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万士兵填坑!德国为何急于进攻苏联?苏联好欺负吗?

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自此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国首领希特勒野心勃勃,势必要实现欧洲统一,便对欧洲各国发动了侵略战争,短时间内波兰、法国成为希特勒的手下败将。

一时间希特勒成为在东方战场的“神话”,转而看向西边战场,找准时机攻打法国,逼迫英国投降,最终拿下苏联取得最终的胜利,这是希特勒的梦想,可就在这时,希特勒做了一个令全德国人民都惊讶的决定,这个决定夺走了德国三千多万士兵的生命,放弃西线向东进攻苏联,希特勒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呢?如果当时不进攻苏联,二战的结局会改写吗?

英国固守,德国转头寻找其他契机

波兰作为西欧和东欧连接的重要通道,向西可以成为德国进攻苏联的踏板,而波兰又和英法两国是盟友国,德国攻打波兰,这让德国和英法之间闹得非常不愉快,这时,希特勒便看出和苏联的战争是迟早的事,不过对于何时进攻苏联,原本想要打败英法之后,再进攻苏联,可德国闪电般的速度,波兰仅仅坚持了17天便举起了白旗,另一边的英法两国也让大家看到了什么是“塑料情”,整个战争期间,这两国连面都没露一下。

不过,战胜后的希特勒也面临着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从前有波兰可以当做德国直面苏联的挡箭牌,如今波兰都没了,可怎么面对西欧各大强势的国家呢?于是希特勒便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把自己打下的“猎物”分给苏联一半,先让苏联稳住嘴巴,再想其他办法,甚至还和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这下好了,没了这个后顾之忧,德国便大摇大摆地走进了法国,仅用了一个月时间,法国全军覆没,现在波兰“三姐妹”,只剩英国了,别看曾经波兰被打的时候,英法不闻不问,法国遇难的时候,人家英国可是把所有的军队都派出去了,结果当德国攻下法国时,英国自然而然地被当成大礼包,“买一送一”了,注意,这只是德国自己的想法,可结果却不尽人意,德国很强,的确不错,但只是在陆地作战强,海军恰恰是它的短板,英国又正好是一个环岛国家,靠陆军作战怎么能行呢?

英国的海上军事力量给了德国一记响亮的耳光,不论是作战武器数量还是武器先进程度上面,德国确实不如英国,因此德国便把攻打英国的计划搁置了下来,说到这里,小伙伴们或许会有疑问,为何不加紧时间制造海军力量呢?敢问德国有财力吗?它的钱财都用于陆地作战了,再者说,那个国家还会等德国制造出海上武器,再开战呢?有这时间,别国早就崛起了,到时候哪还有德国进攻的机会。

苏联险胜日本,德国看到希望

德国在陆地上可以轻而易举地征服很多国家不错,可看着那一望无际的海洋和广阔的天空,也确实是望尘莫及呀,梦想归梦想,现实还是需要面对的,因此,希特勒便转头看到了苏联,提前啃这一块“硬骨头”,这是无奈之下的办法,虽然曾经已经签下“互不侵犯条约”,但在当时已经高高在上的德国来说,不过是一张废纸。

既然早晚会打,那就我先动手吧,毕竟苏联内部刚经历一次运动,正处于衰弱时期,此时不攻打,等待何时?而希特勒选择进攻苏联,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解决日本,苏联一直是日本“南下”的后顾之忧,如果德国攻打苏联成功,便能彻底消灭日本“南下”的决心,这样一来,和美国堪称世界第一大国的苏联都败在了自己手下,那远在西边的英国自然会觉得自己陷入独立无援的境地,宣布投降了。

这一场看似天衣无缝的计划,如果真的能实现,那么二战的结局将会彻底改写,可能德国就是如今的世界第一大国,可希特勒似乎有点自信过头了,他想的全是战胜之后的结果,完全没有想过,苏联的军事实力和武器装备有多厉害,作为一个战斗民族,可能会让德国以最快的速度解决掉苏联?

