结构相当熟悉,巧妙利用松干木片拨开各道石门的自来石,进入地宫,寝陵内一片狼藉,各种奇珍异宝被洗劫一空。

一、专家为什么作呕?

因崇陵被盗,因此专家才能进行抢救性发掘,保护残存的文物。1980年,文物部门在部队的配合下进入了崇陵地宫。

进入地宫,考古专家们首先看到的,是隆裕皇后的棺木,她已化为骷髅静静地躺在那里,由于地宫有盗洞,地宫内再也无法密封,加上有大量的雨水进入,地宫中到处是泥水,而且上面还在滴水。

墓室内光绪皇帝的棺椁被可恶的盗墓贼用锤斧凿开了一个大洞,尸体的脚被盗墓者撕扯,落在了一边,鞋子没有了,光着脚,身上穿着一件隐隐显出龙纹图案的衣服,已成碎片。 一名军医(内科医生)戴上了手术用的乳胶手套,爬进了光绪皇帝的棺材,他蹲在里面开始工作,他发现光绪帝遗骸是面朝下俯卧的。

由于地宫内失去密封,光绪皇帝的尸体腐烂的厉害,只有小腿处尚有肌肉附着,其它全部腐烂,棺内遗骨周围都是烂泥似的糊状物。

光绪皇帝的衣服已经腐烂与尸身周围杂物混为一体,像水彩泥一样的糊状,所以专家们只能提取研究。这些东西夹杂着地宫内的霉味,无论从视觉上还是从嗅觉上,都让人禁不住作呕。但是为了工作,为了保护国家文物,专家们忍了下来。后来这位军医又来到隆裕皇后棺椁,当他用手碰触到尸身周围像番茄酱一样的东西,而且感觉黏黏糊糊的,这名医生终于忍不住了,他大步跑出去,呕吐起来。后来经过专家检验这些糊状物,发现原来是,地宫顶部的水常年累月滴入隆裕的棺材内,和棺材内香木沫交织在一起,混合成糊状。而这些香木的碎屑主要是用于防腐防潮的。

二、专家为什么沸腾??

1、当考古人员清理隆裕皇后的尸骨时,看到一片白色的亮光,他们近前一看,这是一堆珍奇的珠宝包括珍珠,它们在碘钨灯强烈的光线下闪闪发光。原来隆裕在下葬时陪葬了一个锦袋,里面装了一百多颗珠宝,万幸国宝没有被盗墓贼发现!专家有了这么个新发现,心情激动,欢呼起来,这些文物为研究清史提供了很大的价值。

2、专家突然发现一个十分奇怪的事,光绪皇帝的双手(尽管化为骨骼)依然呈紧握状,专家们使了好大劲才掰开,他们非常震惊,原来他们发现这是两件价值连城的宝贝:连体翠环、和一枚鸡血石,幸亏光绪皇帝将这两件宝物紧紧地攥在手中,才让这两件国宝免去了被洗劫的危险。另外还有一个惊喜,他们在光绪帝的口中发现了一颗珍贵的夜明珠。

3、当专家们挪动光绪棺椁,发现下面有一个“金井”,很浅的一个地洞,上面还有一个带兽头的盖子。当专家打开这个盖子,发现了一共有200多件宝贝,完好无损。据现场参加挖掘工作的陈宝蓉先生回忆,里面有:保定子母铁球和玉石球、五块亨得利怀表,其中一块小小的金壳珐琅表上,表盘周围镶有米珠178颗;金井里还发现有玉别字、白玉立人、翠玉八宝、雕花白玉石等文物。

4、因有传闻说光绪帝死于砒霜。专家对光绪的头发、骨骼等取了样。由于当时技术不成熟,后来工作人员才针对光绪帝的发辫、肩胛骨、胸骨,以及相邻位置的服装上进行化验。局部残存砷总量达到210毫克,已经超过人的致死剂量。“砷”也就是我们说的砒霜。而这时(2008年)光绪已经死了100年了。如果在光绪刚死时化验的话砒霜的含量会更高。也就是说,专家们已经完全确定光绪皇帝的确死于砒霜中毒。

免责声明:本文章来源于网络、报刊、新闻等整理而成,文章所述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是为了更好地传播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