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父亲心中永远的痛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父亲心中永远的痛
北京 李庭义
在父亲的记忆中,有三个最重要的异性长辈儿是他心中永远的痛。因为,她们都在临终前死在了他的身边......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鬼子占领了老家江苏徐州,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为了躲避他们的追杀,全家人不得不逃往他乡。父亲的奶奶裹的是“三寸金莲儿”,跑得慢,刚出村儿不远,就与家人跑散了。她来到一条已干涸了的小河边......这时,她忽然发现河沟内有近百十口子村民,他们或躺或站或跪在河床上,一个拿着日本战刀的鬼子,此刻正在屠杀着这些手无寸铁的人们......她怕极了,赶紧躲在河边的几棵小树后边,一双细腿在簌簌发抖。眨眼之间,一河沟子的乡民就被可恶的日本鬼子杀害了......此情此景,把父亲的奶奶吓傻了。等河滩上平静下来,她才战战兢兢地走出来,刚才的一幕仿佛还在继续,被吓坏了的她用哆嗦的手把腰上的裤带解开,她想要上吊,与其早晚要死,何不如现在就就此了断了呢......一边想着,一边把裤腰带往小树的树干上扔。可惜,她个儿矮,腰带扔不上去,咳......正当她寻死觅活之时,寻找她的家人终于见到了她。望着全家人都安全无恙地回来了,她那刚提到嗓子眼儿的心才放下了一半,但她亲眼目睹的日本鬼子屠杀乡民的情景却历历在目。回到家不久,她便躺在床上一蹶不振。有一天,父亲为床上躺着的奶奶喂饭时,她只吃了一口就再也不吃了,“咋吃这么点儿饭呀?”孙子问她。她坐在床上,一字一板地说道:“这叫'尽命饭’,只吃一口......”说完这句话后,她的头一低,便死在了当时只有十二岁的父亲身边。听村里的老人们说,老奶奶的死,叫“坐睡莲花”,是信佛之人升天的最佳境界......
“我对姥姥的印象是在六岁之前......”说起他姥姥,父亲娓娓道来。小时候,他经常跟母亲一起去姥姥家。她家住在安徽省萧县一个叫潘林的村子,离父亲的家江苏铜山县的嘉村只相距七里路。“姥姥的眼睛早就双目失明了,我每次去看她,她都会用双手在床头的墙缝上摸来摸去,不一会儿,就如同变戏法似地摸出一些钱来,然后递到我手里,让我买糖块吃。有一天夜里,我跟姥姥对头睡时,忽然感觉姥姥的双腿冰凉,于是,我赶紧大声呼唤着同屋睡觉的母亲......”那夜,姥姥啥患病的征兆也没有,啥临终遗言也没留下,就这样静静地走了,死在了只有六岁的父亲身边。“咳,比起'坐睡莲花’去世的奶奶,姥姥的死更安详!”想起这些,父亲感叹地说。
与两位长者们相比,父亲的母亲寿命最长,经历的事情也最多。这些,我并不比父亲知道的事情少。还记得奶奶经常给我讲起抗战时期全家人“跑返”的经历。
那时候,日本鬼子的烧杀抢掠,把老百姓赶出了自己的家园。白天跑路,全家人如遇到鬼子时,就躲在青纱帐或庄稼地里;晚上,他们便露宿在麦田、水沟旁。饿了,就弄一口野菜、竹笋吃;渴了,就到河沟弄一口污浊不堪的臭水喝。有一次,奶奶在“跑返”的路上,正好遇上被日本鬼子打散的国民党逃兵,他们看到了奶奶一家逃荒时唯一的一个交通工具——一头驮行李的小黑驴。于是,一个逃兵,用枪顶着奶奶的胸口,非要用那头驴去帮他们驮行李,奶奶怕失去驴,就跟他们一起走,并让家人在此等候着。谁料想,等这些逃兵追上了自己的部队后,那头驴也被他们用强迫的手段“应征入伍”了......等奶奶空手返回原路再寻找自己的家人时,却早已难寻他们的踪迹了。正当她为此心急如焚时,一个老乡告诉她,家人们都在前面不远的一个麦地里藏着呢。谢过了好心的老乡,奶奶拖着疲惫的身体连走带爬地向前寻去。果然,没走多远,她就看到了正在水沟里找水喝的大儿子......望着全家人那张张熟悉的面孔,她扑通一下跪倒在地,边哭边大声说道:“我四面八方都磕头,一猪一羊敬老天。”......奶奶去世的日期是2000年4月,97岁高龄的她,前半生吃过很多旧社会的苦,后半生也享受过不少新社会的甜,这后来的幸福感觉是她早逝的母亲和婆婆都无法实现和想象的。在她去世前夕,知道自己已时日不多了,她就早早地把家人已备好的寿衣穿好,父亲和两个姑姑守在她的床前,耐心地伺候着她。这时,口渴的奶奶对父亲说:“儿呀,我想喝口水......”父亲把桌子上早就备好的温开水拿过来,顺手要把奶奶的身子扶起来喂她;奶奶摇摇头,意思是说,就躺着喝吧。一口下去,就听“隔喽”一声,奶奶便咽了气。后来,父亲总自责地对我说:“你奶奶的死,是我害的。如果当时,我扶起你奶奶喝水,她可能就不会死得那么快了”......
2012年7月,身患胃癌多年,已年过86岁高龄的父亲,时常做梦想起生他养他的三位最亲最爱的异性长辈们。她们的死,是他的痛,但生离死别是每个人的毕生课,谁都无法左右它。有时,父亲常常仰望着老家西南方向的天空对我说:“也许用不了多久,我就会去天堂陪我的母亲、奶奶和姥姥去了,她们在那边想我了......”
那年七月中旬的一天上午,在医院的病床上治疗数日的父亲,终因胃癌晚期离开了我们……
李庭义,男,热爱文学写作,从上世纪80年代起至今在北京的电台和《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中国广播电视报》《北京广播电视报》《劳动午报》等多家媒体上发表文学作品500余篇
,其中有20多篇征文分获各种奖项。
【大赛公告】 ‖ 关于举办首届“天津散文杯” 全国乡情散文大赛的公告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李 韵
编校:田光兰
制作:吴金程
1、征文稿件,原文发出。如错别字较多或乱用标点符号的,会影响文章质量,评审减分。
2、由于征文来稿很多,微刊由每周一、三、五出刊暂时调整为每周一、二、三、四、五,大赛结束恢复为每周一、三、五出刊。
微刊编辑部
顾问:张宝树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副主编:李韵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吴金程 周璇
天津散文·微刊邮箱:732241689@qq.com
温馨提示:为节省编辑们的宝贵时间,微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谢配合!
立足天津,面向全国
博采众长,力推精品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