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变后,金兵搜山检海,高宗皇帝被追着打,东躲西藏,直到在临安稳定下来。此时北方还是一片混乱。宋朝军队与金兵交锋多败多胜少,彼时兵匪不分,仗打胜了就继续留在营中当兵领饷,被金军打残了,溃散的士兵四下躲入山林,与同是躲避金兵的民众匪徒占山为寇,鱼龙混杂。迫于战乱之苦,金兵无休止地袭扰,朝廷无力收复北方,民众十人九盗,多是拖家带口被裹挟,实属无奈。一般山中一整个村子或寨子是土匪强盗。天地不仁,普天下基本上都是灰色的,很难说是非黑白。这波人时不时对金兵来个游击战,偷袭一下金军粮道,响应一下岳飞的军队等。有事做事,没事的时候,在一些山路关隘处设置关卡,对来往的行旅客商收个过路费什么的补贴一下家用。萧照便是那时山中一个小匪徒,他与师父李唐的相遇十分传奇。《图绘宝鉴》记:“萧照,濩泽人,颇知书,亦善画。靖康中,中原兵火,流入太行为盗,一日掠至李唐,检其行囊不过粉奁画笔而已,叩知其姓名。照雅闻唐名,即辞羣贼随唐南渡,得以亲炙。唐感其生全之恩,尽以所能授之。后亦补入画院。”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未授权私转后果自负
宋 萧照 山腰楼观图 绢本设色 179.3cmx112.7cm 台北故宫藏,此画山崖林木间有“萧照”二字名款,绝无仅有。画风画貌是李唐一路,为萧照信作!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未授权私转后果自负
法自李唐的小青绿设色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未授权私转后果自负
南宋 萧照 秋林飞瀑图 绢本设色 181cmx99.5cm 台北故宫藏,曾托在范宽名下。构图与山腰楼观左右镜像对称,与托名萧照的明画秋山红树一模一样。从劈山取半、山石勾斫、侧锋刮铁、丛树夹叶,以致全图画风全然萧照特色!观细部可知该画用笔较萧照臃肿肥硕,软糯无力,却无萧照的精致劲利。画面成熟确是萧照嫡派,可能是南宋或明人摹本!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未授权私转后果自负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未授权私转后果自负
可以推想可知萧照同学本就是个知书善画的文弱书生,迫于战乱情非得已去作强盗。估计遇上李唐那天自己也是被拉去壮声势凑人头数的,平日里捏笔杆子的时候远多于拿刀枪棍棒,打家劫舍自己实在不拿手。所幸上天派李唐打此路经过,天降贵人,果断抱大腿转专业,师徒二人奔临安而去。惜李唐入南宋朝供职时已年迈,不久逝去,萧照补入南宋画院为待诏。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未授权私转后果自负
且说萧照,别了与自己曾一同刀口舔血的兄弟们,还真是去对了。后来的一切皆可证实,萧照真有书画的天分。将自己老师的本领全然学到家学透彻,甚有过之无不及。《山腰楼观图》画中山崖右侧题有“萧照”二字名款,与其老师《万壑松风图》藏款位置如出一辙。是现存唯一有其署名的画迹。观此画可看出萧照对李唐技法简直复制黏贴般的继承。山石勾斫劲挺峻硬,棱角分明。侧锋的斧劈皴绵密不绝,勾点染擦笔互用,极为浑朴厚重。前景与中景之间距离很近,前景树木与山体贴合紧凑。从这些局部的画法来看,其实是与李唐乱真的,无怪乎后世许多萧照画作被当做李唐或者范宽。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未授权私转后果自负
李唐《万壑松风图》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未授权私转后果自负
万壑松风图与山腰楼观图对比
与秋林飞瀑图对比
但细究之下可辨师徒二人仍有很大区别。毕竟李唐是老江湖,萧照算作晚辈,可能的情形就是在学老师之时那种对自己模仿的不自信。相比李唐的苍古遒劲,萧照的用笔用墨就十分纤巧古雅,尽管力道不及李唐,但也落得更为精致可爱。《画继补遗》载:“照比唐笔法潇洒超逸。”《四朝闻见录》有记:“萧画无他长,唯能使玩者精神如在名山胜水间,不知其为画尔。”细究《万壑松风图》与《山腰楼观图》,李唐的斧劈皴为北宋绝无,自己初开,尚有范宽遗意,故显得笔头繁复,且是正味的大小斧劈,下笔笔锋宽厚,宽入窄出。而萧照的皴法已显得更为灵活自如,有浅入浅出的长刮铁,通体看来自是比李唐潇洒飘逸。这些笔法的差异还算细微,萧照与李唐绝异且革命性的是其开山取半的陈置。
