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石 || 曲江吴家坊:三让至德好家风

据说,吴姓的来历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上古时期。在西周还没建立的时候,有一位叫古公亶父的部落领袖,在西岐一带很活跃。亶父生有三个儿子,长子泰(太)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按传统习惯,亶父应该传位于长子泰伯,但是老三季历却生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儿子叫姬昌,深得亶父喜爱,想立他为嗣。泰伯和仲雍明白父亲的心思,双双逃离岐山。这样,亶父就顺理成章地把首领的位置传给了三儿子季历,季历又传位给姬昌。姬昌果然不负众望,“克明德慎罚”,礼贤下士,广罗人才,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开创了周朝八百年的宏伟霸业。

泰伯逃离岐山后,先是来到离岐山一百多公里的吴山(今宝鸡、陇县交界的新街镇吴山)。为了不影响侄子执政,又从吴山出发,一路跋山涉水,向东辗转迁徙,最后到达无锡梅里,和当地人融为一体,一起开发江南,使得原本先人烟稀少、土地肥沃的梅里地区逐渐成为人丁兴旺、经济发达的富蔗之地,泰伯、仲雍也因之被当地人民推举为部族首领。后来,泰伯在东吴之地重建国家,国号“句吴”。“句吴”逐渐发展壮大,终于在东南沿海站稳了脚跟,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强大的吴国。他们的后世以国为姓,称作吴姓。这就是吴姓的起源。

泰伯二十传至季札,季札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外交家。父王寿梦有意传位于他。季札的几位兄长也都特别疼爱他,认为季札的德行才干,最足继承王位,所以都争相拥戴他即位。但是季札不肯受位,坚持把王位让给大哥。季札的厚德感动了吴国人,他们都拥戴季札为国君。不得已之下,季札退隐于山水之间,每天躬耕劳作,以表明他不肯越兄即位的志节,才彻底打消了国人的这个念头。后来季札受封于延陵(常州),子孙繁衍发展,成为延陵巨族。至今吴氏有“三让家风召至德”的美誉,是对泰伯、季札谦让美德的最好褒奖。

从泰伯而下,经历两千多年,到赵宋神宗期间(1067-1085),有一位叫吴清(晏卿)的,历官至四川制置使,退休后游历至虔州,之后在赣州安家落籍,成为赣州吴姓始祖。赵宋绍熙年间(1190-1194),晏卿公四世孙昌公(兴京)出仕河南信阳州尹,他的儿子端公(正夫)往来游历于赣州南昌吴城等地,几次路经曲江地区,“见其地东有龙山保障,西有剑水环绕,南有罗峰拱秀,北有密岭争辉”,便迁往曲江定居,成为曲江吴姓始祖。赵宋开禧年间(1205-1207),端公的堂弟徵公因避兵乱,投奔丰城曲江堂兄端公,卜居于丰城梅岭西路口(今梅林镇梅林村委会吴家村)。

老岸航拍图(吴天平 摄)

曲江吴家,又称吴家坊,现在叫老岸,位于曲江集镇南侧临赣江之滨。站在村口远眺滔滔赣江,但见烟波浩渺,曲水横流,却也是一块风光形胜之地。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战略地位,曲江自古便是河西重镇。至少在唐代时,曲江集镇已成为商贾云集、人口稠密的集市,现在在曲江西侧仍有洪州窑晚唐窑址窑仔岗。而在曲江村委会驻地旁,仍有古代粮仓旧址,乃是历代官府积谷仓囤粮之地。元至正二十三年(1286),丰城“户满五万”,升县为州,曲江地区始设宣风乡。明成化五年(1469),因丰城县治堤垱倒塌,曾议迁县治于曲江,后因迁治费用过高而搁止。

