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治疗脐下悸动验案一则 -- 马大正妇科

施萱婷

初诊:2019年9月30日。朱某某,62岁。因“脐下悸动4年”就诊。

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脐下悸动,无疼痛,矢气不多,胃寒,不耐寒凉,二便正常,寐差,一夜仅睡3~4小时。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诊断:脐下悸动。

治则:温阳利水,降气镇逆。

方药:五苓散加味。

猪苓10g  泽泻10g  炒白术10g  茯苓10g  桂枝6g  紫石英20g  沉香(冲)2g  大腹皮12g,7剂。

二诊:2019年10月16日。药后脐下悸动明显减轻,腰痛,舌脉如上。

方药:中药守上方加降香(后入)5g,7剂。

按语:“脐下悸动”指下腹部搏动不宁的一种症状,多由于下焦平素有水停蓄,当外感病发汗不当,肾气受伤,水气冲逆时则可出现,膀胱蓄水,水饮没有出路,逆而上冲则脐下悸动。《伤寒论本义》:“脐下者,膀胱之位也。肾属水,宜静不宜动,今反悸动,皆因发汗亡阳于上而阴邪乘之而起也。悸为奔豚之兆。”五苓散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或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目眩晕;或短气而咳;或水肿、泄泻。舌苔白,脉浮或浮数。患者脐下悸动4年,胃寒,方中泽泻利水渗湿,猪苓可增加泽泻其利水渗湿之功;白术、茯苓健脾利水;桂枝的温阳化气之功可助膀胱的气化;紫石英镇心定怯;沉香温中降逆;大腹皮下气宽中利水,诸药相合,使水饮有出路,水不上逆则脐下悸动止。二诊患者脐下悸动明显减轻,继续投以上方,以期药到病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