宋 萧照 秋山红树图 绢本设色 28cmx28cm 辽宁省博物馆藏,这是较靠谱的萧照团扇页,画中山石陈置确为南宋样式,移景取偏,前景树木与山体仍贴合紧凑,尚遗李唐之法,气象极似《万壑松风》前一隅。用笔细劲精道,细处利而不薄,厚处劲而不肥。勾斫皴擦精炼简括,纤巧雅致。夹叶多却不乱,层次分明虚实相协。画风功力甚是成熟老练,或为萧照晚期手笔。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未授权私转后果自负
柳堂读书团扇页,仅是托在萧照名下,非萧照真迹,但仍十分优秀。是南宋中期之作,阎次平刘松年一路的画风画法。
关山行旅图页,明人绘托名萧照。画作不见有任何萧照元素,画也不算多差,仅是彻头彻尾的伪托之作。
丹林诗意图,元人伪托之作。山石勾勒近元人,人物勾画,设色法皆远出自南宋赵伯驹,在南宋后属赵孟頫一路。
春江花月夜图,清人伪托之作,构图是抄袭李嵩《水末孤亭》的,倒也空灵有趣。且画得实在有些弱,也就现在考前生的水准。
自荆关以来,北宋的巨嶂山水皆是把主峰放置画面正中,且占有一半以上的大面积。四周环绕的近景远山,小峰丛树皆是对主峰众星捧月的配角。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南渡前的李唐那里,《万壑松风图》便是这种主峰居中的绝唱。萧照在构置山体时,简直是将《万壑松风图》中的那个大山从中间劈成两半仅取其一,且放置在画面一边而不再居中。可以说把《万壑松风图》从中裁开就是两张萧照。与近处厚实峻硬的山体相比,远山远景也不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变成了与实景山体相互协调呼应的重要角色。与始终对近景的繁复细扣的北宋山水而言,萧照开始着意远景虚景。在《山腰楼观图》中,远山浅滩的比重大大增加,生怕观者不知,还要画一只小舟自远处驶来,岸边石上二位目及与举臂竟不是左边精密繁复山间而是远处浸沐在云雾中空濛的远山与林子。
虎溪三笑图 绢本设色 26.4cmx47.6cm 台北故宫藏,所绘为慧远与陶渊明、道士陆修静虎溪三笑的典故。相传晋僧慧远昔在庐山东林寺,送客不过寺前虎溪。一日儒生陶渊明、道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契,相送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虎溪三笑的故事在唐已盛传,是时儒释道三教三源,相融相恰。此图笔力劲健精微,古雅可爱。左右经营相称相协,布置堂正。人物高古出神。不见有史籍记载,画风极似萧照。
红树秋山图 绢本设色 188.7cmx139.8cm 美国底特律美术馆藏,为明人仿作,托名萧照,此画构图与《秋林飞瀑》极似,画中构图、画法在刻力模仿萧照,算是后代仿作中非常优秀的画了,但明代习气严重,是唐寅一路。
尽管初期自己这么搞,上头还要顶着老师的压力,这种开山取半的构置相比于马一角、夏半边显得力度不够,且自左至右这样一半山和一半水的陈置稍显得呆板平庸。而世人皆知南宋马远一角,夏圭半边,这种更为彻底的构图法却是出于萧照所开。萧照实则是跨出了李唐没有的但更为革命的一步。开始着意远景与虚景,转而后世画家多种尝试处理实景与虚景的协调与组合,不同的方式的留白、虚景越来越多且比重越来越大地参与到画面的陈置中,逐渐进化演变直至南宋中后期成熟空灵的马一角夏半边。萧照随手一劈,不仅是劈开了画上的那个山头,更是开了画坛上的山。
高宗皇帝暂定临安后局势稍定,与金签订了绍兴和议,宋金双方终于休兵罢战。南宋出现了久违但短暂的中兴局面。赵构尽管开创了南宋政权,保留了并稳住了革命的火种,但其内心的焦虑与苦恼在自己的皇位继承问题上却永远无法释怀。母亲韦贤妃被徽宗冷落多年,赵构排行第九,无论是能力还是次序都轮不到自己,皇位之得实在侥幸。且太上皇父亲赵佶与皇兄钦宗依然在世且囚居敌国,他也确实受到过父兄俱在不应称帝的指斥。直到绍兴三十一年海陵王毁约伐宋,自己“中兴圣主”形象动摇。故而为维护、扩大并强化其中兴圣主形象塑造工程的大型国家宣传片《中兴瑞应图》的创作便提上日程。《中兴瑞应图》传为萧照所作,祖本早已佚失。现世所存有五个版本,皆是历代摹本。最完整的一卷藏上海龙美术馆,有十二段图像,其上曹勋的赞辞与董其昌的诗跋都记录完整。画上计四百余人,繁复浩荡华丽光彩,堪比《清明上河图》。这是第一段“诞育金光”,画赵构出生时满屋金光祥兆。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未授权私转后果自负
第二段“显仁梦神”,画韦贤妃梦神人告知其不能以残食喂养高宗。
第三段“骑射举囊”,画赵构少年时期擅长骑射。赵构自幼习武,武艺不凡,出使金营时便秀过一把,其勇武甚是让金人吃惊,这个不是神迹,倒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