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下课铃一响,整个校园立即热闹起来。同学们在这24块孝文化石前来来往往,不时有学生伫立凝视。耳濡目染之下,二十四孝的故事已经融入到校园生活中。就在去年,电气工程系17级机电1班开展了‘孝老爱亲’主题活动,每个学生需认领一块石头,在主题班会上,给大家讲述石头上的故事和感悟。一名叫孙纲鑫的同学,他在认领的石头面前徘徊许久,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他的眼泪却像断了线的珠子滴滴答答都打在了这冰冷的石头上。这块石头诉说着“百里负米”的故事,是说孔子的学生仲由,非常孝敬父母。因为从小家境贫寒,为人非常节俭,经常吃野菜度日。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于是从百里之外背米回来孝敬父母。父母死后,仲由做了大官,每每想念父母的时候他常感叹:“即使我现在想吃野菜,为父母去背粮食,可哪里能够再如愿以偿!”孙纲鑫在泪眼婆娑中又想到了什么呢?
“百里负米”文化石刻
原来孙纲鑫的父母为了供他读书,常年在外面打工,一家人总是聚少离多。从小就缺少父母陪伴的孙纲鑫,总认为父母不在乎自己,不爱自己,慢慢养成了孤僻偏激的性格。喜欢把自己封闭起来打游戏,不喜欢与同学、老师交流。因为他缺乏自信,也从不参加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有一次老师听到他与母亲通电话,电话这头的孙纲鑫没好气儿的应付着母亲,说“我的事情不用你瞎操心”,随即就挂断了电话。了解情况后的老师鼓励孙纲鑫参加“孝老爱亲”的主题活动,他恰好认领了那块石头。主题班会上,孙纲鑫给同学们讲了“百里负米”的故事。故事讲完后,老师语重心长地点评说“我们一直认为我们的父母还很年轻,直到翻出以前父母的照片跟现在对比,才突然发现他们都已不再是我们记忆中的模样了。他们日益苍老的面孔,悄然出现的白发,让我们心里很不是滋味。而我们却还经常和父母发生争执,感觉跟他们没有共同语言,没有共同爱好,甚至不愿意跟他们多说一句话。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不需要他们天天管这管那。但每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回头望去,会发现一直站在我们身后默默地支持、鼓励我们的,仍然是给予我们生命的父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等我们失去了才去珍惜,才去后悔”。一个故事撼动了孙纲鑫冰封已久的心扉,一番话点醒了梦中人。此时的孙纲鑫羞愧地低下了头,思绪万千。班会后,他主动找到了老师,敞开心扉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之所以对父母不理解,与父母家庭有隔阂,甚至于怨恨父母,实在是因为自己太自私,太不懂事,不懂得感恩。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自己竟还不如它们吗?当天晚上,孙纲鑫便打通了母亲的电话,哽咽着说:“妈,我想你了。我会做一个让您感到骄傲的儿子。”
从那以后孙纲鑫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在学校和老师们的悉心教导下,他刻苦认真地学习专业知识,还自愿加入了我校“孔繁森精神”志愿服务队,每到周末都会去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陪老人们拉呱聊天,有时还会给老人们包饺子吃。去年4月份,学院组织了“向校友学习,弘扬孔繁森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孙纲鑫作为学生代表参观孔繁森纪念馆。在庄严肃穆的纪念馆里,一张孔繁森与他母亲的合影照片,更让孙纲鑫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百货大楼前,孔繁森用手推车推着90岁高龄的老母亲在看正月十五的彩灯,看城市的新变化,那么朴实,那么温馨……孙纲鑫突然想起了自己的母亲。记得开学前夕,与母亲话别后,他坐进了拥挤的公共汽车,起先还能看见母亲向他招手,几分钟后母亲就被拥挤的人群挤到远处去了。等了一个多钟头,车还没有发动。突然,旁边的同学给他做手势,要他向窗外看:猛然间他发现母亲竟还在那里看着等着!消瘦的身体在那倔强地站着,斑白的头发在风中凌乱着……。想起当时的场景,孙纲鑫又一次热泪迸发,不能自已。
学校放假了,孙纲鑫急着赶回父母的身边。每天早晨早起给父母做饭,主动帮助家里干农活,还做起了微商,帮父母卖起了农产品。一天,老师接到了孙纲鑫母亲的电话,电话那头,母亲欢喜并哽咽着不停地对老师说:“谢谢您!老师,真的感谢您!”
右一为孙纲鑫同学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触动灵魂的力量是持久有力的。打那以后,孙纲鑫真的像变了个人,他关心同学,热爱集体,开朗乐观,所到之处都能听到他阳光灿烂的笑声。他积极追求上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时刻刻以孔繁森精神激励和鞭策自己。2019年11月他参加了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山东省选拔赛并荣获三等奖。因品学兼优,得到了2019年国家首批中职奖学金奖励,并荣获2019年度省级三好学生。他真正地做到了那个要成为让父母值得骄傲的人。《孝经》中有这样一句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我们的文化石从不冰冷,我们的石头它会说话,它传递着“孝”的力量,它呼唤着“孝”的责任,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学生。
本文由聊城技师学院王丹晨老师提供,谨致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