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神医说,这8个穴位,覆盖全身疾病!

中医认为,人身上有八样物质是最重要的,即脏、腑、气、血、筋、脉、骨、髓,此八样物质,是我们身体的精华,它们如果健康,身体也就健康。

如何保护这八样物质?春秋战国时期,神医扁鹊(真名秦越人),确立了人体奇经八脉的鼻祖之一,他所著《难经》一书中,提出了八会穴。

《难经·四十五难》:“经言八会者,何也?然,府会太仓(中脘)、藏会季胁(章门)、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悬钟)、血会膈俞、骨会大杼、脉会太渊、气会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也(膻中)。”

八会穴对应脏、腑、气、血、筋、脉、骨、髓,分别为八大精气会聚之处的8个腧穴。

八会穴与所属八种脏器组织关系密切,调理范围广,适用病症多、针灸效果好,某种程度上说它覆盖了全身的疾病。

1
脏之会——章门穴

章门穴定位: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肋骨边缘,是双侧穴位。

章门为脏之会穴,主要功能是调理五脏疾病,如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肠炎泄泻,肝炎黄疸,肝脾肿大等。

章门穴也属肝经,是脾之募穴,有疏肝健脾、调气活血的功效,对妇科疾病很有用,因为许多妇科问题都要经过肝经,敲打或艾灸章门穴,可帮助疏散肝气郁结,防治乳腺增生等妇科病。

同时也能兼顾增强脾胆的功能,增加胆汁分泌,促进多余的脂肪消耗,可以减肥。

2
腑之会——中脘穴

中脘穴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

中脘为腑之会穴,属任脉,也是胃的募穴,有调理中焦、行气活血、清热化滞之功效。

我们知道身体有六腑,而六腑皆禀于胃,中脘里脘指的就是“胃”,所以这个穴位对胃至关重要,是胃痛胃病必灸穴位,同时也是小肠经、胆经、胃经、任脉的交会穴,能调六腑诸疾。

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翻胃,吞酸,纳呆,食不化,疳积,膨胀,黄疸,肠鸣,泄利,便秘,便血,失眠等症,均可辅助艾灸此穴,培补后天。

3
气之会——膻中穴

膻中穴定位:位于人体躯干的黄金分割点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膻中者,为气之海”,膻中是气会之穴,容纳人一身气机,于各类“气”病,哮喘、胸闷、心悸、心烦、心绞痛等,均有立竿见影的缓解效果,同时还有助于调理慢肝病及性支气管炎,经常艾灸此穴,可助人体打开“气闸”,让全身之气通行。

我们在心烦,情绪低落的时候,全身上下气机容易阻塞,导致胸闷不堪,心烦意乱、这个时候按揉或艾灸膻中穴,可以宽胸顺气,舒缓情绪。女性生产后乳汁不足,亦可时常艾灸膻中。

4
血之会——膈俞穴

膈俞穴定位: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中医认为,气血充足是一个人健康的基础,膈俞穴位于心俞、肝俞之间,为气会之穴,它的作用相当于当归与阿胶,具有活血止血、补血养血的功效,主要调理各种血虚证、出血证和血瘀证。

经常艾灸膈俞穴,能调贫血、呕吐、呃逆、气喘、咳嗽、咳血,调理血虚导致的皮肤瘙痒,缓解阴血亏虚导致的潮热、盗汗,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是女性养生不可多得的穴位。

5
筋之会——阳陵泉穴

阳陵泉穴定位: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小腿外膝眼下三寸所在)。

阳陵泉为筋之会穴,也是胆经的合穴,具有清肝利胆,舒筋活络之功效。

主要调理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膑肿痛,脚气,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等。临床多用于坐骨神经痛,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膝关节炎,小儿舞蹈病等。

6
脉之会——太渊穴

穴位位置:在掌侧腕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共2穴。

太渊属肺经,既是脉之会穴,脏腑脉气会聚之处,具有调气血、通血脉、助心脉搏动之功,故可用于心脉瘀阻的心痛心悸、无脉症,还可舒筋利节、通经活络,治疗手腕疼痛无力。

太渊又是肺经的母穴及原穴,古人云:太渊,肺之俞穴,俞者,输也,太渊穴的主要功能,是清除肺内寒凉之气,保障肺部健康,地位不容小觑。咳嗽痰多,咳血,胸痛,手腕无力,及多种肺部疾病,都可以点按或者艾灸太渊穴,比吃止咳药更合理管用!

7
骨之会——大杼穴

大杼穴定位: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共2穴。

大杼属膀胱经,是八会穴之一的骨会穴,主治骨病,具有疏风清热 、强筋壮骨之功。

《难经》曰:“骨病治此。”《针灸甲乙经》提到:“颈项痛,不可以俯仰,头痛,振寒,瘈疭,气实则胁满,侠脊有并气,热汗不出,腰背痛,大抒主之。”

现代研究表明,针灸大杼可调整肺功能,影响血钙的代谢,增加肺通气量和血钙含,强健筋骨。

8

髓之会——悬钟穴

悬钟穴定位:位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髓会绝骨,悬钟穴又名绝骨,为八会穴之“髓会”,属胆经,具有通经活络、强筋壮骨之功。
脑为髓海,胆经循行于颞侧部,故主治偏头痛;足少阳经循颈项,过胸胁,其经别上夹咽,故悬钟穴可治疗颈项、胸胁、咽喉部位疾病。足少阳经行于下肢,悬钟穴位于外踝之上,既可治气血不足、筋脉失养之下肢痿痹、半身不遂,又可疏通少阳经气、散寒祛湿而治疗脚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