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南神桥:天下清官喻茂坚
在董家镇西北边陲与高安市荷岭镇相交处,有一座连绵起伏的群山,叫来龙山。来龙山的一座山峰上,有一座神功庙,庙旁有一棵千年枫树,枫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气势宏伟,有数人合抱之粗,因此这座山峰被称为“枫岭”。由于风景秀丽,物产富饶,枫岭两边的百姓经常因为枫岭的归属问题发生矛盾。据说乾隆下江南时为古枫树出的“枫岭栽枫树,风吹落叶落丰城”的御联,成为一时绝对,让今文人墨客慕名游览、争相应对,而游客更是趋之若骛。
南神桥村景
从枫岭俯瞰,一个形似荷叶状的村庄,叫南神桥。南神桥村民为喻姓,建村于宋理宗嘉熙年间。喻氏四十六世喻从政官拜大守,封金紫光禄大夫,镇守江西隆兴府(南昌),政声清卓,赐居隆兴府澹台门,后因母丧,迁住西山。从政公生有九子,其长子喻大纲析居南神桥。相传,喻大纲善诗书,通经史,精六艺,好交游。某天跨马出游,从西山放马游猎至丰城的清潭岭,仰见一只大鸟从头顶掠过。喻大纲弯弓搭箭,正要射向大鸟,却见大鸟形异羽奇,一路俯冲,落在南神桥边一棵硕大的梧桐树上。喻大纲一路追来,见此处土地肥沃,清泉淙淙,环境幽雅,心下大喜,认为是神鸟指引,便在此购置土地,开山立籍,南神桥也因此有个“梧冈”的雅称,被喻姓沿用至今。
虽经八百年蕃衍,南神桥村庄规模并不算很大,人口也不多,在籍人口不过一百多人。这大约与村庄的地理风水有关。村址被称为“荷叶地”,荷叶是存不住水的,而按照风水学的说法,水即是财,荷叶地上积不了财,自然也留不住人。因此,从南神桥外迁者甚众,而且到了外地之后,大都人丁兴盛,人才辈出。喻大纲十二传至喻志善,举家迁到重庆府荣昌县(今重庆市荣昌区)。喻志善幼承家学,虽然以经商为生,但对子孙的要求仍然十分严格。功夫不误有心人,他的孙子喻茂坚最终成为一位名垂青史的著名人物。
喻茂坚画像(网络图片)
喻茂坚(1474-1566),字月梧,号心庵,明朝法学家、著名廉吏。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主持编著《问刑条例》,著有《梧冈文集》等。据清代道光《丰城县志》载:“喻茂坚,字汝砺,南神桥人,四川荣昌县籍,正德进士。历知铜陵、临海县,擢监察御史。武宗南巡,上疏极谏。都御史王守仁擒濠有功,为中官所抑,特奏申之。嘉靖初,巡按陕西,发总兵李隆嗾戍卒杀巡抚许铭状,又请复设总督,皆拂贵臣意,出为真定知府。历升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改巡抚应天,累拜刑部尚书。夏言为严嵩所构狱成,当论死。茂坚与左都御史屠侨援'议贵议能’条以上,帝不从,切责茂坚,夺其俸。会言申明《问刑条例》,未报,致仕去……”
这段文字,简要介绍了喻茂坚的生平事迹,字里行间也表现了他仗义执言、不畏权贵、刚正不阿、清廉正直的道德情操。而喻茂坚廉洁自律、忠公体国的思想品德也一直受到后世称颂。据史载,喻茂坚主持编纂《问刑条例》,受到明世宗的嘉奖,明世宗派身边亲近的太监带着金银锦缎前去慰问,喻茂坚仅仅收下三两银子,其余的一概退还。太监回到宫廷向明世宗汇报,明世宗感慨地说:“喻茂坚乃天下清官也!”
清道光《丰城县志》关于喻茂坚的记载
2011年,南神桥喻姓借修谱之际,重修喻氏祠堂。重修后的祠堂虽然占地不大,形制也颇为简洁,但红柱红墙还是给人肃穆庄重之感。祠堂大门两旁楹联为:“祠彰先祖苍梧乃不祧,谱励后昆神桥系滥觞。”“不祧”就是不变,“滥觞”就是起源。这副楹联的意思是指喻姓奉苍梧为不变的始祖,而南神桥则是喻姓的一个重要发源地,让人们追根溯源,叶落归根。
祠内正堂悬有“万世之尊”的横匾,匾下分别为喻氏始祖苍梧公喻猛和梧冈南神桥始祖喻大纲的画像,下端为喻大纲神位及塑像。两旁对联为“祖德厚积绵万世,后贤步武亘千秋”,无非歌颂祖德、激励后贤之意。又有一联为“衍祖宗一脉真传克忠克孝,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这却是喻氏家训文化的“精髓”所在,是喻茂坚留给后世子孙的宝贵精神财富。喻茂坚是一代廉吏,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还把自己的法治理念和为学为官思想融入对后世子孙教育中,晚年曾留给后世子孙两副对联。其一为《垂训联》:“衍祖宗一脉真传,克忠克孝;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教育子孙要忠君孝亲,耕读为本。另一为《训示联》:“事五尺天而天知,存方寸地而地知,为人父母无愧;领千钟粟以粟养,读万卷书以书养,在我子孙自修。”指出做人要问心无愧,要加强自我修养。
南神桥喻氏祠堂与村景
喻茂坚75岁时辞职还乡,在荣昌创建乐雅书院,亲自教授后世子孙。其子孙“登仕籍四十余人”,可谓是人才辈出了。嘉靖四十五年(1566),喻茂坚病故,享年92岁,谥赠太子太保,祀名宦乡贤忠贤,也算是功德圆满。
喻茂坚对祖籍地怀有深厚感情。在喻茂坚由福建按察使转任浙江右布政使时,路经江西,曾到祖籍地董家南神桥探访故里,小住三天,与族人有过深入交流。他一生中写有大量诗文,结集成书时,也以祖籍地命名,叫做《梧冈文集》。
尔雅书院(网络图片)
喻茂坚历官多处,清廉一生,光耀千秋。无论为官从政,还是读书做人,都值得人们敬仰、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