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散原创】杨耀作品 | 边远山村里的小超市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一阵秋雨,洗去了昨日的疲倦,骤雨初歇,勤劳的猛架村民们早已奔向田间地头。2020年7月26日,这一天,国家脱贫攻坚普查组对猛架村进行普查。
“您好,我们是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员。”一男一女两位年轻人,次第向陈老伯出示了工作牌,“根据工作要求,我们要向您了解一些情况,请您如实告诉我们好吗?”老伯微点点头,他似乎有点儿紧张,两只手掌并拢,放在两个膝盖之间,夹得紧紧的,身子前后摇摆,活脱脱的一个“不倒翁”。
“请问您家有几口人?”
“五口,两个儿子,一个媳妇,一个孙女。”老伯清清楚楚地回答。
“您家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什么?”老伯闷了半天没回答。“也就是说您家每年有哪些收入?”普查员换了个问法。
“哦,我晓得了!”老伯好像恍然大悟似的,“孩子在
外打工啊,村里面的种养殖分红啊,退耕还林补助啊,还有我的低保和养老金,就这些了。”
“那您觉得您家现在的生活过得怎么样?”
“还马马虎虎吧!”老伯略微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您一年四季都有换洗的衣服吗?”
“有的呀!要不然热天穿冬天的衣服哪个招得住?冬天穿热天的也吃不消嘛!每到季节,孩子们都会给我买来的,还穿不完呢!”老伯说着,不自觉地向下扯了扯自己的衣角,好像是要把它扯得更伸展些。
正在这时,村子里传来了喇叭声,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了:“白糖红糖蜂糖,要买的来尝;酱油酸醋米酒,要买的快走;粉条面条海带,要买的赶快,鲜肉卤肉豆腐,包你吃起爽口……”
“吱”的一声,一个平头货箱车在老伯家门口刹住了,司机探出头问:“老人家,今天要来点什么?今天除了新鲜肉外,还有卤肉呢,要不要来点?”
老伯应了一声:“你等我一小下,我还有事。”
“老人,您要买东西就先去买来吧,我们等你,待会车走了。”普查员温和地对老伯说。老伯向普查员打了个招呼,站起身,朝着车边走去了,我跟随其后。
司机一身兼两职,他跳下车,打开车的后挡板,笑眯眯地问:“看看要买点什么?我上车去拿给你。”
“我先看看鲜肉好不好。”老伯不慌不忙地回答。
“好,好得很!”司机说着,左手拉住车的桅杆,右手撑住车厢底板,纵身一跃,形如山猴,跳进车厢里,三步两步,跨到车厢前头,从车厢里靠驾驶室的位置,连木板带肉一起抱到车厢口边,随即“啪”的一巴掌,拍在还在木板上晃动的猪肉上,笑嘻嘻地说:“你看,后腿,新鲜的,不信你摸,肉都还有点温温的!”
老伯微微地笑了笑,说:“不用摸了,看都看得出来。”“今天卖多少?是不是要比上回便宜一点?”老伯试探着问。
“不会给你多收的,这几天毛猪(生猪)1斤是涨了5角,但我也算你上次那个价,28元1斤,该可以啦?”
老伯抿了抿嘴皮,吧嗒了两下,左手背在背后,伸出了右手,用食指在猪肉上沿着那鲜红而粉嫩的部位画了条弧线,坚定地说:“就从我指的位置割下来,有多少算多少,刀不要走偏,走偏了割下来我不要。”
“好好好,你放心,你指哪点我割哪点,你又不是一天两天给我割的,难道熟人我会拿当生买卖?”司机拿起刀,对着猪肉相了相,意定神决,手起刀落,又是“啪”的一声,如饭钵般大小、光滑红润的一坨肉乖乖地躺在秤盘里,“两斤八两,七十八块四,割一点加,凑足八十块钱的”,司机说着,急忙转了过去,迅速切下像泥鳅一样细长的一小条肥肉,“泥鳅”从司机手中挣脱,在空中画了道抛物线后,准准地掉进了秤盘里。“看,八十块零两角,少收你两角,收八十块,够不够?”
