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拳,学会动作以后往哪里前进?

学太极拳,99%以上的人,学会动作就止步了。能坚持下去的基本都是退休长者,反正无所事事,每天去公园混个脸熟,看看张家阿婆、李家叔叔而已。

中青年朋友,学会动作以后,能坚持几个月的,都属于有毅力了,因为如果没有身心变化,练习太极拳实在是件无聊的事。有这个时间,确实不如王者荣耀好玩。

只是,当你理解了武式拳的身法要求,并把这些身法加到拳架里,神奇就开始出现了。甚至不用拳架,你只要能把这些身法加入到日常的行走坐卧中,身心的变化就开始出现。神奇吗?的确神奇,而且还很好玩。

我第一次见到吕大哥时,吕大哥身体状况并不是很好。其实我当年开始学太极拳时,身体状况也很糟,只是这个不好的状态是一天一天慢慢变化而来,当时我自己并没有觉得有多严重。大部分朋友都这样,很自然地接受了过快的衰退——俗称“温水煮青蛙”,我们都是“那只青蛙”。

2018年7月,北京猫步班,吕大哥走猫步时还是有点难度,要靠后倾帮助收尾闾,而且颈椎也有一定问题。

我教太极拳不喜欢一群人一起练,因为每个人的问题不同,有的人是不会松腰,有的人是习惯性抬肘耸肩……所以,我教拳的方式是帮大家一位一位调整拳架。

每一个动作先调整定式,定式调整完,再要求在运行过程中时刻注意身法:在运行中保持身法,是太极拳的难点,也是运动量的关键。身法正确,不要说第一段十几个动作,两三个动作,汗就出来了,一般打完第一段就是大汗淋漓。

2018年10月北京武式太极拳线下班时,吕大哥整个人都竖直了很多。

武式太极的特点是高架小步。学员们来参加线下班之前,也是多日苦练,每天打个十遍八遍的,不在少数,然而到了线下课,大家依然是练得大汗淋漓。

吕大哥显然身体有了变化,做动作并不显得那么累,最特别地是我帮他调整单鞭,调整完了以后,我也是很随意地推了推他的前掌。突然,我一愣,明显地一空,跟我手对抗的力点在膝盖下面小腿部。

我一愣,吕大哥也是一愣,他也明显感到自己出工出力的地方跟平时不同。他自己也知道:力下去了

太极拳粗分有三重境界,招熟、懂劲、神明

前面说99%以上的太极拳练习者止步于学会动作,大部分到了招熟就止步不前,离懂劲总是有看似近在咫尺的无法触及。

懂劲的表现是什么?懂劲的第一层就是可以把外力传到到自己脚下,这时候的表现就是可以松着顶住对方,就是练习太极拳中做到“掤”,自己可以很清楚感受到自己身上是没什么受力点,受力点在膝盖以下。

如果把懂劲第一层再细分一下,就是在某些特定动作可以做到把外力传导到脚下,除了这些特定动作,其它情况下都做不到。这可以算懂劲的初步苗头,称为懂劲1.1;如果大部分动作都可以把外力传到脚下,就可以算懂劲1.2;再进一步,在动态中可以做到接到劲就可以调整身姿传到脚下,应该是懂劲1.3了。

当然,能化解来力还不够,还要知道自己的劲往哪里去可以最大限度打击对方,这可以算懂劲2.0以上了,这个以后有机会再说,大家还是要先摸到懂劲1.1。

如果按这个划分,吕大哥当时在课上,就已经接近懂劲1.1。到了今天,离吕大哥到接近懂劲1.1已经过去三个月,作为最早一批继续学武式太极拳2的学员,也结课了,他应该又有很大变化了。

2018年底,吕大哥的武式太极拳第二段打卡照片。

(感谢吕大哥授权分享他的拳架照片! )

改变不会一天发生,但是能坚持下来,身心的变化总会看得见。2019,我们有一年的时间来让变化发生,你,有兴趣一起参与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