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老师医话第2辑: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
四物汤是补血的,这你知道,但是四物汤与血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物质,用了四物汤不会象西医输血那样,血量马上增加,而是通过加强造血功能,达到补血目的,这就出来一个问题,功能加强了,但是脾胃提供的造血“材料”不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用四物汤补血失败,误认为四物汤不好使。如果再开一张饮食处方,四物汤立显神效!不会开饮食处方没关系,中医有个著名理论“以脏补脏”,吃猪血呀,比任何饮食处方都好!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其中“二生三”是指天地阴阳交合,生第三者人。猪血(阴)与生血功能(阳)交合,生第三者“血”,这是补血之道。
体表疼痛的主要四种表现形式:
1)最痛点:患者主诉有疼痛症状,并能指出哪里最明显。一般说来其疼痛范围很大,常因肌肉组织纤维炎、关节炎和外伤性疾病引起。
2)动痛点:患者主诉其疼痛或不适是在做某种动作或姿势时疼痛最明显,这种“动痛点”,常见于软组织损伤引起。
3)压痛点:患者没有疼痛主诉,在检查穴位时才能发现穴位存在着客观压痛反应。于是许多人惊呼,这么痛自己为什么却不晓得呢!这种穴位压痛反应就是内脏病变引起的体表“穴位病理信息”反应,也就是穴位诊断的主要依据。
4)舒服点:所谓舒服点,是指当按压检查穴位时,患者往往是长出一口气立刻感觉全身轻松,有舒服感。这种舒服点,是由于脏腑功能虚而引起的。
道,包括两个方面:有和无。“有”是指有形的东西,如:心,血,痰等,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东西。无是指无形的东西,如:情绪,热邪,功能等,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东西,但是确实客观存在,不是什么也没有。
“有”是道的载体,“无”是道的作用,即:“有以为体,无以为用”。
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
道,可以用语言描述,但是无法用普通的语言准确表达出来。道,可以给它命名,但是无法用普通的名称之。即:道可道,非常道也。名可名,非常名也。
理解了“道”的内涵,对于认识邪气危害之“道”,很有用;对于掌握治病之“道”,更有帮助!
一,自然界阴阳变化规律与睡眠。
【原文】《灵枢·口问》曰:阳气尽阴气盛,则目暝,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译文】入夜之后,白天的阳气已尽,而夜晚的阴气渐盛,人就会睡眠;到黎明时,夜晚的阴气将尽,而白天的阳气渐盛,人就会清醒。
【讲解】这是自然界的阴阳消长对人睡眠的影响。即:自然界的“昼—夜”变化周期决定人的“寤—寐”交替节律。
二,人体卫气运行规律与睡眠。
【原文】成无己说:卫行于阳则寤,行于阴则寐。
【译文】
卫气在阳经中运行,人就清醒。卫气在阴经中运行,人就睡眠。
【讲解】这是卫气运行规律对睡眠的影响,即:卫气在“阴—阳”中的转换决定人的“寤—寐”交替节律。
卫气为什么在阳而不入阴呢?因为有邪气在阳,卫气在阳忙着消灭邪气啊!
痰是人体内的一种病理性产物,也是一种致病物质。《类证治裁》说“痰随气升降,遍身皆到,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心则悸,在头则眩,在背则冷,在胸则痞,在胁则胀,在肠则泻,在经络则肿,在四肢则痹”。痰变幻百端,引起诸多疑难杂症,故有“怪病皆由痰作崇”之说。
《丹溪心法》云:“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
治气就是治气逆、治气虚、治气滞、治气郁,把不正常的气调正常,这要通过调理脏腑达到目的。
1)治气逆主要是治胃气逆,因为胃是降气枢纽。若胃气上逆,所有气皆随之上逆,往往痰随气上而为病。
2)治气虚主要是治脾气虚,因为脾是生痰之源。脾主运化水湿,脾气虚运化水能力变弱,水湿停留,聚而成痰。
3)治气滞主要是治肝郁气结,因为肝是调畅全身气机之枢纽。肝郁则气滞,气滞则津液停,聚而成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