又或者说,看到苏联被击败后,美国又会坐以待毙,等着你德国击败苏联后和自己抗衡吗?如果英美联军加上苏联前后夹击,德国还有一丝生还的可能吗?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那为何德国有如此大的信心认为会在5个月之内战胜苏联呢?这一切还需要从1904年日本和沙皇俄国也是苏联的战争开始说起。

虽然当时的日本领土不大,武器装备也不精良,可就是凭借着战术打败了沙皇俄国,自那以后,两国的关系就像冰窖里的冰,冷得不像话,原本这样的关系维持着也没多大点事,可在1939年“诺门坎战斗”中,日本派出了将近3万多的日本关东军,主动“南下”进攻苏联,这次日本确实有点过于自信了,被苏联打成了“落汤鸡”,灰溜溜地逃回了家,苏联的确胜利了没错,但赢得也并不轻松,几乎是拼尽全力打赢了这场战争。

即使苏联实力和兵力远远高于日本,但在战争后,损失还在日本之上,这便能说明苏联内部存在指挥问题,这一切的一切被远在德国的希勒特看在了眼里,他认为自己打败那么多国家,打苏联无疑多投入一点精力多花一些时间,也会像打法国一样轻松。

抢占苏联资源后,转身攻打英国

更为重要的是,苏联当时恰恰有德国急切需要的矿产资源和石油,还有军事物资,如果攻打顺利了,不仅能得到丰富的石油,有了先进的海上军事,那攻打英国也会轻而易举了,不过他低估了苏联寒冷的天气和强大的军事实力,士兵根本拿不动刀,最终希特勒的完美的战略计划折戟沉沙,惨败于战场。

其实,德国是有机会赢得这一场战争的,二战期间,德国用闪电般的速度横扫了西欧、北欧国家,当时也就剩下了苏联和美国以及意大利控制下的地中海地区,从军事作战角度看,德国完全可以采用“以战养战”的办法,来实现拿下苏联和英国的目的,但有两个问题,德国没有处理好,以至于被英美前后夹击。

  • 没有将资源优势转为军事优势

话说,德国快速横扫了很多国家,虽然国家小,但也是存在一定资源的,可德国并没有利用好,为国家军事方面增添动力,反而埋头只消耗库存,法国的陆军号称世界第一,装备规模都是相当庞大的,大可化为己有,充实自己国家的实力,可屡战屡胜的德国,不把任何国家当在眼里,他认为一个手下败将,武器装备能好到哪去,这便是德国在苏德战场上失败的原因之一。

如果当时德国能把占领地区的资源优势,全部化为己有,养精蓄锐几日,再重返战场,那么在进攻苏联时,便会有很大优势,或许战争的结局会不一样。

  • 东西同打,迫使苏英联盟,德国前后夹击

第二点便是一边打着英国,发现不好打之后便转向了苏联,这让英国不得不和苏联联手,两线夹击的线路,让德国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英国没有彻底被打垮,还留着一口气,那就只能找同盟国,一起对抗敌人了,尽管德国的陆军实力强大,可是一只“旱鸭子”,在这点上便被英国打得狼狈不堪,而当初德国打了一半便掉头走了,也给英国留下了火苗,军事能力并没有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一下让苏英联盟,德国腹背受敌,才导致德国最终惨败。

综合以上来看,德国进攻苏联变成了迟早的事,只不过德国人没有想到自己进攻苏联后的结果,和自己完全想象的不同,用自己将近70%的兵力都投入了苏德战场,而英国那边已经在养精蓄锐,蓄势待发了。

如果在苏联和英国之间挑选任何一个国家开战,即使耗费的时间长,那也是稳赢的,但同时打,德国必败,因此从战略上来看就是错误的,因此便决定了战争注定是失败的,再加上希特勒只是做到了名义上的独裁专制,实际上的控制能力还远远不够,在德国军事出现重大失败之后,很快就有高级将领联合谋反,这使得国内民众出现了很多敌对势力,谁也不服谁。

政治方面的外交官员的思想又被扼杀在摇篮里,基本没有灵活性可以发挥,因此像德国这种处处打仗的思想,也只有一直胜利才能维持自己地位,而希特勒的战略决策没有太多地方可以发挥,这是一场死局,再怎么倒腾,最终的结果也难逃惨败的结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