自从端公徙居老岸之后,秉承先辈“三让”遗风,睦邻友族,诗礼传家,很快便在曲江地区站稳脚跟,成为当地大族。历经数百年之后,曲江吴姓人口剧增,狭小的村庄已经无法容纳更多的人。到清代嘉庆年间(约1800年左右),端公二十一世孙采燕公“见根篾州沙明水清,草木畅茂,钟章贡之精英,萃瘦匡之灵秀”,于是首批迁入根篾洲。之后,采菁、采葵、采茽、采苰、采箺等继续迁入居住,众兄弟祥开麟趾,庆衍螽斯,与老基一河两岸,互为争胜。这样,曲江吴家坊便被称作“老岸”,根篾洲则习惯称作根洲或者洲上。

根篾洲航拍图(吴天平 摄)

根篾洲其实是赣江里的一个冲积平原。在唐以前还是个只有数个土堆的小洲地,到宋代以后才慢慢形成规模。因为根篾洲形状“如树木之根,如竹破之篾”,因此叫做“根篾洲”。南宋时,寓居于湖塘燕山的姚勉在中状元之前,曾在离根篾洲不远的感山海慧寺讲学。姚勉是一位文学大家,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文,在游根篾洲时留诗两首:《游曲江分韵得日字》、《游曲江分韵得月字》,因此根篾洲在当时又有“日月洲”的别称,这个名称恐怕现在很少人知道了。

采燕公之子典善(1826-1875),字献珍,从小便刻苦攻书,笃信宋儒之学。虽然满腹经纶,但是“县府各试辄不利”,到二十多岁连个秀才都没考到,只得放弃科举进身的念头,帮助父亲打理生意,家里的生意更加风生水起。清咸丰、同治间,曲江一带受到洪水和干旱影响,连年灾荒不断,老百姓斩桑伐棘,拆房毁屋拿去换米籴粮,生活苦不堪言。典善起了恻隐之心,向父亲建议说:我们家里还有些粮食,不如拿出来救一下灾荒吧?为了打动父亲,典善公又举了西汉名士疏广的例子说,过去疏广将财产分给乡里,就是为了防止子弟因富而骄,受到乡亲们的爱戴。要是把这么多粮食留给子孙,也许会“贤者损其志,愚者益其过”,这可就得不偿失了!父亲为儿子的见识感到高兴,马上痛快的答应了他的建议。于是计口授食,很多老百姓终于熬过了饥荒。曲善公乐善好施的行为也受到官府的褒奖,经向朝廷申报,诰授了一个“奉直大夫”的荣誉。

典善公的言传身教,也直接影响到子孙后代。他的孙子吴克淳(1892-1941),字肇荆,号子衡,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20岁时毕业于江西省立第一中学,后又考入江西省区政人员训练所。见国家积贫积弱,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文化教育基础太薄弱,于是谢绝从政回乡创办教育。1920年,与曲江本地文人胡肇修、胡家越等在感山海慧寺创办高等海慧小学,为曲江地区培养了大量人才。1931年,为减轻村民学租负担,吴克淳挺身而出,多次向县政府请愿,又赴南昌向省高等法院申诉,被县当局扣留囚禁,一年后才获释。1936年,曲江地区煤炭工业崛兴,公先后被十三家煤矿公司聘为文牒,为振兴曲江地区煤炭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吴克淳立身处世莫不于谦和廉洁为怀,不畏强权而变节、不以金钱而损德,为文豪放洒脱不羁于形,尤工对联,自号“荡胸室主人”。他对后人管束甚严,教育子女说:你们今后如果进入仕途的话,首先就要做到公正廉洁,做人做事应当温和谦卑,千万不要作奸犯科,不仅败坏自己的名声,也有伤祖宗勤俭美德!他的两个儿子继承乃父遗风,长子曰生曾任江西省民政厅第一副厅长,1987年荣获国家“孺子牛奖”荣誉;次子敦流为中央轻化工部轻化工业研究院总工程师。家风如此,亦堪为世人敬仰。

吴家坊新老居航拍全图(吴天平 摄)

赣水东流,日夜不歇,多少前尘往事随波逐流,消弥于岁月的长河里。唯有先贤的美德,成就文明的家风,留下不朽的名声。如窖藏陈酿,愈品愈浓,愈传愈久。

资料来源:曲江吴家坊《吴氏重修族谱》、《曲江志》等

(0)

相关推荐

  • “泰伯封于吴,子孙以国为姓”吴氏源流及溪南上岱美吴姓世系考

    吴太伯,又称泰伯, 吴国第一代君主, 东吴文化的宗祖. 姬姓,父亲为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兄弟三人,排行老大:两个弟弟仲雍和 季历.父亲传位于 季历及其子姬昌,太伯和 仲雍避让,迁居江苏,建国勾吴. 吴 ...