看到干净利落、精巴巴的猪肉,老伯满意地说“够啰!够啰!”他从衣兜里摸出一张崭新的百元钞票,把它扯伸展,递给了司机,司机正准备找零,老伯补充一句:“再给我来10块钱的卤肉去试一下,看看你家卖的好吃不,还要1板鸡蛋。”
司机把卤肉和鸡蛋递给了老伯,说:“刚好一张钱,不用退你了。”
“我是算好的。”老伯咯咯地笑了。
我帮老伯接过鸡蛋,老伯提着鲜肉和卤肉。
按照普查工作的要求,普查员重点要了解贫困户的“两不愁”和“三保障”情况,“两不愁”,即吃不愁、穿不愁;“三保障”,就是教育、住房和医疗保障。看到老伯手里提着的东西,普查员不再问老伯“吃得饱不饱”“有肉、有蛋吃不”之类的话了,而是与老人拉起了家常来。
当普查员问老人感觉现在的生活条件比起以前来说如何时,老人激动地说:“现在的政策可好啦!水拉通了,路修好了,连院坝都帮打好了(硬化的意思),路边还安了路灯,又不用交电费,没房子住的政府帮修,有些人家还搬到城里(指易地扶贫搬迁),听说有娃娃读书的,政府给予补助,在学校吃饭睡觉都不要钱,像我这种无劳动力的老人,国家还给了低保。”老人津津乐道,“我感触最深的是这个路灯,以前,为节省电费,每家每户都是用小灯泡,亮黄亮黄的,像个'亮火虫’,一吃过晚饭,大家都关灯睡觉了,晚上出来上个厕所,到处漆黑一片,阴森森的,鬼都能打死人,现在路灯一晚亮到天明,晚上大家还聚在路灯下聊白,热闹多了。”老人滔滔不绝,“再说这路吧,以前路不通,人又没个闲钱,要买包盐巴,也要等到赶场天拿点东西到猴场去卖后,才能有钱买回。现在路通了,三天两头就有车进村来,车里吃的、用的、小孩玩的,什么都有,就像一个小超市,有些东西本来就产在农村,像白菜、韭黄、大蒜等之类的,现在也拉进来了……”普查员一切都明白了,瞅准机会,打断了老人的话语。
我在心里想:如果路不通,车子是来不了;但要是村民的腰包不硬,荷包不鼓,车子也不会来,因为商人的终极目标是赚钱。
猛架村地处黔中地区普定县猴场乡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12公里,属一类贫困村,是全县21个深度贫困村之一。2013年,全村有人口521户191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14户821人,非建档立卡户贫困户307户1092人。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同步实现小康,县委、政府向猛架村派驻了驻村书记、驻村工作组,在村委和驻村书记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结合猛架村实际,群策群力,认真研究,理清发展思路,建立村级公司,发展韭黄种植产业,实施分散养牛、集中养兔(由财政按每户5000元专项拨款到村级公司实行集中养殖),实施133项目养殖(即每户政府补助5000元,或养1头牛,或养3头猪,或养300只鸡)等。通过这些扶贫措施,一方面让有剩余劳动力的家庭腾出手外出务工,另一方面为不能出门的家庭解决了就业问题,多渠道、多层面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与此同时,县教育和科技局、县投资促进局、猴场乡政府等单位选派40余名干部对猛架村贫困户进行结对子帮扶,帮扶干部进村入户走访,了解贫困户的真实情况,找准问题,宣传党和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相关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起贫困户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针对性地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与贫困户一起携起手来,共谋发展。
通过全村自上而下的共同努力,2020年,猛架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14户821人全部实现脱贫。
作者简介:杨耀, 中共党员,生于1972年9月,贵州普定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曾获首届老舍散文奖,2020年中国散文年会奖等,作品散见于《散文选刊·下半月》《文艺生活》《穿洞文艺》《普定报·文艺副刊》《世纪之声》《无边风月》等报刊和文集。现供职于教育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