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三大走廊

我国辽阔的大地,地形千姿百态,景色壮丽奇雄。其中有一些形状狭长的低地,习惯上称为“走廊”。我国主要有各具特色的“三大走廊”。

一、河西走廊:介于祁连山脉和北山山脉之间,东端止于乌鞘岭,西部同塔里木的罗布泊洼地畅通。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窄各处不等,最宽处达300公里,最窄处只有几公里。底部的海拔多在1500-1200米之间,敦煌一带最低,则在1100米以下。因为地势较低,形状狭长,位置在黄河以西,所以叫“河西走廊”。

走廊内部起伏较大,有剥蚀的丘陵,突出的山地,低洼的平原。东部年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上,西部年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属中温带干旱地区。农业全靠灌溉,是典型的绿洲农业区。

河西走廊自古以来是军事、交通要道,张骞“凿空”通西域,霍去病抗击匈奴,古代的“丝绸之路”就是通过河西走廊,进入塔里木盆地再经西亚到达欧洲的。境内有山丹马场、祁连冰川、敦煌石窟、嘉峪雄关等名胜古迹。

二、辽西走廊:在河北省山海关和辽宁省锦州之间,是辽西低山丘陵区东南的渤海沿岸狭长平原地带,宽度从一、两公里到十几公里不等。走廊地带背山面海,形势险要,是华北通往东北的交通要道。

辽西走廊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清宁锦之战、松锦之战均发生在这里。走廊东端的锦州,在京哈铁路线上,是交通中心和军事重镇。解放战争时期,辽沈战役中具有战略意义的一仗,就是在锦州一带进行的。

三、海上走廊:台湾海峡是连接东海和南海的重要水道,被称为我国的“海上走廊”,它位于台湾岛和大陆之间,呈东北一西南向,南北长约380公里,东西平均宽约190公里,最窄处约135公里。大部分海水深度小于100米,属大陆架。这里原先也是陆地。台湾岛同大陆连成一体,后因地壳下沉,海水入侵,形成台湾海峡。澎湖列岛散布在海峡的东南部,扼台湾海峡的咽喉,为南北航路的要冲。

台湾海峡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南北海运的重要走廊,是东海与南海、印度洋之间的交通要道,明朝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时,就经过这条“海上走廊”。发生在这里的著名历史事件有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施琅进军台湾、金门炮战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