  • 【美好兰溪】走进梅江镇前择村:吴姓始祖为太伯

    走进梅江镇前择村:吴姓始祖为太伯 梅江镇位于梅江镇政府驻地1200米,村民委员会驻前宅自然村,以驻地谐音称前择为村名.前择行政村只有前宅1个自然村,世居吴姓,南宋时自通化石塘衍分迁入,原建有两处居宅地 ...

  • 吴姓的几种起源和历史名人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吴姓,吴姓排在百家姓的第六位,五行属于木,本义是大声说话的意思.吴姓又有哪一些故事呢? 一.起源 吴姓是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最早说法距今 ...

  • 瘦石 || 曲江巷里村:积善累仁家声远

    曲江毗邻赣江,境内水系纵横,物产丰饶,自古便是人文荟萃之地.这里的海慧寺(龙山书院).寺前洪州窑遗址.郭桥蹠口城遗址更是丰城历史上的文化坐标,被载入史册.位于蹠口城不远处的巷里村,也因为悠久的历史灿烂 ...

  • 瘦石 || 孙渡阳坊前杨:竹溪河畔大夫第

    从新城区孺子学校门前雷焕路走过,一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晚上更是路灯高悬,彻夜通明,俨然是一派城市气象.要不是知情人介绍,哪里知道这里曾经是溪水清清.炊烟袅袅的田园村舍呢? 阳坊社区居委会位于孺子学校 ...

  • 瘦石 || 张巷苏坊上宅:眉山家风世泽长

    大家熟知的"唐宋八大家"中,江西籍有三人,分别是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而另有"三苏"亦名列"八大家"之中,这就是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苏洵为 ...

  • 瘦石 || 桥东陈埠三酆:修身行善建功业

    酆本姬姓,文王十七子子于封于酆地,其后世以国为姓,称作酆氏.到西晋时,酆隆因武功受封新城侯,居于洛阳,被遵为酆氏始祖.酆隆十四世孙酆徽,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为吉州别驾,家于吉州龙泉县兴显 ...

  • 瘦石 || 曲江旗塘村:前尘往事俱风流

    曲江集镇往北约一里,经过一片低洼的水田,一条发源于梅仙岭的小溪横亘面前,这条溪水古称曲江,也称旗水.跨过曲江,面前一村兀然,从东到西绵延数里,这就是曲江镇旸坑村. 旸坑古称"旗塘" ...

  • 瘦石 || 同田肖家村:历久弥醇肖家酒

    在同田,流传着一句谚语:"同田米古肖家酒."说的是同田村做的米古(馉)很好吃,而肖家村酿的糯米酒很有名.原来,肖家村的糯米酒是选用优质糯米酿制而成,酒质醇香可口,回味悠长.特别是陈 ...

  • 瘦石 || 小港关家村:忠义世家燕贻堂

    在明代以前,大港村不仅是丰城东北部重要的码头,还是丰城境内河流向赣江泄洪的主要闸口,称作"大港闸".清初,大港口泄洪闸被洪水冲垮,这才将闸口上移至渼港,因渼港泄洪能力小于大港,故称 ...

  • 瘦石 || 孙渡瑶堆曾家:三省遗风传家远

    曾子(公元前505-公元前435),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郑城镇南武城人),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与其父曾点同师孔子,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被后世尊奉 ...

  • 瘦石 || 同田镇坊夏家:构得书楼倚绿荫

    镇坊又叫"郑坊".据谱载,钞塘人夏时明辞官归田后,游览郑氏故址,见此地"前有虎岭足为屏风,后有石井堪作保障,左有浠湖之活泼,右有松林之畅茂",于是卜筑于此.后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